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森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他还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为黄河岸边的河南三门峡市委机关报,自然要当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三门峡日报全媒体记者积极寻找线索,精心策划、采写,推出一组“剪纸里的冬奥”系列报道,恰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样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古老的非遗剪纸艺术与现代冬奥会相遇,精彩不言而喻。
面对北京冬奥会这样宏大的国际赛事,三门峡日报想要参与其中进行报道,非常困难。早在冬奥会开幕前,三门峡日报全媒体记者就在积极寻找新闻线索,试图在三门峡找到与冬奥会相关的“蛛丝马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找寻中,记者发现,三门峡剪纸获得了冬奥会剪纸类特许商品资格。
其实,早在2008年,三门峡市民间剪纸艺术代表人物李竹梅带领创作团队,创作出剪纸作品集“福娃带你游北京”,力挫群雄,获得奥运剪纸特许创作的唯一资格。北京奥运会期间,该团队为中外奥运冠军现场创作夺金时刻的剪纸作品,受到冠军们的喜爱并收藏。这次北京冬奥会,李竹梅率领的剪纸创作团队再次获得剪纸类特许商品资格,成为“双奥”剪纸特许创作团队。北京是“双奥”之城,三门峡剪纸是“双奥”剪纸特许,这明显具有了国际化和全球性!抓到这样紧扣时代脉搏的重大主题,《三门峡日报》记者立即开始积极策划,并采写和编发一系列报道。
在报道方式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社交新媒体平台,对三门峡剪纸“剪”到冬奥会事件进行全媒体立体式报道,移动优先,创新驱动,采取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相结合的方式,多平台分发,牢牢抓住移动端用户,达到传播更远更好的效果。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三门峡日报全媒体记者对非遗传承人李竹梅进行电话采访,并录音、整理。随即采写了题为《继2008北京奥运会后 三门峡剪纸将亮相北京冬奥会》的稿件,同时制作出了“三门峡剪纸蜚声世界系列短视频”,如《三门峡剪纸“登上”冬奥会舞台》《三门峡剪纸走出国门》《幕后英雄》和《不挣钱 也要把老祖宗的东西传承好》等,发布在三门峡日报视频号、三门峡日报抖音号、三门峡日报快手号,以及三门峡日报官方微博,一时间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河南日报、广州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和央视网、南方网、大河网等主流媒体纷纷转载。
精彩视频的传播效果,有时顶文字报道的千军万马。对于短视频新闻,纸媒在新闻内容编辑、策划方面有天然优势。根据采访内容,我们的记者抓住了4个新闻点,做出上述4个系列短视频,其中最长的短视频1分41秒,最短的视频29秒;为了让视频更有看点,还在视频中融入动画、采访时的电话录音等元素,视听融合的模式,让网友看完,产生意犹未尽的效果。充分的前期策划,扎实的采编工作作风,有效的媒体融合,让这组预热报道刷爆三门峡市民的朋友圈,大家纷纷点赞三门峡剪纸,并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三门峡日报全媒体记者又采写了题为《李竹梅:让三门峡剪纸扬名世界》的稿件,刊发在三门峡日报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随着冬奥会拉开帷幕,中国代表团每得一枚金牌,三门峡剪纸团队就会“剪”出运动健儿的夺冠瞬间,三门峡日报全媒体记者也随之跟进报道,采访制作出了“三门峡剪纸见证冬奥精彩瞬间”系列短视频,如《三门峡剪纸记录短道速滑队夺金瞬间》《三门峡剪纸里的任子威》《三门峡剪纸里的爱凌公主》《三门峡剪纸里的高亭宇》《三门峡剪纸里的徐梦桃》《三门峡剪纸里的苏翊鸣》《三门峡剪纸里的齐广璞》等短视频,播放量累计20万+,网友纷纷赞叹非遗剪纸艺术的出神入化,同时也对三门峡剪纸的历史渊源产生了浓厚兴趣。
这一系列视频,基本时长控制在15秒内,由奥运健儿夺冠画面和剪纸形象组成视频内容,再配上张杰为冬奥献唱的歌曲《雪龙吟》,让市民看得热血沸腾。就这样,古老的非遗剪纸艺术与现代的北京冬奥会在手机端完美结合,无形中拉近了三门峡市民与冬奥会的距离,让人身临其境,印象深刻,回味不已。
传统文化具有无限魅力,充分挖掘其潜能,往往能大放光彩。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地市级党报,三门峡日报社在这方面责无旁贷。而“剪纸里的冬奥”就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好题材。
三门峡地处黄河中游,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仰韶文化、道家文化和虢国文化都发源于此。追溯历史,早在7000年前仰韶文化的彩陶上便已出现了和剪纸纹样极其相似的漩涡纹,体现出剪纸艺术的古朴流畅之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张村镇南沟村,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早在夏朝便建有村落,这里的剪纸崇尚黑色,一直保留着“尚黑”的夏朝遗风,曾轰动全国美术界、民俗界,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剪纸第一村”。
因此,三门峡剪纸在全国享有盛名。其中,灵宝和卢氏剪纸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陕州区剪纸为省级非遗项目。近年涌现出来的剪纸艺人数不胜数,一大批紧随时代发展、反映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的三门峡剪纸作品备受推崇。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灵宝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蓬草创作了巨幅剪纸《千龙图》,影响巨大。2008年6月,陕州区南沟村6名剪纸艺人在“体验孟加拉,北京风采在奥运”亚洲行暨中孟文化艺术交流会预展中获得集体金奖。
近年,李竹梅先后将三门峡剪纸成功推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2019年年底,她接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特许生产经营商的邀请;2020年9月7日,正式取得北京2022年冬奥会剪纸产品制作特许资格,承接冬奥会期间所有剪纸艺术作品的制作。三门峡日报及新媒体一直都在跟踪报道。
今年春节期间,她带领三门峡剪纸团队创作20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通过三门峡日报视频进行广泛传播,不仅反映出冬奥冠军齐广璞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直抵人心,且富有文化内涵和民俗气息,唤醒了受众沉睡已久的文化记忆,生出满满的自豪感:“骄傲!希望三门峡的剪纸文化能走向全国!”“好厉害,三门峡的骄傲!”“三门峡剪纸绝了”……网友在社交平台纷纷留言、点赞。
总之,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三门峡日报》及时抓住“剪纸里的冬奥”主题,创新传播形式和手段,遵循“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等新媒体传播规律,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大胆进行了尝试与实践,再次体现出主流媒体的积极担当与强大传播力、影响力。这在报业形势整体低迷的当下,无疑为地市级党报如何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占领主阵地,做出了可贵的融媒传播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