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玲
文明是现代化的显著标志,是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在物质富足中实现精神富有、推动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鹰城的崭新起点,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刻,2022年3月1日起,《平顶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将居民的文明行为规范列入地方法规,进一步明确了文明导向、树立了文明标尺,标志着该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上了新台阶。
任何新生事物都要经历酝酿、发生、发展等过程。对于新施行《条例》的宣传报道,平顶山日报社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显著特点以《条例》施行当天为原点,向前、向后将时间轴线分为三个阶段,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紧扣两报一中心(日报、晚报、新媒体中心)各自的特点优势,明确了不同阶段各自的宣传报道重点和任务,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汇聚成一曲倡文明、树新风、展风采的大合唱。
对即将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前期预热,能够提高新闻事件的社会关注度,吸引公众注意力,增加问题的深度和意见的广度。《条例》与每一位平顶山居民息息相关,对于提升个人道德素养、增强城市治理能力、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树立社会新风等都大有裨益,因此广受关注。作为地方党媒,平顶山日报社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条例》施行的预热报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范围,让全市人民及时知晓《条例》的具体内容、实施背景、重大意义,时常对照《条例》,用文明“标尺”丈量行为的“刻度”,既自觉约束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又敢于向他人的不文明行为说“不”,以星星点点的萤火微光汇聚成推进文明建设的浩荡江河。这也是时政新闻报道的意义所在,即还政于民,满足人民的知情权、政治参与权。前期报道为《条例》的施行预热造势,营造了浓厚氛围。
2022年1月4日,《平顶山日报》全文刊发了《条例》和平顶山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条例》不仅划定了诸如单位部门文明服务以及公民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卫生、保护生态环境、文明出行、旅游、就医、用网等文明行为基本规范,而且明确了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全民阅读、互帮互助、慈善公益、志愿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文明行为,并赋予单位和个人针对不文明行为的相应权利,以及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定应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有助于广大群众明是非、辨美丑、知荣耻,从而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增强规范自律意识,积行成习、积习成性,让鹰城处处盛开文明花。此外,刊发公告旨在向社会公众表明《条例》是经过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和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审查批准的,程序合法,是一部具有法律效力的地方性法规,充分彰显了其严肃性和权威性。
评论是灵魂和旗帜,也是引导舆论的先行官。3月1日即《条例》施行当天,《平顶山日报》刊发题为“用文明‘标尺’丈量行为‘刻度’”的评论员文章。评论开宗明义,揭示出《条例》施行的重要意义;接着,评论指出文明和文明行为对个人、对城市、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并表示“文明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养成的。这不仅需要内在动力,而且需要外部压力;不仅需以自律的方式自我约束,而且需以他律的规则约束规范”,对如何推进《条例》提出了独到的意见和建议——宣传教育明是非、表彰奖励树标杆、惩戒追责知敬畏;最后,评论呼吁每位鹰城人常用文明“标尺”丈量自己行为的“刻度”,讲文明话、行文明事、当文明人,争做文明生活的倡导者、时代新风的传播者、美好环境的捍卫者,让文明浸润鹰城大地每一个角落,让文明行为成为平顶山的一道靓丽风景。评论观点鲜明、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对解疑释惑、引导舆论、统一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
3月1日即《条例》施行当天的报道,是整个宣传报道活动的重要一环。平顶山日报社“两报一中心”全平台发动,以文字、图片、视频、知识问答小程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立体化传播,汇聚起强大的报道合力,形成了宏大的报道气势,使《条例》施行迅速在当地群众朋友圈中霸屏,成为公众目光的关注点、舆论的聚焦点。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学习是推进《条例》落地的前提。明了规范,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知晓惩戒,才能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平顶山日报》除在一版刊发《条例》实施启动仪式的报道外,还在二版开设“做文明行为典范 创全国文明城市”专栏,刊发了《条例》诞生记和各地各单位开展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图片。报道分“初衷”“过程”“反响”三个部分,分别报道了《条例》诞生的背景、《条例》批准通过的过程以及广大群众的反响,清晰地解答了公众的疑惑,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条例》施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平顶山晚报》拿出4个版,以“条例在我心 文明伴我行”为主题,详细报道了启动仪式现场、《条例》内容的解读以及各地开展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舆论强势。《条例》实施启动仪式结束后,平顶山微报视频号马上发布视频,报道启动仪式和各县(市、区)相关活动的报道,并及时推出提前整理好的《条例》重点内容,同步推出“平顶山文明知识有奖竞答”活动(活动日期为3月1日至3月7日)。“有奖竞答”活动一推出,就引起了强烈反响,仅半天时间就有543人参与答题。大家在答题过程中将《条例》内容内化于心,增强了宣传效果。
