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冬奥会报道浅谈媒体作为

2022-04-20 01:41梁灵芝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4期
关键词:冬奥受众

梁灵芝

新时代,新理念,新冬奥,一起向未来。2月20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至此,雪花隐去,圣火熄灭,第二十四届北京冬奥会正式落下帷幕。91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3000名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展现出来的团结、拼搏、友爱、互助,完美地诠释了奥运精神,让我们收获了和衷共济的凝聚力、加快发展的源动力和走向世界的开放力,并成功在国内引燃新一轮“冰雪热”,让当今世界“更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会,为各国冰雪健儿提供展示才能、超越自我的舞台,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同时也为新冠肺炎疫情困扰下的世界注入信心和力量。

冬奥会,是新时代中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充分展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道路上的重要界碑,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聚焦冬奥会,各党报紧紧围绕“四个办奥”理念,“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冬奥会筹办重点工作、重要时间节点等,开展自主选题策划,深入挖掘冬奥故事和鲜活事例,向世界人民献上了一场冬奥大餐。

一、北京冬奥会报道特点

1.趋向视频化

此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新闻,新闻作品尤以方便快捷的短视频出彩。北京冬奥会有两地三赛区,跨越200公里,共87个奥运场馆。应用于北京冬奥会上的亮眼“黑科技”5G全覆盖、IPv6+、“猎豹”和“飞猫系统”、时间切片技术、子弹时间以及8K视频技术转播等,为各媒体实时新闻报道创造了条件。

闭环报道的各媒体发挥媒体融合成果优势,从时间、空间和作品形式等方面,即时向社会公众传播了数以万计的冬奥会海量信息,实现了新闻的快和传播范围的广。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评价,“葱桶组合”的完美演绎、王濛的大气解说、用雪“自由”背后的秘密……新闻发生之时,直播即时到达电视手机终端;众多精彩片段经过剪辑传遍全球,用时也不过两三分钟,完全颠覆了纸媒时代的传播速度。

没能闭环采访的省、地市级媒体第一时间从海量作品中筛选新鲜、贴近的信息,提供给本地读者。仅以河南省驻马店市委党端《今日驻马店》客户端为例,该端“一起向未来”专题下,从2021年12月21日转发新华网消息《央行今起发行冬奥纪念钞》至2022年2月20日转发人民日报客户端《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奥会闭幕》止,先后从人民网、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冬奥组委网站等30多家中央、省级媒体转发800多条冬奥新闻,使当地读者一部手机阅遍冬奥会全赛程。

2.纸媒版面出彩

相对于融媒体的方便快捷,纸媒的不足就是慢半拍。等到纸媒通过“三审三校”、印刷、发行到读者手中时,“新闻”早已变“旧闻”。但纸媒能够为历史瞬间留下珍贵的纸质文字资料,却又是音视频作品所不具备的长项。此次北京冬奥会报道,各党媒编辑高度重视,大胆创新,实现了版面出彩。在版式设计上,多家媒体采用联通版的方式进行编排呈现,重视程度堪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些党和国家重要事件;在标题制作方面,多家党报对新华社通稿进行了重新提炼,围绕中心,各有侧重,既体现地域特色,又避免了千篇一律。在形式上,适逢春节假日休刊期间,多家党媒增出专版、号外、专刊、特刊,以文图并茂的深度报道,弥补了融媒作品言犹未尽的不足。

3.本地元素亮眼

遵照新闻的贴近性原则,各党媒及融媒平台纷纷围绕本地元素如运动员、火炬手、志愿者、表演者等,重点策划,做足文章,很好地炒热了冬奥会。新黄河客户端《山东冬奥第一人》(李文龙)、湛江日报《为儿子感到骄傲和自豪》(彭俊越),天中晚报《中国女足队队长王珊珊老家在咱确山》,焦作日报《为焦作姑娘娄佳惠喝彩!焦作市地标建筑为中国女足亮灯》等等,都凸显了本地元素。这些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新闻冒着热气端给了本地受众,体现了区域媒体对舆论热点的关注和引导。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海量的新闻报道产品万花迷人眼,然而,有一些不足或短板仍需引起我们党媒从业者的高度重视。

1.受众选择权受到媒体选择性局限

新闻视频化,是传播方式的改变和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此次冬奥会,多项黑科技用于直播,上百个机位的画面信号实时上传云端,再传到千家万户,使观众实现了自由视角——特写、全景、俯瞰,想怎么看就怎么看。但是,观众不可能时时刻刻守在电视机前随意转换视角,他们获取新闻的途径仍是某个或某几个融媒平台的App;为他们提供一站式“大餐”的,往往就是该平台的三五个后台编辑,这就使得受众的选择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因为无论哪个平台,都有其办媒宗旨、管理方法和地域文化,编辑个人的文化素养、阅读习惯、站位视野等更是千差万别。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几乎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你在淘宝或京东上浏览过一种商品,各种第三方平台马上就会向你定向推送无数类似商品。一些融媒平台与第三方合作,让大数据作主,不停根据受众的喜好进行无节制地推送。这种推送满足了受众的喜好,使受众享受视觉快感,却也引导受众进入了思维局限,导致受众接受信息片面狭隘,缺乏对全面客观信息的接触。如何平衡大数据流量和受众选择权问题,仍需各媒体深入思考、不懈探索。

2.媒体互动不止于冰墩墩

有人把吸引受众,保持受众的关注度称为融媒平台的“黏性”。提高媒体的“黏性”,进而变为自身经营优势,始终是媒体永恒的课题。如何增加黏性,让受众持续保持对平台的信赖和支持?

