高晓麟
工艺美术行业,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工艺,为当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创意领域。用深远的眼光看待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以经典为传承、用创新为工艺美术发展带来生命与活力。如何让传统工艺美术焕发出年轻的活力,这是这几年一直探讨的话题。设计出适应当代人们需要的、符合大众审美价值的、具有实用功能的工艺美术品成为工艺美术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
工艺美术的创新需要几个方面来相辅相成,如工艺美术发展环境的改善、设计理念的改变、工艺美术传承人的创新精神培养、工艺美术与科技的融合等,以及工艺美术的跨界合作。这些改变,刻不容缓,只有创新思维的碰撞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让我们的生活因创新而绚烂,工艺美术因创新而承传。
1.工艺美术发展环境的改善
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相互渗透,是工艺美术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倘若能改变我们的视野角度,改变现有的习惯思维方式,或许能开创新的天地。工艺美术,它不像纯艺术仅限于上层社会和文人圈子之中,而是直接与社会、民众发生关系,和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关联。繁荣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自然有利于工艺美术的发展,给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只有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工艺美术,才能在社会环境中和谐发展,使其艺术个性获得生命力,赢得人们的共识。
唐代是我国工艺美术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经过开元之治和贞观之治,唐代的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唐代前期由于经济上升,国力富强,因而体现在思想上的自信和政策上的开放。唐代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的各种派别兼容并蓄,体现在工艺美术上则是百花争艳的局面。这一时期,由于国家强盛,对外交通的开拓,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不仅当时的工艺品输出国外;同时,西亚、波斯、印度等外国工艺文化也传入我国。因而唐代在工艺美术生产中,既继承了本国优秀的艺术传统,又吸收了国外的工艺特色,形成了兼收并蓄、思想创新、绚丽辉煌的时代特点。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在设计和制造上具有造型精巧、色彩华丽、纹饰新颖活泼、品种多样的特点(图1)。
现今,中国元素在世界舞台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中国工艺美术品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内涵与地域特色,深受各国人民青睐,工艺美术作为元素之一发挥着其应有的文化传播功能。近十年是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消费者对工艺美术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从而带动了行业的迅猛发展,为我国工艺美术行业实现更高的经济与文化价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工艺美术传承人的创新精神培养
以前工艺美术传承主要以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作坊传承等为主,传授的都是行业的技艺和绝招。这种传承方式已不能适应集群化、高层次、复合型的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唐卡传承,以前主要靠民间力量,如寺院艺僧和家庭父子等,“师带徒”“父传子”“老画师的技法只靠口耳相传”。与传统的唐卡艺术传承路径不同,现在,青海民族大学、西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开设了唐卡专业,高校成为唐卡艺术传承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为唐卡创作打开了另一扇门(图2)。
行业中懂工艺又具创新设计能力的人才极为短缺;不少工艺美术从业人员虽然技艺高超但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缺乏,产品缺乏文化内涵,阻碍行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工艺美术传承不仅是扎根本土的技艺传承,关键是通过创新精神的培养,创作出更多的具有现代设计创意、符合当下人们需求的产品。
3.设计理念的改变
无论什么行业的设计师,深厚的文化修养是必备的,设计师的品位高低直接影响着他的作品。设计师开眼界很重要,像出国旅游、参加行业展览会和利用互联网等都是有用的途径。一个出色的设计师应该广泛地汲取各种知识,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积累,培养自己对美的感受能力,在设计时才能触类旁通。
设计师不同于工艺师,也不同于艺术家。艺术家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行为,可以任意创作表达自己意念的作品。而设计师的创作是社会行为,秉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把消费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其作品形成产品后在日常生活中被大众所接受,同时,既懂设计又懂工艺是设计师的基本要求。此外,还应该对产品从设计制造到走向市场的全过程有足够的了解。目前企业设计师受的约束比较大,因为企业首先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后才是个性化。
