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巧
摘要: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兼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管理促教学是基本原则,通过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来提高地理课堂品质,给其他教师做好表率,也是责任使然。为打造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本文从课堂规则、教师素质、教学主体、教学模式四个方面提出改革策略,希望能够加强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关键词:教学创新;地理课堂;高中地理
引言:
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也在高考中占据重要分量。因此,对地理课堂进行改革,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教师、学生和家长来说都非常重要。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改革主要是从班级管理和教学创新两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课堂规则,促进课堂改革顺利实施
完善的课堂规则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过去的地理课堂虽然也订立了一些规则,但多数规则都是沿用旧制,对于在课堂上经常走神的学生来说,已经习以为常,无法真正对学生起到约束作用。且传统课堂教学制度比较古板和生硬,人性化内容不足,实践过程容易形成师生之间对立,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新型师生关系。比如面对学上课总爱睡觉的问题,在旧的课堂管理制度中规定对学生进行批评与处罚,多次不改则要请家长。旧课堂管理制度“教师”具有绝对权威性,学生表面上看起来听话乖巧,实则内心叛逆,与教师对立,不利于课堂教学发挥效果。而且只要找到空子,学生会立马失去约束,恢复自由散漫状态。
新时代的课堂管理应当结合时代特征,采用新制度,通过合理进行奖惩激发学生内心的荣辱感。新制度中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东张西望或打瞌睡行为时,教师第一时间应当是给予提醒,并搞清楚学生瞌睡缘由,当学生无故多次瞌睡时再进行严厉批评,以此避免不了解内情而判断失误,让学生心服口服。新制度中,对学生的奖惩方法也要创新,比如某教师罚两位吵架的男同学站起来手牵手作为惩罚,几秒钟时间,两位男同学就产生了羞愧情绪,不仅马上相视而笑修复了关系,还起到了良好的“杀鸡儆猴”作用,能保证下次遇到同类情况时主动采取和平解决方法。比如某学生课堂表现比较积极,教师奖励学生周末景点门票一张,并允许学生把周末的作业推迟两天上交。
二、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专业与温暖兼具的课堂氛围
课堂改革还少不了对教师的改造。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一方面应当注重提升地理专业知识与地理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教学态度和师生关系的构建。在地理教学中,班主任教师应当集专业与人性化于一体,对待学术上的问题要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表现则保持关心和尊重。教师在授课水平过硬的前提下,自身性格与道德修养良好,能够成为其他学科教师的表率,也能够成为学生心中的表率。这样的地理教师是有威严的,也是受学生和其他学科教师尊重喜爱的。
比如在教学“岩石圈物质循环”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对本节课知识有充分了解,完成基本授课准备,保证在课堂上把三大岩石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讲清楚。其次,教师要根据本节课内容,对岩石的分类与品种进行辨别与了解。当遇到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石头提问时,教师能够做到从容解答。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也更为高大,他们对教师的信任感也会较强。另有一位学生,对于教师多次强调的“三大岩石特点”无法回答,此时教师没有马上批评,而是联想到该生平时表现一向良好,于是询问该生原因。在教师耐心且宽容的态度下,学生会放下防备,自愿敞开心扉,告知教师实际原因,教师也及时给予学生宽慰,并鼓励学生调整状态。
三、注重引导,完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转化
地理课堂改革,还包括课堂主体从教师到学生的转化。这里的课堂主体,指的是在整个课堂活动的构成中以學生为主,学生参与和探索的时间要占课堂时间的多数。改革后教师依旧为教学主体,但教学中的参与度与表现时间要大大缩减。要实现教学主体的转变,教师要在讲课时以引导学生自学为主,而非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或告知学生结果。课堂主体的转变,也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体验的重视,强调对地理知识本质和根源的探索,弱化了地理学科本身,把地理学科放到自然科学的高度去教学,对于学生未来往科研方向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在教学“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时,原先的课堂中多数时间是教师在上面按照教学设计按部就班进行授课,学生偶尔给予回应。课堂改革后,教师主要对教学流程进行梳理,根据课程导入,目标与重难点强调,互动与提问,课堂训练等环节,设置问题进行引导。例如在课程导入中问学生“大家见过哪些水体?”“你知道这些水体之间的关系吗?”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
四、敢于尝试,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也是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且都是先教后学模式。新时代的教学模式有很多,比如经过实践验证过的“先学后教”模式。“先学后教”是依赖互联网技术,通过提前录制视频让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以知识补充和习题训练为主的形式。“先学后教”的主要特点就是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让教师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与学生互动,以及进行知识巩固。比如高中地理中“大气的运动”、“陆地水与洋流”等内容都离不开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与记忆,但这些内容实验难度大,教学中花费的时间必然较多。通过“先学后教”可以让学生事先对重难点有基础了解,课堂上教师再进行拓展,花费的时间就能够少一些。
新的教学模式还有“6+1”模式。“6”指的“课程导学(导)——自主学习(思)——互动交流(议)——(典型展示)展——(评价总结)评——当堂检测(检)”的教学流程。“1”指的是练习与巩固(练)。“6+1”模式,包含教学的所有环节和内容,是对课堂教学流程的完善。同时,“6+1”模式是基于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完成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其次才能够实现“6+1”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高中地理进行课堂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改革的效果如何,与改革方向和实施过程密切相关。要实现以改革促教学,还需要对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以便提前规避。
参考文献:
[1]孙国鸿.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剖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112-113.
[2]王平格.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J].学周刊,2015(23):194.
[3]刘文娜. 高效“6+1”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