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汇印《聊斋志异》珍本拟序

2022-04-20 01:50袁世硕
蒲松龄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稿本抄本蒲松龄

袁世硕

(山东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志怪传奇型小说最富丽辉煌的经典巨著,近三百年来持久传世,彪炳中国文学史册,饮誉世界文学之林。

作者蒲松龄幼读诗书,博学能文,而困于场屋,古稀之年方获得“岁贡”的科名,不数年便与世长辞。他大半生佣于缙绅之家,充抄手,代笔墨,做童蒙馆师,生活主要是读书、著书、教书,可谓一位地道的穷书生。他科举屡试不中,未能蟾宫折桂,改变困顿人生,自谓“可怜一事无成就”,抱恨终生。其实,他天赋极高,文才超群,新旧雅俗各种文体都曾一试其非凡身手,著述等身,尤以作《聊斋志异》,成中国古代文学之经典,名扬世界,宜赞曰:大哉,斯人!

蒲松龄自幼喜记述奇闻异事,结撰狐鬼小说,在当地赢得能文之名,受到前辈名流高珩、唐梦赉的赏识。然又以其屡应乡试不中式,受到朋辈好友张笃庆、孙蕙的劝诫和妄庸文人的讥讽,心情一度消沉。年届不惑,应聘西铺毕家坐馆,行前将已作成篇什结集成册,定名《聊斋志异》,卷端《自志》写心,自谓其“志异”之文古有典范,意旨严正,慨叹无知音,情词悱恻。进入毕家,其作受到自命风雅的馆东毕际有的称赏,并引起了他几位子侄的兴趣,一时成为交谈中的话题,使作者甚感欣慰,抹掉心灵几丝阴影。毕氏是淄川官宦名门望族,明末户部尚书毕自严之裔,宅第宽宏,起居安适,藏书甚富,可供博览,又有花木繁盛园林可堪纵游。馆东毕际有是罢职的江南通州知州,为风雅中人,交际颇广,待能文的西宾直如文友,主宾相处十分融洽。蒲松龄在这种稳定舒心的境况中,持续三十年之久,继续写作《聊斋志异》新篇什,直到年逾花甲方才逐渐辍笔。晚年居家,无赀刊行,辞世后留存家中未经编次的八册稿本。日本庆应大学“聊斋文库”藏已裱作卷子的17篇,应为其裔孙过录的一种副本的残片。

在蒲松龄大半生写作《聊斋志异》期间,便陆续有篇什多寡不一的抄本传出,有记载者:同邑前辈唐梦赉曾先后得其两个抄本,特供大诗人王士禛评阅的两册自抄本,济南名士朱缃慕名多次借稿本过录、篇目大致齐全的抄本。后者今存半部,简称“康熙抄本”。他逝世后,远近借稿本抄录者更多,有文献可稽者有:一、雍正初年,朱缃子朱宾理兄弟,经馆师淄川张元从蒲家借来蒲氏家藏稿本过录全书,厘定为十二卷本。铸雪斋抄《聊斋志异》卷末附殿春亭主人跋,叙其事较详,铸雪斋抄本即据朱氏兄弟抄本过录。二、同时期,张元另一门人历城曾尚增,亦就其师所借蒲氏稿本过录一部。王金范编刻《聊斋志异》十八卷本,序称是据历城所得“曾氏家藏抄本”重新分类编排刻成,殆即其本。王金范时任长山县丞,治所在号称“天下第一村”之周村。上世纪六十年代于其地发现之《聊斋志异》二十四卷抄本,所收篇什与铸雪斋抄本相等,末附钱塘包燻、金坛王乔题辞,两题辞亦刻于篇目分类编辑的十八卷本中。是则二十四卷抄本,殆即据历城曾尚增抄本过录。三、现存《聊斋志异》早期抄本,尚有易名《异史》的六卷本。依文字避讳情况,可判为雍乾改朝之际抄成。抄主据济南朱氏抄本过录,擅改书名,厘定卷次。四、乾隆年间,时任山东沂州知府的诗学名家郑方坤,得到淄川蒲氏家藏稿本,离职后带回福建闽侯,同邑秀才黄炎熙借阅抄成《聊斋志异选抄》十二卷本。再后,赵起杲从郑方坤嗣子借录正副二本,成为其主持编刻青柯亭本之基本底本,赵起杲《弁言》谓“荔芗当年得于其家者,实原稿也”,实则蒲氏家孙蒲立德为谋求其祖《聊斋志异》得以刊行传世,向文苑名家郑方坤提供的一部自家过录的副本。赵起杲《弁言》中还讲到,前曾从其友人周季和得到在济南坐馆时手录之《聊斋志异》二册,又在北京得吴君颖思抄本勘定,可见他主持编刻之前,《聊斋志异》传抄已流向全国多个地方,自然还有湮没无闻不可稽考者。道光初年,段《聊斋志异遗稿例言》说:“是书本雍正抄本,即未刻之前,已贵洛阳纸价矣。”