设计理念是设计师在作品构思过程中赋予作品的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好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不仅是設计的精髓所在,而且能令作品具有个性化、专业化的效果。耳饰《旋律》2008年荣获第七届国际南洋珠首饰设计比赛公开组——耳环季军。作品材质上大胆采用五彩塑胶线来表现作品的创意;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共同谱写着同一个梦想:那就是同一个世界“和谐、人文“的美妙旋律(图3)。
设计师就应该对美有着敏锐的直觉。设计要走在市场前面,跟在市场流行趋势后面肯定是挣不了钱的。但也不能太超前,要考虑到产品的定位,顾及目标消费群的审美眼光和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
工艺美术的设计,单纯在自己所属的领域会有一定的专业局限性,涉足其他专业领域后就会有所启发。通过制造技术、设计理念、创作手法等的碰撞后引起新的探索,最终促使工艺美术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耳饰《灵》荣获2020年芭莎珠宝年度杰出珠宝设计大奖。作品在取材上大胆采用亚克力材质来表现灵蛇舞动时充满灵气、灵动的优美体态。作品两端是蛇头和蛇尾,分别衔挂和包裹着金色南洋珠,而头尾衔接不对称式的设计,将蛇灵动的美态通过生命孕育的珍珠淋漓展现。蛇头和蛇尾部分采用18K黄金雕作;蛇身采用透明亚克力塑形再点缀钻石,犹如蛇鳞的反光般璀璨动人。整件作品造型简洁明朗,体现“新国潮”匠心精髓(图4)。
4.工艺美术与科技融合的创新
回溯人类文明的发展,从造纸术到印刷术、从蒸汽机到电动机、从计算机到互联网诸多科技嵌入文化领域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给人类的思想解放和精神诉求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科技影响着文化的生成、发展和传播,文化推动着科技的创新、突破和转化。
新媒体的产生,打破了传统文化的生产和生存逻辑,从大数据的应用,到云平台的搭建,从3D打印的推广,再到VR、AR技术的应用探索,信息显示也从二维向三维过渡,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便捷方式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为文化业态带来了新机遇。
以科技带动工艺美术发展,工艺美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已成为工艺美术软实力与竞争力的关键手段。近几年掀起的虚拟漫游,文博热潮;国内很多博物馆都增加了多媒体动画展示,虚拟漫游手段解构文物,让文物“活”起来,以及无纸书法多媒体体验,让更多人爱上文物,走进博物馆,感受国家灿烂的文明。
2018年6月东京台场建立了一座“无边界数字艺术博物馆”,五大类作品区域之间没有相互分隔的边界。由于没有边界,这些沉浸式作品让参观者可以自由进入和探索,也可以在其中体验与其他参观者的互动,这是一种全新的交互式数字艺术体验。艺术品可以自由地移动,可以跨越界限,藉由这种方式,艺术家、人和艺术品之间的所有界限都消失了,探索自由的想象,推崇唯有创造性才能突破(图5)。
工艺美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使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升,产生出巨大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新技术进入工艺美术的流通环节,使工艺美术的流通空间变得更大更广,流通速度更快,充分发挥工美产品应有效益,从而大大提高了工艺美术行业的竞争力。
5.工艺美术的跨界合作
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这几年,文创产品跨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故宫博物馆变身网红跨界卖货引发的热潮,还历历在目,全国多个省市的博物馆也紧跟其后,相继试水跨界模式线上开店。
纵观市场不难发现,很多实体企业都纷纷开始牵手“非遗”“文创”进行跨界合作,紧密结合制造亮点与特色产品。文企跨界联合相当于给文化产业和商业一个表达工艺美术被广泛认可传播的机会。由两家百年老字号企业“老凤祥”与“雷允上”
共同开发研制的“祥允赐福”足银镀金花丝葫芦,葫芦挂件内置雷允上草本配方手工丸,实现“健康与时尚碰撞”的跨界文化(图6)。产品在上海市消保委举行的2020上海特色伴手礼公开评测会中位列第二。
此外,探索“工艺美术+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工业设计”“工藝美术+特色小镇”以及新冠疫情之下推动复工复产出现的“工艺美术+网红主播”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关联效应、倍增效应,进一步拓展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推动工美产业融合创新,跨界发展。
讲好中国故事,守住初衷和本源,这就是守正,是创新的前提。然后再通过形式创新、传播方式创新、内容创新,这样才能把好的故事讲好,把文化产业做好。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将工艺美术的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核心是人才梯队建设。只有创新思维的碰撞才能让工艺美术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也是工艺美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赋予工艺美术新的时代内涵,让我们的生活因创新而绚烂,工艺美术因创新而承传,这将是工艺美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