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星涛
儿子原先有一个储蓄罐,是一个天坛形状的玻璃瓶,瓶口和盖子都没有螺纹,只要捏住突兀的盖帽顶端,就可以轻易打开或盖上。我和妻子每天买东西找回的硬币都放在这个瓶子里,6岁的儿子要用零花钱,也可以踮起脚尖从这里拿取。时间长了,这瓶子就变成儿子的储蓄罐了。
今年期中考试过后,我发现储蓄罐里硬币减少的速度比以前快了许多,虽然我和妻子依然还像往常一样,每天都往里面投币。于是,我便给儿子定下一个规矩,如果不是买学习用具,或者复习资料,不许带钱上学校,更不允许到小区门口买零食吃。规矩定下了,可儿子还是隔三岔五地违反。
妻子是一个小学的政教主任,她讲故事加说理,对儿子进行了半个多月的教育,但成效甚微。我打算没收儿子的储蓄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天,儿子的舅舅来走亲戚,他看了看儿子的储蓄罐,给我提了一个建议。他让我把瓶子换成一个带螺纹盖子的试试。我有些疑惑,但还是按他说的方法做了。
瓶子更换了,里面硬币减少的速度果真慢下来了。真是奇怪!同样是瓶子,只不过多了几道螺纹,盖盖子多了两次旋转的过程而已,怎会有如此显著的效果?
一个电话打过去,儿子的舅舅笑了,说:“你上网查查高速公路上的匝道原理吧。”
打开电脑,输入“匝道原理”,不由恍然大悟。原来,早先高速公路上的匝道都是直的。道边有醒目的标志,提醒司机减速行驶。然而效果不大,不少车辆在出匝道时,因继续按照高速公路上的行驶速度导致事故频发。后来匝道改成了弯道,虽然没有提醒减速的标志,可行驶到匝道上的司机都会自动减速了,事故大大减少了。
我和妻子给儿子规定标准,看管的只是儿子的思想,而思想是无形的、复杂的,其看管的难度可想而知。而换一个带螺纹的瓶盖,它所管束的对象已不再是儿子的思想,而是他的直接行动。生活中,行为上的规范和制度,有时远比思想上的一千遍说教、一万次警诫更有效。
(马谷天摘自《长白山日报》 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