唃厮啰后裔的荣光:赵氏家族

2022-04-20 14:24周措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赵氏土司家族

青海乐都和甘肃岷洮地区同属河湟地区,明清之际赵土司在河湟地区颇具影响力。青海赵土司家谱得知赵土司原岷州籍,而岷洮地区当时属唃厮啰后裔管辖,目前影响力较大的赵天乙这一支便是出自岷州,故笔者认为乐都赵土司与岷州赵土司属同源,都是唃厮啰后裔,试图找到岷洮乐都三地赵土司些许关系为证。

自公元842年朗达玛灭佛,至11世纪初,河湟地區经历数年的动荡之后终于由唃厮啰完成统一,即青唐政权。

青唐政权的建立让唃厮啰家族在青海甘肃等河湟地区迅速发展起来,熙州、河州、洮州、岷州、叠州、宕州、湟州、鄯州、廓州、积石等州的吐蕃部落都集合到了唃厮啰的旗下,包括之前投靠西夏和回鹘的吐蕃部族都纷纷回归。瞬间青唐幅员扩大,号称三千余里,直接与北宋、西夏、回鹘、于阗等国相连,达到了吐蕃分裂后最强盛的状态。关于唃厮啰家族及其建立青唐政权的史实,除了《宋史·吐蕃传》比较集中系统外,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藏文典籍《西藏王统记》《贤者喜宴》《安多政教史》等都有或详或略的记载。

宋崇宁三年(1104年)青唐城再次被宋军攻占,唃厮啰政权随之瓦解。虽然唃厮啰家族已经丧失了地方政权,但是唃厮啰后裔仍然继续生息繁衍在河湟地区。唃厮啰长孙木征兄弟六人全部投降宋军后入朝受封:瞎吴叱、巴毡角、董谷俱入朝,引见延和殿,董谷虽非首领,悉充蕃部铃辖,吴叱岷州,巴毡角洮州,董谷河州,厚遣之。木征降宋,朝廷备加重视这位唃厮啰的长孙[1],“以木征为荣州团练使,赐姓名赵思忠。”[2]自此唃厮啰家族后人便一直以赵氏为姓。齐德舜的《唃厮啰家族世系史》便是赵醇忠(巴毡角)后裔的专著,即对赵氏土司赵柱的研究。

《新增岷州志》中对于赵氏有如下记载:“赵氏有三宗:一宋神宗时吐蕃木征降,授荣州团练使,赐姓名赵思忠;一河湟羌隆赞,赐姓名赵怀德,其弟曰怀义;一西番巴沁扎卜内附,赐姓赵氏。按:岷志番属门,明革耶族生番赵绰思觉,宣德间以功授世系,不支俸土官,居西南路多那族地。传七世至康熙间赵迁贤,雍正初赵迁贤孙煽乱伏法,番民归流,以其地为归安里。此当是巴沁扎卜之裔。而麻竜土司赵党只官卜或其支庶也。赵怀德当是狄道关堡赵土司之先,而岷之本城南北乡赵氏当是赵思忠之后。”这段话虽然有多处舛误,如赵怀义并非是赵怀德之亲弟而是堂弟,狄道关堡赵土司之先应为巴毡角赵醇忠。但这段话至少证明后世的这些赵姓土司大部分与唃厮啰家族有一定关系。

1 岷州地区的赵氏土司

在岷州地区发展起来的土司,据史料记载有两支:一支是岷州土副千户赵氏,始祖为绰斯觉;一支为岷州麻龙里土百户赵氏,始祖是党只官布。上文提到,“麻竜土司赵党只官卜或其(指赵绰思觉)支庶也”,得知这两支实属同源同族。

(1)岷州土副千户赵氏(绰斯觉支系):

绰斯觉係岷州多纳赵土司的始祖。据 l995年版《岷县志》记载:“始祖巴毡角,归宋后赐名赵醇忠。数传至赵绰思觉,于明宣宗宣德间,因功授世袭不支俸土官副千户。绰思觉子豁节,豁节子赵俊,俱未袭职。赵俊子应福,应福子居化,居化子国臣相继承袭。国臣子宏基于清世祖顺治十六年(1659年),给札管理土务,因事被革职发配。堂弟宏元因随军征吴三桂有功,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授世袭土官副千户。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其子赵廷贤承袭。雍正间,因欺压土民,罪恶多端,被洮岷道赫赫具文上奏,依法处决,将其辖地改土归流,称归安里,由地方行政管理。”

