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与序列
——贝尔格《抒情组曲》第三乐章写作逻辑探秘

2022-04-20 07:29胡文君周小静
音乐生活 2022年3期
关键词:乐章小节抒情

胡文君 周小静

《抒情组曲》是贝尔格创作成熟期所作的一部作品,该作品不仅运用了十二音序列,还运用了音名动机、回文结构、拱形结构等创作技法。贝尔格在《抒情组曲》第三乐章的手稿上,标注了1925年5月20日,并使用了“H—F—A—B”的音名动机。通过层层的加密,为这部作品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因此,本文将以《抒情组曲》中最典型的第三乐章为例,通过分析第三乐章的音乐创作技法,并结合《抒情组曲》的创作资料,来讨论其第三乐章所运用的创作技法及作品中的隐喻。

一、《抒情组曲》创作背景

1925年贝尔格在第三届国际现代音乐协会音乐节上,通过马勒的遗孀阿尔玛认识了她的侄女汉娜。两人从最初的友谊逐步深化成为互相爱慕。他将曾经献给自己妻子海伦娜的艺术歌曲《紧闭我的双眼(Ⅰ)》,在原词不变的基础上重新谱曲为《紧闭我的双眼(Ⅱ)》献给了汉娜。基于该作品,贝尔格为汉娜创作了第二部作品《抒情组曲》,两部作品不仅十二音序列一致,并且都将阿尔班·贝尔格和汉娜·福克斯的名字加入旋律中。随后,贝尔格将《抒情组曲》的创作手稿秘密赠予了汉娜,并在每个乐章中都标注了其创作思路。其中在第三乐章所标注的1925年5月20日,正是为了纪念他与汉娜的相识日期。

二、基本序列

《抒情组曲》的原始序列为第一小提琴演奏的主旋律,在《抒情组曲》中不仅运用了基本原始序列,还运用了其基本序列的逆行、倒影、逆行倒影的手法进行创作。其基本原始序列倒影逆行如表1所示。

表1 基本原始序列以及其倒影逆行

三、《抒情组曲》第三乐章的创作技法

第三乐章《神秘的快板——中部狂喜》是一个类似传统曲式中复三部曲式的回文曲式结构(曲式分析图示如表2所示)。

表2

A和A1使用了以原始序列及序列阶段为主的十二音创作手法,中部B则采用了自由无调性的创作手法。A和A1被一个不同于A主题的自由中部B隔开。贝尔格为了使旋律更加完美省略了A段中的个别部分或改了部分的衔接处,虽然不是全抄A段的回文,但整体是一致的,所以也可以说是完全的精准回文。其实,回文结构在贝尔格的《沃采克》《露露》以及《室内协奏曲》等作品中均有所体现。然而,众多作品中仅有《抒情组曲》的第三乐章首次使用了精确的完全回文。这是在贝尔格其他乐章甚至其他作品中都未曾出现的。因此,回文结构的运用是《抒情组曲》第三乐章的一大亮点。首尾两段相对应的部分如下:

(一)a段的回文分析

呈示部A的a段共29小节,同时也是整个乐章中最长而且最具特色的一段。a乐段共两句,被分为aa(第1—16小节)和ab(第17—29小节)两个乐句。

谱例1是第三乐章开始时的织体,是连续拉奏的十六分音符,整体为横向织体走向。运用了音名动机的创作手法,开始的四个音来自于汉娜和贝尔格两人姓名的首字母的同名音H、F和A、B。

ab乐句是从第17小节开始,直至第21小节。全曲的第一个高潮是从19小节开始,是连续的下行进行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同时用第一个节奏序列的和声呈示密集震音,直至第22小节达到高潮顶点,同时音区的跨度也是整段中最宽的。由第13—16小节开始的卡农式织体伴奏,与之前所运用的演奏手法不同,在第22—25小节改为弓奏。第26—28小节,第二小提琴出现了第一个节奏序列的开头反复,如同回声一般。第26小节的中提琴声部出现了比开始低八度的十六分音符的主题动机,在第28小节结尾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和大提琴停止演奏,中提琴所演奏的主题动机直至第29小节还在继续。

a1段的第109—138小节对应的是a段第1—29小节,除去第29小节的B音外,a段的逆行没有任何删减,以第29小节与第109小节的对比为例:原本在中音提琴上的旋律,在逆行时被转移给了小提琴,在逆行的同时形成了音色上的对比。EFCDDAGE的拱形结构完整地在第二小提琴以拱形的结构逆行回来。直至结尾,a段的逆行都无删减,可以说是完美的逆行造就了完美的回文结构。以下为谱例1中第1—2小节和谱例2中第136—138的主题动机逆行对比,这是《抒情组曲》全曲中首次出现了严格回文,也是贝尔格第一次在创作作品中使用严格回文。

