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明风 王翰博
〔内容提要〕當前,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以及促进新兴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关键引擎。辽宁作为我国的工业基地,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明显的科教资源优势,要结合软件产业的特点和自身的优势、潜力,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保障对区域内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提升软件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主动迎接挑战,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贡献辽宁力量。
〔关键词〕软件产业 信息技术革命 发展机遇 数字化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灵魂,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大融合的科技环境中,软件正在定义可以定义的一切。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农作物种子、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化学制剂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2021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软件企业,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国家将软件产业作为发展我国数字经济的基础环节和关键支撑,将工业软件定位为“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史无前例,凸显了国家对软件产业的高度重视。辽宁要基于软件产业的特点和自身的优势、潜力,大力推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政策的实施,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贡献辽宁力量。
一、软件产业发展情况和趋势
(一)国际发展情况与趋势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诞生之日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从计算机的内置程序不断升级,发展为跨行业、跨区域的服务业态,软件不仅是电子产品中嵌入的代码,也不仅是使移动设备更加智能的工具,随着软件的功能越来越丰富、性能越来越强大、应用越来越广泛,软件已经成为支撑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基础元素。
一般认为,软件是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这个定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计算机软件刚刚开始蓬勃发展时人们的认识,代表了IT界的基本看法,不足以表示今天软件所应具有的真实含义。近几年,“软件定义”(Software Defined)是热议话题,从软件定义网站、手机、服务器到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也就是说,软件可以定义一切,软件定义世界离现实越来越近。《“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软件定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特征和新标志,已成为驱动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软件技术快速迭代创新,产品形态、服务模式不断演进,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结了软件产业的5个新趋势和新特点,即技术创新开源化,开放协作成为软件产业的创新主旋律;产品功能智能化,智能驱动成为软件产品的发展主基调;产业形态融合化,“软件定义”成为软件产业的成长主脉络;商业模式平台化,平台服务成为软件产业的价值创造之源;企业竞争生态化,生态构建成为软件产业的竞争制高点。《“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分析了软件业发展的形势,即软件拓展数字化发展新空间,新发展格局赋予产业新使命,“软件定义”赋能实体经济新变革,开源重塑软件发展新生态。
软件无处不在,“软件定义世界”进程加快,并逐渐成为全球共识。未来的企业都将成为软件企业,以软件为主导的技术进步正以数字化形式改变着各行各业,5G、人工智能等技术催生了大量创新应用,不断拓宽跨界融合边界,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从全球产业格局的角度来看,软件产业已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各国对软件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的竞争不断加剧。技术、数据、人才等关键要素向软件头部国家加速集聚,全球软件产业“马太效应”突显,“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现象愈发突出。围绕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益激烈,欧美打压和封锁数字技术领域合作和贸易的势头持续高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二)国内发展情况与趋势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近几年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软件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软件业务出口保持增长。如图1所示,软件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14年—2021年,转件业务收入由3702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4994亿元。2021年,我国软件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809万人,软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同时,我国软件产业区域和中心城市集聚程度也越来越高,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如主要软件大省收入占比持续提高,2021年,软件业务收入居前5名的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共完成收入62692亿元,占全国软件业比重的66.0%。中心城市软件业务收入增长加快,2021年,全国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9540亿元,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52.2%。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软件技术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领域之一。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DB816A21-D4DA-4A9C-B5C0-B9F8C5494B5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伴随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我国软件业的发展进一步接近全球软件产业主流趋势,我国软件产品云化、软件服务平台化、软件应用智能化也非常明显。而且,由于我国“新基建”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软件产业的投资增加,拓展了软件的创新和应用空间。同时,制造业数字化、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新需求进一步拓展了软件产业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软件业的发展方兴未艾,软件产业链、价值链提升空间巨大。
二、辽宁省软件产业发展情况与定位
(一)产业发展情况
2020年,辽宁省软件业务收入为1921.8亿元,在全国软件业务收入排名中位列第13位。辽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等相对发达的城市,大连、沈阳两市软件业务收入占全省收入比重达到98%以上。辽宁省软件业起步早,基础较好,但近年增速明显落后于先进省份。如图2所示,辽宁省软件业务收入在2014年达到峰值,由于受经济发展形势和软件产业结构的影响,2016年急剧下跌,2018—2020开始呈现恢复性增长。
辽宁软件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潜力。例如,大连是我国服务外包的发源地,大连高新区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的聚集区,是全国创新创业氛围最为浓厚的地区之一。东软集团是我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企业,也是我国领先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目前东软拥有210个业务方向,750余种解决方案及产品,重点发展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企业互联等领域。辽宁省具有一批基础良好的软件业人才,2020年辽宁省软件行业从业人员达到21.5万人,居于全国第10位。辽宁全省形成了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沈阳浑南软件及电子信息2个重点产业集群,大连软件园、沈阳国际软件园等产业园区定位清晰、特色鲜明,成为产业、技术和人才、企业集聚的坚实平台和有效载体。辽宁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
(二)发展机遇
第一,技术革命和技术迭代为软件企业提供了技术追赶的机会窗口。作为信息技术的灵魂和基础的软件技术,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到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软件进一步融合,尤其是工业软件技术、工业APP和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和演进,在数字科技加快迭代的过程中,软件技术赶超的“机会窗口”也会随之出现。因此,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对于我国、我省的软件技术发展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要抢抓数字技术自主创新攻坚期的良好发展机遇。
第二,产业升级和新技术应用释放了巨大的数字化需求和市场空间。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和重工业基地,辽宁一直以制造业作为核心的经济竞争力。当前,辽宁正处在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成为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一方面对以软件业为基础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供给端的要求;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释放了巨大的需求和市场空间。与此同时,新兴基础设施建设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催生了巨大的软件业市场需求。一系列新需求的涌现,拓展了软件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为辽宁软件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第三,政策和战略保障软件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保障软件产业进一步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为战略性产业,自“十三五”以来,国家出台了系统的政策引导发展,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软件业的自主创新和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2020年,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此为标志,我国软件业的高质量发展时代到来,尤其是高端软件、工業软件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的窗口期。辽宁省将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作为落实数字中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辽宁软件业加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发展定位