冬奥会新闻为广大受众提供了很多话题,在各融媒平台,网友跟帖留言多达几十万条,粉丝呈几何级增长。除了跟帖留言,冬奥会期间,媒体通常策划的活动大都与冰墩墩有关。新华社通过直播,记者与粉丝互动,随机抽取赠送冰墩墩;新黄河客户端直播,记者带你打卡冰墩墩“济南分墩”,驻马店日报微信公号发布关注送冰墩墩头像……

与互联网平台为用户提供的多种观看体验以及互动参与体验相比,党媒的互动显得非常单调。中国移动咪咕的演播室、腾讯冬奥特别节目《赢战冰雪》、喜马拉雅《冰雪直播间》、快手的节目《冰雪英雄》抖音多档直播节目《冠军驾到》《濛主来了》《大V时刻》等,分别邀请运动员、志愿者、媒体记者、体育评论员,畅谈冬奥台前幕后亮点,用更专业的解说和网友一起追踪冬奥赛事,不断丰富观众在观看比赛之外的视觉享受。更有多个主题纪录片、剧集、综艺节目等,多形态的影视内容如《冬奥一家人》《冰球少年》,体育解说员选拔《沸腾吧!解说员》,与当前赛事相呼应,全方位展现冬奥会这个自带流量和热点的事件关联,不断拓展冬奥的更多可能性。

蹭冬奥会和冰墩墩的热度,的确让媒体涨了不少“粉”。但“冰墩墩热”总要冷却,如何让这些“粉”乐于继续看新闻,不“取关”,各党媒需要拓展思路。那种简单粗暴的投票、打卡或诱导下载等手段遭人诟病。

3.记者专业知识需要增强

滑雪、冰壶、空中技巧、钢架雪车等冰上运动非常小众,大多数人对冬奥比赛项目了解也不多。此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新闻报道中,一些媒体在报道中对多项冰雪运动进行了解读,比如谷爱凌的1620大翻转难度系数是多少,短道速滑冠军王濛“牛”在哪,苏翊明怎么就创造了历史等,为很多受众“补”了“课”,受到受众的广泛好评,与那些纯粹泛泛报道赛事结果的新闻作品相比,水平高低马上显现出来。互联网平台中,特邀专业运动员、体育评论员解说的直播间之所以如此受追捧,不也正因为他们的专业吗?

新闻要出彩,文采和专业同样重要。党媒所需要的新闻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敏锐的政治嗅觉,也要有丰富的行业知识、社会阅历。

三、媒体应做的功课

无论新闻传播方式如何改变,“内容为王”始终是永恒的真理。综观北京冬奥会新闻报道,笔者认为,媒体应补短板、强弱项,抓好新闻主业,拓展新闻事业外延,做好融合功课,切实承担起党媒“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1.持续学习,提高从业者素质

党报是第一传媒,其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是由来已久的,在社会生活及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党报融媒平台之所以能打开市场、赢得受众,说到底也是以党报的信任为背书。当前,媒体必须不断提升从业者政治素养、专业水平,要引导从业人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使其增强遵守新闻宣传纪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掌握新兴技术,顺应时代要求,能够以多种表现形式呈现新闻,才能跟得上时代需求。

多家媒体关注冬奥会,众多记者同台竞技,唯有技高一筹,才能新闻出彩。同样是冬奥会特刊、专刊版面,北京日报、解放日报等十几家中央、省级大报改变版面编排模式,提炼标题,就体现了浓郁的个性特点,避免了“千报一面”现象。党报媒体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实践,坚持新闻的贴近性,拓宽报道领域、延伸报道触角。而上述党媒之所以能举重若轻,大胆创新,根源还在于他们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素养积淀,对大局的把握到位,这一切无不与媒体的学习力有关。

新闻漫画《绿色低碳“家庭小餐桌”》 商海春/作(新华社发)

2.加强议程设置,让新闻主业当家

媒体多,新闻多且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受众如同置身信息的海洋。如何给受众提供更宽广的信息渠道,使受众避免被大数据推送引导进入一个思维喜好的死胡同,党媒从业者应进行审慎的思考和选择。

党媒肩负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要抓好新闻主业,强化互联网思维,回应群众关心关切,围绕群众所想所盼加强议程设置,在践行四力中提升能力、锤炼作风,写出与受众同频共振、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增强亲和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北京冬奥会期间,某报微信公众号推出一期视频节目,手把手教读者找冬奥商品特许经营店买购买“冰墩墩”,就非常受欢迎。

冬奥会新闻如此,政务新闻、社会新闻亦是如此。长沙晚报《民意快线》栏目敢于和善于回应焦点、热点和敏感问题,互联网平台“宝贝回家”帮很多人圆梦寻子,2017年人民日报客户端策划的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装照 ”H5顺应增强受众体验感,这些都堪为党媒服务群众、回应群众关切、赢得读者信赖支持的典型范例。

3.追求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

与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阅读相比,报纸的优势在于专业化和文化情怀。政务新闻的程式化、工作简讯的乏味一度让人觉得报纸面目可憎。然而,文字的魅力终是体现在“三审三校”的严谨之中,体现在深度报道和深度评论穿云拨雾的旗帜引领之中。党报不仅应在策划能力上下功夫,还应提高新闻的专业性,在新闻的编辑形式上创新,让受众真正感受到这种魅力,从而增加自身“黏性”。

综上,在融媒改革激流中,党媒只有时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勤学善思,积极应对,才能讲好正能量故事,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高质量完成党的新闻宣传任务。

猜你喜欢
冬奥受众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冰墩墩带我看冬奥
我的冬奥梦
融媒体环境下的受众计算:途径与挑战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如何运用播音主持技巧增强受众黏性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