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不是简单的能源消费转型层面的问题,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共产党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使命担当。“双碳”目标是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必须深刻把握其深刻内涵和内在逻辑。
历史逻輯:“双碳”目标是深入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任务
“双碳”目标既是立足现实的战略选择,也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的深切感悟。百余年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史、发展史,也是党领导人民书写的人与自然关系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动乱、战争破坏和自然灾难相互交织,造成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积极救荒、生产、育人,实施分田到户的土地改革,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倡植树造林、保护黄河,守卫赖以生存的家园,探索出了一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雏形。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中国共产党秉持传统的环保理念,持续保护生态环境,推行绿色祖国植树造林行动、开展废弃物资的综合利用和爱国卫生运动。党和政府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暂行纲要》《森林保护条例》《矿产资源保护试行条例》和《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等政策和法律文件,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打下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审时度势,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要兼顾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先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环境保护有法可依,带领全国人民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创造性地通过市场机制引入多样治理主体。“十一五”以来的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已经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构建了良好的基础,祖国大地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环境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党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要内容,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出“两山”理论和“创新、协调、绿色、发展、共享”五大理念,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根本性、开放性、长远性工作,并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为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历史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才具有可行性与现实性。立足新时代,“双碳”目标是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时代任务,应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双碳”工作才能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持续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才能真正实现。
价值逻辑:“双碳”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事业
我国的“双碳”目标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始终树牢“人民至上”理念,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使我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更有保障、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并推动中国发展进程中,把自身命运与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
一方面,中国注重全球气候变化的合作与交流。当今世界早已成为一个各国命运与共、人与自然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最大挑战之一,也是人类的共同使命和愿望。推进气候变化行动,最大的受益者是世界各国的普通民众。最早签署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在2002年核准了《京都议定书》、积极推动2015年《巴黎协定》的达成。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坚决捍卫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利,并在自主贡献、资金筹措、技术支持、透明度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争取了最大利益。
另一方面,中国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成立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明确的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提升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并继续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在抵御风险、预测预警、防灾减灾等领域向更高水平迈进。到2019年底,中国提前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树立了信守承诺的大国形象。通过积极发展绿色低碳能源,中国的风能、光伏和电动车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为全球提供了性价比最高的可再生能源产品,从根本上提振了全球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中国为实现公约目标所能作出的最大努力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世界自然基金会等18个非政府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的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已超过其“公平份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从“中国梦”到“世界梦”,从“人民至上”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使命、责任与担当。
理论逻辑:“双碳”目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发展低碳经济视为带动新一轮经济绿色复苏的引擎,以碳减排为契机,创新低碳技术,激发绿色投资,发展非化石能源,这将加剧世界经济技术变革,重塑大国竞争格局;重新定义能源安全,改变石油能源时代的地缘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审时度势作出“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仅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更是我国实现安全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加快构建“双碳”政策体系,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
目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双碳”目标的时间节点倒逼我国在不到10年时间内实现碳达峰,这意味着生态环保在我国发展全局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实现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尚未完成的历史阶段,面临着局地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两大并存问题,必须通过建立绿色低碳的技术、产业和能源体系,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解决其他污染物问题、生态修复问题一体解决。我们要积极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力争让2030年成為碳排放量由增转降、国内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的历史拐点。
“双碳”目标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任务,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必须秉持的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实践。其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开拓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施路径,丰富和积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运用经验。“双碳”目标不仅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的高质量发展实践,也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贡献了中国智慧,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实践逻辑:“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凝聚多元主体行动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全国必须上下一条心,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双碳”工作的强大凝聚力。
第一,坚持党对“双碳”工作的全面领导。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胜利法宝,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持续健康发展的政治保障。实行党政同责,落实各方责任,加强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压实政府责任,推动有为政府建设。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科学制定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双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深化规划政策与技术研究,加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领导保障。将“双碳”工作相关指标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加强指标约束。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双碳”基础知识、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的学习,要把“双碳”工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重要内容,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
第三,依托市场机制,激发有效市场潜力。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更高效率促进能源绿色转型、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手段等与“双碳”目标的实现相适应。稳健发展全国碳市场,推动纳入投资机构进入碳市场,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碳减排的社会责任;推进规范化投资、培育、孵化、应用、监管各种碳管理、碳技术、碳平台。
第四,增强全民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全民广泛参与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持久动力,应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绿色低碳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把绿色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