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改革的谋与变

2022-04-21 21:55:14张莎敏孙玮蔓周荃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法学专业法学法治

张莎敏 孙玮蔓 周荃

摘要:在法律日渐重要的世界背景下,我国的法学教育也要加以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现实需求,结合近代法学教育背景,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不断创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全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主要根据目前我国如何对法学教育模式进行有效改革,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以期为教育研究工作提供理论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近现代中国法学教育;教育改革

引言:

我国近代法学教育始于19世纪60-70年代,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法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发展。在多元因素的影响下,新形势下法学教育的发展面临全新的境况,当前我国的法学教育必须认識到所面临的挑战,不断提升教育的实效性,改变原有的单一教育模式,为中国建设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高的法律职业队伍。

一、法学教育面对的主要问题

(一)法学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师资力量有限

法学作为一个大学科,其本身所包含的知识与其他部分学科相比来说是比较复杂的,这需要教育者具备丰富的法学知识,能够将复杂的问题转变的更加简单化,能让学生理解。法学教育还要求从业者具备有较高的法律综合素养,能够在向学生传递法学专业知识的时候,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学责任感,让他们对法律这一职业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但当前阶段的法学教育者整体教育素养良莠不齐,其中有一部分法学教育者并不是专门从事法学教育,他们还兼职了其他方面的工作,同时,教师往往在面对众多学生的同时还需要承担复杂繁重的科研任务。教师精力有限,他们没有很多精力推行法学教育改革,法学课程的教授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法学教学的研究方面,没有将教育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法学教育的空间仅限于教室中,不能进一步延展学生的视野,导致 学生对法学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从而促使法学教育效率得不到明显提升。

(二)法学教育与生活实践相隔甚远

我国的法学教育从最开始建立时便被称之为学院式法学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仅仅只是将法学这一专业作为某一种知识体系或者某一项学科来向学生传授。但实际上依旧有部分教师仍然使用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教学,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导致学生对于法学学习兴致较低,也没有较强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法学本身所具有的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难以得以实现,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的法学教育改革难以推进,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学生也不能运用平时学到的法学知识进行解决,学习内容架空于实际问题之上。从目前我国法学教育的实际处境来看,我们的法学教育仍然摆脱不了流于表面的问题。

二、近代法学教育发展史对于法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为我国法律教育发展的打下基础

通过建立新式教育体系,在全国各地创设各级学堂,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式法律人才。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各个法学学科活跃的法学家基本都毕业于这些新式法律学堂。中国近现代法律教育培养出大批新鲜法律人才,他们从法律大学堂或是政法学校毕业后纷纷将只所学奉献给法学教育,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学的产生与成长,为我国法律教育进一步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我国近年来的法律体系是不断改造下形成的,高校不仅需要不断学习我国的历史经验,还要多学习引进国外的法律教育理念,还要不断地对我国在发展法学教育时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明确如何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经过19世纪末维新派的大力提倡,终于在20世纪出晚清政府正式推行改革教育制度,促使中国近代法学教育从广度和深度都获得跨越式的飞速发展,而到今天我国对于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但是,中国各个地区的情况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院校的法学专业进行设立时,相关的执行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也导致培养出的法学人才的法学教育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如何高效地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性法治人才成为许多高校需要解决的难题。发展国家法律教育的最重要前提便是对其实施优质的培养模式,而高校则属于培养高端法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个高校需要不断地对教育理念进行改革完善,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将我国想要培养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与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相链接。

三、法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方向

(一)全面提升法学专业教师的综合水平

对于法学院的教育改革中,师资团队的力量是决定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我国法学专业教育从事人员必须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自我 法律意识,全面整合教资团队。不断优化每位法学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培养其创新能力,以此满足依法治国实践背景下法学教育创新工作的需求。

(二)对法治人才培养时加强对其进行思维培养

在对法治人才的培养中,需要加强对相关人才思维培养的关注。要想成为高素质、高专业的法治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法律从业者的基本素质,更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在思维方式上面具有专业的法学素养。在法学教育中,不仅需要法治人才对法律知识与条文熟悉掌握,还需要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法治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塑造合格的法律人格。

参考文献:

[1]冯果:《新理念与法学教育创新》,《中国大学教育》2019年10期.

[2]张小静:《当代高校法学专业教育的优化路径探析》,《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03期.

[3]蔡红:《当前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 年第 9 期.

[4]王怀东:《法学教育的基础矛盾于根本性缺陷》,《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年12期.

[5]刘建发:《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法学教育历史发展初探》,《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4期.

猜你喜欢
法学专业法学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44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2021年4期)2021-03-23 07:55:52
高校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08
论法学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广东蚕业(2019年3期)2019-05-14 05:37:32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第三节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法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