乾隆中期,任浙江严州知府的赵起杲,早在未入仕前曾获得《聊斋志异》抄本两册,嗜读,以未见全本为憾。入仕后携之四方,官福建,得抄郑方坤家藏抄本,以其为“得于蒲家原稿”,转官浙江,经编刻经籍的名士鲍廷博怂恿、资助,遂借助学识甚富、后来做了“四库馆臣”的余集参与编校,刻成青柯亭十六卷本。几同时,王金范在蒲氏家乡淄川邻邑长山编刻出篇目类编的十八卷本。青柯亭本编印出自大手笔,编校依蒲氏原貌,刻印优良,遂终结了《聊斋志异》传抄行世的局面,随之有重刻、翻刻、评注等多种刻本及拾遗本相继而出,风行天下,近世百年来相继而出的石印本、铅印本、图咏本,悉依其规模、文字。阅读别无选择,嗜爱其书的有识之士只能就其文本解读评说。直到上世纪中期,蒲松龄半部手稿本被发现,张友鹤据之整理出一部《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方才终结了青柯亭刻本主导传播二百年的历史。

《聊斋志异》的诠释,起始于手稿本的序言和最先出抄本的题辞,随后被有选择地汇入相继印行的刻本中,成为中国传统经籍正文与注释齐出并行的注评本。这一方面借名人题辞为《聊斋志异》增添了卖点,如王渔洋并不恳切的题辞竟成了刻本的金字招牌,另一方面《聊斋志异》诠释也由之获得重大进展。但明伦的评本,不仅有碎片化的情节的点评,还有名篇佳什整体的赏析,并有所发挥。早在嘉庆年间,冯镇峦潜心研读作的解说,识见特精深,由于“寒毡终老”,未得刊行。这桩历史遗憾终于由在光绪年间喻焜刻行的《聊斋志异合评》本补偿,自然也成为后出的这部合评本最有价值的部分,后出并没有损伤其对这部经典名著所做诠释的成就,也没有遮盖起其中透露的历史信息。

就我平生仅见的有关文献,约略回顾《聊斋志异》传播日广、声名日高的历史过程,其中有些超常的现象颇值得寻绎,可拓宽、深入对这部文学名著的造诣、影响的认识。《聊斋志异》在作者生前陆续写作之际便开始传抄出来,有名士点评、题辞,传抄由地方走向全国,促成更便于传播的刊本行世,大名士的赏识给予了羽翼性的助力。蒲松龄自抄其作送呈王士禛评阅,期望其为之作序,嗣后又将其题辞、点评抄录进稿本中,说明他是深明“古人文字多以游扬而传”这条潜规则的。顺乎其势,最初有吕湛恩、何垠注本,训释语词,继而有正文与解说赏析齐行并出的评点本,则发生了性质的变异,解说赏析要依靠正文推出,篇幅份量都大为膨胀,评点家自我呈现的意旨上升到第二主位,文本的诠释便由之发展起来,其价值也就由这部文学名著的传播史,进入诠释接受史。何守奇评本先出,篇后有题解。但明伦评本继出,评点最繁多,书眉有段略分析,多中肯,多个名篇后对阐释题旨或艺术特色的评析,别见慧心,已进入文学批评的赏析境界。冯镇峦潜心研读二十馀年小说文本,从文笔、故事、结构等多个角度解析,识见更深,晚年写的《读聊斋杂说》是概论性的评说,推许为“文笔之佳,独有千古”,“议论醇正,准理酌情”,“当代小说家言,定以此书为第一”。冯镇峦作此文的意旨主要不是称扬《聊斋志异》高超的文学造诣,而是批评当时之文人对这部风行天下的小说集的非议,对纪晓岚菲薄《聊斋》的几点意见,都做了肯切的驳议。文中说到:“是书传后,效颦者纷如牛毛,真不自分量矣。无聊斋本领,而但说鬼说狐,侈陈怪异,笔墨既无可观,命意不解所谓,臃肿拳曲,徒多铺陈;道理晦涩,义无足称。”这或许不包括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但还是对它做了并非称扬的评语:“文字力量精神,别是一种,其生趣不逮矣。”历史的发展实况证实了冯镇峦的评点、解说的价值意义。

齐鲁书社成立伊始,即以整理出版齐鲁文献为重任,先后编印出多种聊斋文献及研究论著。近年更意识到以《聊斋志异》手稿为起点的许多不同类型的文本,以其各自的内涵和形态显示出这部文学经典的创作和传播的历史状况,承载着作者创作历程和读者热爱阅读、传播、评赏的历史信息,也映照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批评发展的卓越成就和中国文化的特色,于是立意并精心筹措编印这部《聊斋志异》珍本丛书,其意义不止于拓宽深化《聊斋志异》的研究。

猜你喜欢
稿本抄本蒲松龄
朱祖謀手批稿本《蟄庵詞録》小札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天一阁藏三种目录稿本提要
蒲松龄
徐乃昌稿本《藏詞目錄》書影一
催稿本不易,且拖且珍惜
蒲松龄
关于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
《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所收录抄本年代上限考
《十善福经白史》新发现抄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