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能手”葫芦

2022-04-21 21:58母冰
科学大观园 2022年6期
关键词:葫芦

母冰

葫芦,是名副其实的“全能选手”,在食物、药材、器具、乐器、工艺品、吉祥物等多领域“跨界”,贯穿了我国几千年的生产生活。与葫芦有关的礼仪和神话,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至今依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葫芦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过去,有人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摩洛哥和埃塞俄比亚地区,因为这些地方如今仍有野生葫芦的存在,但这种说法存有争议,所以葫芦的“祖籍”至今仍是一个谜。

从现有考古研究来看,葫芦起源于世界上的多个地区,是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可以明确的是,葫芦是一种老资格的驯化植物,是原始先民借以维持生存的食物。

史料记载,最古老的葫芦是从秘鲁的阿亚库桥洞穴中出土的,推断为公元前1.2万年以前;日本从浜贝冢出土了8500年前的葫芦和种子。我国考古人员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葫芦种子和瓠(音hù)皮,说明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前期,先民就已经开始积极利用葫芦。

葫芦的遗存在世界各地都有出土,相关的文献记载以我国为最多。据古文字学家考证,有关葫芦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那时已有像葫芦之形的“壶”字。在我国古籍文献中,有关葫芦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诗经》中,如《邶风》《卫风》《小雅》等篇章中出现的“匏”“瓠”“甘瓠”,均指葫芦。之后,记载葫芦的文献更多,据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统计,提到葫芦的古书有近百部(篇),至于葫芦的名称更是纷繁多样,如瓠、匏、壶卢、蒲芦、胡卢,还有机卢、瓤芦、范卢、扈鲁等。直到唐朝,“葫芦”的称谓才开始流行起来。

作为葫芦文化最精彩华章的匏器,又称葫芦器,是一种将天然美与人工匠意合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品。范匏成器,就是把初生的嫩葫芦纳入模范(模子)中,使它长成各式各样的器物。果实成熟后形态方圆,全随人意;不施刀而花纹款识,宛若雕成,可以说巧夺天工。

原始氏族部落社会时期,先民们都是傍水而居,自然离不开渡水工具。在舟船产生以前,最原始的渡水工具就是葫芦和筏。

在古代,葫芦由于它成熟时密度很小而被当作浮水用具。从历史记载中看,葫芦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水上工具。《淮南子·物原》中有“燧人氏以匏济水,伏羲氏始乘桴”,所谓“匏”指葫芦;“桴”即筏,是以竹制成的。《诗·匏有苦叶》提到:“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汉代齐后苍注释说:“枯匏不朽,利以济舟,渡踰江海,无有溺忧。”即便是乘木船,古人也常随身携带葫蘆。《鹃冠子》书里就有“中流矢船,一壶千金”的说法。这个“壶”,指的就是葫芦。

渡水腰舟又称渡水葫芦、葫芦舟,是海南黎族先民赖以生存的水上交通工具之一,至今仍有黎族地区保留使用,2007年入选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黎族人制作葫芦舟时,一般采用高50至60厘米、腹径40厘米的成熟葫芦,周身用藤或竹编结网套住。底部编织竹圈以便于在水中抓紧葫芦,在颈部开口取出瓜瓤,并盖上皮盖。游渡时利用浮力的原理,与救生圈类似。

葫芦舟对黎族人而言,不仅是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工具,还是一种简单的运载工具,过河时将衣服、干粮等物装在葫芦内,然后盖上皮盖,即使遇到风浪,衣物也不会受潮。几乎每户依江河而居的黎族村民,都收藏有三四个葫芦舟挂在房檐下,有些葫芦舟已使用了两三代。

葫芦舟的使用延续了好几千年。济源市博物馆收藏了一套葫芦舟,四个葫芦排列成菱形,每个葫芦上下各套一个荆条圈,上下荆条圈间“之”字形编缀麻绳,葫芦间用木条固定连接,简便易行,使用灵活。这套葫芦舟是济源留庄民兵营在1947年8月为陈谢大军强渡黄河护航领渡的工具,为研究中国解放战争史提供了实物依据。

最初,人们关注葫芦是因其天然的使用价值。

葫芦最早是作为一种蔬菜进入人类生活的,它的嫩果实可以炒食,叶子能够做菜羹。《诗经》中有很多将葫芦作为食物的记载,《诗经·小雅·瓠叶》曰:“幡幡瓠叶,采采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说的就是古人烹调葫芦叶招待客人的情景。汉代毛亨解释:“幡幡,瓠叶儿。庶人之菜也。”也就是说,葫芦叶是先秦时期平民大众常吃的蔬菜。

《诗经·豳风·七月》中说:“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中说:“南有樛木,甘瓠累之。”《管子·立政》中指出:“……瓜瓠、荤菜、百果不具备,国之贫也……瓜瓠、荤菜、百果具备,国之富也。”这说明葫芦在当时是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食物。《汉书·食货志上》强调,“瓜瓠果蓏(音luǒ)殖于疆易”,即在边角地种植“瓜瓠果蓏”。我国最早记载葫芦种植工艺的是西汉时期的农书《氾胜之书》,其中包括一节“种瓠法”,记录了百姓通过嫁接等技术使得人工种植的葫芦比野生葫芦大上几倍的事。

东汉《释名》记载:“瓠蓄,皮瓠以为脯,蓄积以待冬月时用之也。”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将瓠制成脯,当作干粮储备。而关于葫芦最精彩的食用描述见于王祯的《农书》:“匏之为用甚广,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荤羹,可蜜前煎作果,可削条作干。”“瓠之为物也,累然而生,食之无穷,烹饪咸宜,最为佳蔬。”此外,《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写道:平儿对刘姥姥说:“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干、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别的一概不要,别罔费了心。”由此可见,古时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吃葫芦条制成的干菜。