“十四五”时期是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辽宁经济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离不开软件业发展的支撑、引领和带动。
第一,基于辽宁软件产业的特点和潜力,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全面落实“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继续保持服务外包优势,加大自主创新软件和高端软件产品的研发力度。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软件产业从规模到质量,从服务到创新的转变。
第二,软件业发展要保障对区域内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提升软件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软件产业发展是建成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重要抓手,是改造升级“老字号”、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是培育壮大“新字号”的应有之义。因此,软件业的发展,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赋能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第三,辽宁软件产业发展要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保持一定规模和优势的软件产业从业人员。“十四五”时期,辽宁省软件业务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到“十四五”末期要进入全国先进省份行列。同时,作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行业,要保持一定规模和优势的软件产业从业人员,从而保持软件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加大,贡献更加突出。
第四,辽宁软件产业发展,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端软件的国产化替代需求。辽宁要发挥工业基地的经验数据和应用场景优势,着力突破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为落实“五大安全”发展战略、服务新发展格局贡献辽宁力量。
三、路径选择
“十四五”时期是辽宁软件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加速追赶期,面对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辽宁软件业迫切需要把握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全面提升发展质量。DB816A21-D4DA-4A9C-B5C0-B9F8C5494B52
(一)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软件产业发展集聚
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骨干企业引领作用不断强化,中心城市集聚态势明显,如以北京、上海、南京、济南、深圳、广州为代表的中心城市集聚了大量的软件龙头企业,形成了区域内中心城市的吸纳集聚效应,对产业的引领作用日趋明显。区域内软件产业高度集中,有利于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应、优化创新环境。一要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壮大。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前沿,制定扶持软件企业的政策措施,尤其要支持骨干软件企业参与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项目建设,培养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初创企业。二是依托国有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通过股权联合、收购整合等方式,加快培育工业软件大型企业,做大做强辽宁省工业软件。三是大力支持沈阳、大连争创中国软件名城。加强软件名城规划工作,树立城市产业品牌,形成“磁场”效应,吸引项目、资金、产业和人才集聚。四是建设高质量规模化软件产业集聚区和引领性示范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二)坚持两化融合,在传统产业转型过程中加速软件产业发展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支持各行业创新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制造业一直是辽宁的核心竞争力,要坚持融合发展。一是软件产业要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推广,通过“上云上平台”助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促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二是通过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打造高成长型软件企业,全面加快软件业发展。利用传统产业如冶金、石化、装备制造等实体经济的优势,促进软件技术和工业机器设备的深度融合,加速推动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应用落地。
(三)加强行业政策引导,优化软件产业政策环境
进一步发展软件产业,需要持续优化软件产业政策环境。要落实数字中国发展战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数字辽宁发展规划》等战略规划落实落细,推动辽宁软件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行业政策引导,促进产业提质升级。高度重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制定产业扶持计划和项目,优化资金扶持方向和重点助推产业发展。二是加强政策宣传沟通,加大相关政策文件宣传力度,加强行业调研与统计,总结产业发展困难和诉求,及时向主管部门进行反馈,推动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三是探索出台软件首版次政策,通过保险补贴、研发应用双向奖补等政策,推动国产软件在各行业和各领域应用。四是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重点落实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增值税减免、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快落实国家和省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数字技术企业制度性成本。
(四)注重技术创新,科技前沿,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要提高软件业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一是注重技术创新关注科技前沿,推动软件产业向新技术、新业态延伸。推动软件产业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业态延伸发展,推动软件产业逐步向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积极谋划新旧动能转换,培育软件产业新经济增长点。二是提高产业支撑能力。提升科研创新实力,加大软件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全方位支持软件业发展。强化对软件領域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围绕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的支持力度,建立软件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实施软件企业家培育工程,引进软件领域高技术人才。
(五)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完善产学研用的机制
一是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发挥行业协会联盟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优势,由行业协会联盟牵头,选取各行业龙头企业作为推广主体,推动工业龙头与国产软件企业结对子,采取产用协同攻关模式,以应用为牵引,推进国产软件的应用推广,尤其是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使用国产软件,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引导国企使用国产软件。二是完善产学研用的机制,建立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体系。联合国内软件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构建和完善支持软件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支持软件龙头企业与高校或培训机构合作,提升软件人才专业化水平。
(六)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软件产业发展
一是统筹各类专项资金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统筹各类省级专项资金,并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等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对软件产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对具有引领性的重大项目按照“一企一策”给予重点扶持。二是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放大财政资金撬动效应,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成立子基金,引导企业建立内部发展专项基金,从不同层面解决企业融资困难、成本较高等诸多难题。三是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支持银行、担保、小额贷款等机构创新融资方式,优先支持数字经济软件产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作者单位:1.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2.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B816A21-D4DA-4A9C-B5C0-B9F8C5494B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