(二)b段的回文分析

第30小节一开始便用了两种不同的演奏方法,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弓奏,包裹着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右手拨奏。b1段的第105—108小节对应b段第42—45小节、第108—109小节对应第39—40小节。

第 34—35、第 37—38、第 39—40小节短暂地出现了第三乐章开始的(第1—5小节)的主题动机。但与开头不同,它变得越来越果断,从演奏方式上就可以看出。其中这些“主题动机”直接展开进到第39小节引出高潮的上行之中,同时四个乐器组都采用了十六分音符的音型。在第39小节齐奏式节奏的上升中达到全曲第二个高潮(第40—42小节)。直至第43—45小节,密集的节奏以及和弦松弛了下来。

(三)c段的回文分析

c1段的第93—105小节对应c段第57—69小节。出现了连续的密集的十六分音符,A部中对主题动机的密集运用在这一段达到了顶点,并且出现了十二个连续的四声部卡农。从第45小节开始,随即其他声部慢慢进入。卡农通过声部逐一进入使这一部分成为整个前行段落中最密集、持续时间最长的织体。卡农的主题是一个十二音音列,在同一声部中,主题的每一次进入都比前一主题高一个小二度,因为在卡农的同时又结合了循环的原则,所以这种阶梯式的上行显得非常复杂。这一段在第67小节中达到最后的高潮,此处卡农织体突然被打断,分裂成为一个向低音区极端陡然的下行。自第67小节开始至第69小节,在第67小节的第一小提以及第68、69小节的四个声部中都引用了半音音阶音组。体现了其另一创作特点就是利用连续出现的上行或下行的半音音阶,来构成音乐旋律上的拱形结构。

(四)整体结构分析

呈示部A共包含三个明确的高潮,高潮的节点分别是第19—22小节、第40 —42小节和第47— 66小节。从总体上看,abc三段也是一个逐渐增强、力度积累的过程,每一次音乐展开的过程持续时间都在加长。整体情感、力度走向如表3所示。

表3

A部逐渐增强是为第70小节— 92小节的B部做铺垫,其从pp的力度突然转变到ff的力度变化,明确了第三乐章的整体结构,A部积攒的强烈情感在中部B中爆发。第93小节开始回到A段的原速度开始了对A段旋律的回文。在力度和速度上,中部的爆发力量减弱回到A段的力度和速度。笔者认为这样的回文结构,是贝尔格在二人互表爱意、激动之后的理性回归,因二人无法在一起而感到“情绪”低落。这样从弱到强,又从强到弱的ABA1结构又形成了一个大的拱形结构,拱形结构中包裹着回文结构,回文结构中又包裹着小的拱形旋律。第三乐章整体形成了一个结构既有拱形结构又回文结构的乐章。复杂的结构套在一起,这让笔者不得不赞叹贝尔格的创作天分。

四、结语

现今大家的物质生活十分丰富,对精神生活追求也在逐渐趋于高大上,特别是在音乐鉴赏中更呈现出特殊水准,从大家的潜意识里分析得知,他们已不再将演唱和小提琴演奏当作看热闹,而是作为一种人生追求。在《抒情组曲》第三乐章中,贝尔格采用音名动机的手法将其与汉娜的姓名融入乐曲之中,无不体现了二人深厚的情谊。这一乐章既体现了贝尔格炙热的爱情,又预告了二人爱情的悲惨结局。第三乐章中,贝尔格通过完整的回文结构暗示了他与汉娜无疾而终的爱情,并采用注释、配器以及旋律结构等手法来刻画二人的情起情灭。在三次“爱情”挣扎后,二人却依旧抵不过现实,最终一切又回到起点。音名动机、数字隐喻结合十二音、调性与无调性音乐为这部作品层层加密,从各个角度一点一点剖析开来才能彻底了解这部作品。而这部叙事性的作品也为我们阐述了他的爱情,让我们更加贴近他的生活。

[1]王亚莉:《多元视角下小提琴本体作品向声乐载体作品跨界教学模式初探》,《音乐生活》2021年第10期,第94-96页。

猜你喜欢
乐章小节抒情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快把我哥带走
会抒情的灰绿
约会
节节草的秘密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