葫芦还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作物。《神农本草经》中就将“苦瓠”当作利尿消肿的药物,后来的《伤寒类要》中也提到苦葫芦可用于治疗黄疸。《本草纲目》记载了葫芦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肿、止渴除烦、通淋散结的功效,针对典籍中葫芦的不同叫法和品种,李时珍还做过分析:“后世以长如越瓜、首尾如一者为瓠,瓠之有腹而长柄者为悬瓠,无柄而圆大形扁者为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为壶,壶之细腰者为蒲芦。”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从葫芦中分离出的两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对降血糖有一定的效果。

作为葫芦文化最精彩华章的匏器,又称葫芦器,是一种将天然美与人工匠意合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品。范匏成器,就是把初生的嫩葫芦纳入模范(模子)中,使它长成各式各样的器物。果实成熟后形态方圆,全随人意;不施刀而花纹款识,宛若雕成,可以说巧夺天工。

唐代之后,匏器制品流传到日本,“唐八臣瓢图”就是其中之一。这件匏器形似盖罐,图像为人物三组、共九人,画意颇具唐人风格。

明谢肇淛《五杂俎》中说:“葫芦(器)多有方者,又有突起成字为一首诗者,盖生时板夹使然,不足异也。”可见到了16世纪,带各种花纹、文字、诗词的范制匏器已不罕见。范制技术在清初被引入宫廷,在康熙和乾隆两朝达到鼎盛时期,据《西清笔记》说:匏器“瓶、盘、杯、椀之属,无所不有。阳文花鸟山水题字,俱极清朗,不假人力”。康熙认为匏器之可爱足胜金玉,命人在西苑丰泽园“架匏而规模之”。而乾隆则在圆明园的长春园中建有含经堂,并在其中广植葫芦。乾隆曾制诗以明爱匏之心:“成器已将百余岁,‘康熙赏玩’识当初。置之白玉青铜侧,华朴之间意愧如。”

别以为葫芦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器具,它还是很多文艺作品中的“主角”。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上世纪80年代,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问世,讲述了七个头顶葫芦冠、腰围葫芦叶围裙的葫芦娃各展神通,为了解救爷爷和兄弟,与妖精斗智斗勇,最终打败妖精的故事,给孩子们带去了欢乐。它的主题曲更是家喻户晓,至今传唱。其实,《葫芦兄弟》的创作原型来自我国民间故事《十兄弟》,大意是:有一对老夫妻膝下无子,一天妻子在河边哭,走来一个老婆婆,问明缘由后给了她十颗葫芦籽,让她每年吃一颗,将来就会有十个儿子。可是这对老夫妻念子心切,第二天妻子便把十颗葫芦籽全部吃掉,于是妻子一胎生下了十个儿子,老大是順风耳,老二是千里眼,老三是大力士……十兄弟精灵古怪,本领也各有不同。长大后,他们团结一心,惩恶扬善。

航拍休宁齐云山下宝葫芦形油菜花田。

《宝葫芦的秘密》也是一部陪伴了几代人成长的作品,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1958年创作的童话,后来又拍成影片。这部作品始于梦终于梦,赋予一个葫芦鲜活的生命。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葫芦是善良、勇敢、正义、希望的化身。因此也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葫芦有这么多好的寓意?文艺作品中“拯救世界”的都是葫芦娃,而不是黄瓜娃或南瓜娃?首先,从其外形来看,圆鼓鼓的葫芦具有自然的流线型美感,惹人喜爱。其次,葫芦的音与“福禄”“护禄”相近,在道教中有驱邪祈福之意。陆游写过数首咏葫芦的诗作,如《刘道士赠小葫芦》:“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可见道家及诗人对葫芦的推崇。

在我国古代神话故事里,葫芦始终与神仙、道士为伴,如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寿星南极仙翁等都身背葫芦或腰悬葫芦。太上老君在葫芦形的火炉里炼出长生不老仙丹,就装在他的法宝紫金葫芦里,《西游记》第五回中说:“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老君)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因此,葫芦也一直被认为是能给人类带来福禄、驱魔辟邪的灵物。

最后,葫芦象征着“福禄”,而且多子,因此在古时广受欢迎,很多吉祥图案中都有葫芦的元素,如“子孙万代”“万代盘长”等。豪门权贵多在家中放置几枚天然葫芦,置于中堂之上。因为在他们看来,葫芦嘴小肚大的外形,具有吸财纳福的功能,而且能抑制厄运趋吉避凶,因此民间有“葫芦压台财运滚滚来”的说法。即使是在普通人家,屋梁下也会悬挂几个葫芦,称之为“顶梁”,以祈盼家人平安顺利;更讲究的,还会用红绳线串绑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婚礼仪式中也离不开葫芦,蕴含着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正是因为有很好的寓意,是吉祥的象征,我国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起源都与葫芦有关。

在日本,葫芦被称为“瓢箪”,寓意吉祥,受到民众的欢迎和喜爱。日本有些庆典活动中可以见到千成葫芦的身影。现在,葫芦文化在日本依然十分昌盛,并成立了自己的葫芦文化组织全日本爱瓢会,负责组织当地葫芦艺术作品展览等。

◎ 来源|北京日报(有删减)

猜你喜欢
葫芦
文章续写
可爱的葫芦
可爱的葫芦
叶子与葫芦的关系
葫芦瓜
葫芦摔碎以后
宝葫芦
画葫芦
葫芦秧
巨大的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