行动是推进《条例》落地的保障。只有人人将内容外化于行,才是《条例》价值之所在。《平顶山日报》刊发《新华区集中整治不文明养犬行为》的消息和新华区西市场街道志愿为群众修理自行车的图片,树立起鲜明的行动导向。《平顶山晚报》“视觉·寻美鹰城”版刊发以“文明之风拂鹰城”为题的图片报道,有汽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交警搀扶老人过马路、鹰城广场设置宠物公厕、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所养宠物犬戴“嘴套”、居民将分好的垃圾放入分类垃圾箱等精彩画面,全景展示了很多平顶山人用实际行动和行为习惯践行着《条例》、呼应着《条例》的动人瞬间,通过正面引导让公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文明行为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宣传报道同样需要坚持。《条例》施行后,平顶山日报社统筹诸多方面报道,并将《条例》的宣传报道与报社此前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融媒赋能工程进行链接耦合,一体策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形成长流水、不断线的持续深入态势,让文明大合唱传唱更广、声音更嘹亮。
《条例》施行后,平顶山日报社精心统筹,做好策划,让报道持续推进、步步深入。3月3日起,《平顶山日报》在二版连续刊发3篇各行各业、广大群众热议《条例》施行的报道,谈感受、说打算、献良策,提高《条例》知晓率。
1.统筹说与做。在《对不文明行为有了“硬约束”》反响报道中,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团工委书记张晓时说:“《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文明将成为我们每一位市民的法定义务,这将大大提高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效率。”汝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魏富申表示,汝州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条例》为遵循,精耕细作,从平时抓起、从小事抓起,将各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融入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群众日常,长抓不懈、久久为功。《平顶山晚报》刊发《光明路街道:用身边榜样影响更多居民向文明》,报道社区志愿者在平煤神马集团物资供应分公司家属院宣传《条例》时邀请居民王文静为大家现身说法,以增强居民的文明养犬意识。
2.统筹点与面。3月3日,《平顶山晚报》围绕文明行为基本规范策划了一组面上的直击报道,比如《文明出行蔚然成风 城市环境更加美好》报道中,记者走上街头通过观察发现,文明出行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该报当天还拿出6个版报道了8位“身边雷锋”的感人事迹,他们用自己的义行善举给他人带来温暖的同时,也为文明城市创建增了光添了彩。
3.统筹报道与评论。《平顶山日报》在做好报道的基础上还确定了9个选题,在评论栏目“大家谈”中推出“平顶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系列谈”,运用正反两方面事例,旗帜鲜明地点赞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平顶山晚报》充分利用采编队伍撰写评论文章,在《时评》版刊发,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氛围。
为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依托平顶山日报社的资源优势和影响力公信力,于去年实施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融媒赋能工程,搭建七大平台,以融媒赋能“解锁”文明实践,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平顶山日报社此次将《条例》的宣传报道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融媒赋能工程的实施进行链接耦合,借助运行有效的“两中心”融合平台、“文明使者”全媒体宣传平台、鹰城志愿服务平台、鹰城“市民记者团”平台、鹰城“文明小达人”平台,一体策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形成宣传报道合力,产生“1+1>2”的倍增效应,推动文明创建不断深入、文明之花香飘满园。在3月1日上午举行的平顶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暨《平顶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启动仪式上,2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融媒赋能工程鹰城志愿服务平台报名参加了启动仪式,并在活动现场摆出服务台,宣传《条例》,详细讲解心肺复苏术、火场逃生、应急救生等知识和相关器械的使用方法,不仅为现场市民上了一堂生动的培训课,而且让他们感受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感召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为平顶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贡献光和热。
平顶山日报社关于《平顶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报道精心周密策划、精巧搭上融媒赋能便车、精妙组织实施,凝聚起强大报道合力,形成报道强势、气势和态势,“大军团”协同作战首战告捷。这组策划报道由浅入深、由虚向实,掀起一个又一个舆论热潮,推动《条例》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彰显了较强的新闻策划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