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别样精彩

2022-04-20 03:33:56钟正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2年4期
关键词:数字乡村丰县淘宝

钟正

数字化在促进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交易等方面转型的同时,也让村民的致富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数字化催生了村民创新、创业的新观念。

5G、VR、AR……当这些数字技术融入乡村振兴时,将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变化。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等诸多环节的数字化变革正在发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成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今年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主要是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启动乡村建设行动。这当中离不开数字乡村的蓬勃发展。

乡村治理有“智慧大脑”

“李师傅,你好,你的收割机停放位置影响到其他人通行,请马上去挪车并停放到正确位置。”某天上午,在江苏丰县师寨镇“数字乡村”平台前,指挥员正在处理一起“挪车”需求。

就在几分钟前,指挥员在“云端”发现有村民聚集,继而看到了收割机堵路的情况,便立即联系了附近的网格员,网格员随即到达现场。在现场找不到车主情况下,指挥员又通过平台联系镇农业服务中心获取了车主信息,几分钟后,车主接到电话,赶到现场将收割机挪走。在很多城市里都让人头疼的“挪车”问题,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师寨镇背后链接的“智慧大脑”。

丰县师寨镇的“数字乡村”试点工程,于2020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整合民政、人社、市场监管、供水、供电等多家职能机构,融合为民服务中心、综合指挥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校外实践基地等各类区域功能单位。

在数字平台基础上,师寨镇还在全县率先推出“人大代表进网格”履职新机制,将84名镇人大代表纳入全镇48个综合网格、6个专属网格中,呈现“网”上履职、“格”内尽责社会治理新局面。

巨大的曲面显示屏上,十多个自动切换的画面、各种数字信息不停闪烁……这个科技感十足的巨大房间,正是丰县打造的“城市大脑”——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

“打破数据孤岛,全面整合数据平台,实现有需速应、未诉先应。”丰县公共数据中心主任茌行行介绍。作为全国首批县域数字化试点城市,丰县建成了徐州市首家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打破数据互联共享壁垒,用大数据的“火眼金睛”查漏补缺、辅助监管。

目前,丰县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全面整合了120、12345、962518营商热线、数字化城管和应急大数据管理等基础平台,纵向贯通15个乡镇(街道)指挥中心、50个既有平台,利用“互联网+综合治理平台”归集基础数据1.6亿条,整合社会面监控资源1.7万路,基本实现了问题处置交办全域覆盖、不留死角。

以“最强大脑”为中枢,如今的丰县形成了“一盘棋”布局、“全县域”推进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并相继获得“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应用金奖”“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等荣誉。

乡村产业用数字化“武装”

走进梁寨镇苹果种植大户张会广的果园中,只见果实传感器、生长监控摄像头等多种高科技产品将整个果园“武装”了起来。

“遍布果园角落的摄像头和传感器会定时收集土壤、气候等数据并上传到县农业大数据平台,施肥、喷药、修剪等操作都会自动记录。”村民介绍,手机就是“新农具”,轻轻一点就能为每个苹果“精准画像”。

目前,徐州丰县已采集涉农数据信息五大类79项,建立了“智慧农场”可视化联动管控、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等16套农业农村数据系统,归集本地涉农数据3.4亿条,并实现系统间共享互通。

“你看,在这块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田间的光照、气温、湿度和风速等实时数据,稻田里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躲不开监测”“这边屏幕上的一条条绿色轨迹,是之前无人驾驶农机在田间作业的轨迹,轨迹上均匀分布的绿点则代表作业的完成度。如果是红色,则代表完成度不好,可能对后期作物生长产生影响。”……在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的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内,一块块分区大屏颇为引人注目,上面分门别类展示了多种数据和图片。在这些数据跳动间,围绕万亩良田的数字网络已悄然织出。

作为全国五家之一、江苏唯一的国家级数字化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其在建设之初就有了明确的定位。“项目的目标就是建立一整套适合苏南实际情况的、以数字农业为引领的优质水稻生产管理模式,创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基础的稻米生产经营管理平台。”项目建设的落地企业负责人魏巧称,通过平台的建设,项目已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稻大田种植生产数字化管理方案。

在镇江新区的万亩农田里,一个个传感器埋入地下,两个微型气象站扎根农田,围绕大田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已在逐年完善,今后还将引入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农作物长势监测、预测,并结合农业保险应用,给大田种植保驾护航。最为关键的是,通过建设物联网测控系统,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可追溯,保障食品安全,也能进一步提高粮食的附加值和销售价格,让种粮的效益更好。

乡村“双创”催生新观念

数字化在促进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交易等方面转型的同时,村民的致富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数字化催生了村民们创新、创业的新观念。

在江苏的东海县薛埠村,有个奇妙的景象。村子到凌晨两三点还很热闹,村民们也不睡觉,因此薛埠村被称为“不夜村”。要在十几年以前,村民们早早地就睡下了,到了晚上基本上就没人出门,村子里漆黑一片。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直播带货”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因为直播的流量高峰期在夜晚,所以半夜两三点的时候,村里依然热闹,很多村民都在“挑灯夜战”,更有拼命的主播坚持到黎明。

在这个灯火通明的小村落里,住了500名淘宝主播,薛埠村也因此成为有名的淘宝村,在村里有1000家淘宝店。“直播间的家人们晚上好!接下来介绍一下我们的一款水晶手链。”主播们娴熟地对着摄像头,讲解着手中的商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以前,薛埠村的经济主要靠种植粮食,村民生活条件十分艰难,很多人靠外出打工谋得发展。如今他们在本地通过卖水晶,实现足不出户就能致富的愿望。

薛埠村位于江苏省东海县,而东海县具有丰富的水晶资源。东海县水晶总储量约30万吨,质量均居全国之首,是闻名中外的“世界水晶之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水晶专业市场。借助这个天然优势,薛埠村去年一年就卖出近万吨水晶,产值达到5亿元。

类似薛埠村这样的“电商村”在江苏大地遍地开花。据悉,过去十年间,淘宝电商村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根据一份关于中国淘宝村的研究报告,全国淘宝村已经从2009年的3个跃升至2019年的4310个。仅过去一年,前100个淘宝村的年交易总额已破千亿元。到下一个十年,预计全国淘宝村将超过两万个。

乡村的创新创业模式从最初的门市部批发销售,到后来的电商平台直销,再到如今的直播带货,销售模式的更迭既是信息技术变革的一个注脚,也是时代浪潮下,一批批乡村青年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缩影。

农村电商的快速發展让很多村民看到了创新创业的新机遇,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出人才返回家乡,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生力量。这些返乡的年轻人有技术、懂经营,他们回乡是因为现在的乡村电商发展程度很高,就业渠道广,收入甚至还会超过在大城市就业。更为重要的是,在家门口创业,幸福指数也比远在异乡打拼要高得多。

猜你喜欢
数字乡村丰县淘宝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38
丰县为何层层“失守”?——“丰县事件”折射基层顽疾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38
丰县建立四项机制 强化烟花爆竹监管
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困境及路径探析
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
人民论坛(2019年33期)2019-12-16 02:20:12
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协同发展探究
习作点评
中国篆刻(2018年12期)2018-12-26 01:10:30
以“数字乡村”战略统筹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
贴吧吧主诋毁淘宝店败诉
公民与法治(2016年6期)2016-05-17 04:10:38
第一次“淘宝”
读写算(下)(2016年9期)2016-02-27 08: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