据《康熙岷州志》记载:“土司赵廷贤始祖绰思觉係革耶族生蕃,明宣德间以功授世袭,不支俸。土官副千户思觉子豁節,豁節子赵俊俱未袭。俊子应福,应福子居化,居化子国臣,并于万历间相继承袭。国臣子弘基于本朝顺治十六年承袭。为事革配弘基堂弟弘元,于康熙十四年吴逆变乱,恢复洮岷有功,经靖逆侯张勇题叙仍授世袭土司副千户。廷贤为弘元子,(康熙)二十九年承袭居多纳族番地,在城南四十里管中马番人四十三族,把守隘口五十七处,东至干沟坪,与土司马天骥交界八十里,南至恰住族与黄蕃登烛坚错交界一百六十里,西至车力族与洮州土司杨汝松交界二百八十里,北至吾麻沟与汉地交界四十里。”

管辖43族(相当于今之村庄),把守口57处。这一支赵氏土司在岷州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已经成为一股成熟的地方势力,兵强马壮且拥有四十里之辖区。

(2)岷州麻龙里土百户赵氏(党只官布):

《康熙岷州志》有所记载:“头目赵之英始祖赵党只官卜係本县人。明洪武间以功授世袭土官百户,官卜子伊世登住,伊世子池住,池住子尖指登住,尖指子威,威子应鲁相继承袭,应鲁弟应臣,应臣子之鼎,之鼎子文暹俱终。”

党只官布又作党只管卜,明洪武初以功授予世袭土官百户。管蕃民峪儿族、达竹族、札细族三族,五十一户,守隘口十处。党只官布之后子伊杰登住袭职,后由其子赵增辉袭职(原名池住,自此始用赵姓),赵增辉后由子赵威(原名坚指登住)袭职。子赵运臻,运臻之子赵应臣前后袭职。清朝初期诚授外委土官。赵应臣卒,子赵之鼎袭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授予土官百户,管理番民三族八庄,共二百三十九户,纳仓斗粮七斗六升有奇。赵之鼎卒,子赵文暹袭职,旋因案革职。赵文暹卒,赵之鼎弟赵之英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代理土务。赵之英卒,赵文暹子赵世兴袭职。赵世兴卒,子赵名俊袭职。赵名俊卒,子赵永清袭职。赵永清卒,子赵呈瑞袭职。赵呈瑞卒,子赵邦祯袭职。赵邦祯卒,子赵土林光绪间袭职。后不详。

这里有必要说个题外话,这两段的内容有些许出入,《康熙岷州志》中所描述的是:池住子尖指登住,尖指子威。尖指登住与赵威是父子关系。而龚荫老师的《中国土司制度》中,却说池住的长子尖指登住就是赵威,系同一人。由于相关资料稀缺且需要大量时间进行考证,故暂做一思考,待后续考证。

(3)另《甘肃青海土司志》中与唃厮啰家族有关系者,叙述简略,如下:

岷州卫世袭副千户朵只劄,岷州卫番族,明永乐时授世袭副千户。

赵国镇 朵只劄孙,口口口时袭职。

赵恩 朵只劄孙,口口口时袭副千户职。

赵文璋,口口口时袭职。

民国甘肃省学者张维认为这一支是木征的后人。

2  临洮地区的赵氏土司

临洮地区的赵土司的先祖,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中期活跃于安多历史舞台的唃厮啰,唃厮啰政权在北宋与西夏的战争中,不断助宋攻夏。他们不仅接受宋王朝的官爵与赏赐,而且一直沿用宋朝皇帝的赐姓为赵氏,成为了带有姓氏的吐蕃家族。唃厮啰政权解体后,其后裔仍统率着散居于河湟地区的吐蕃部落。金灭北宋,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甫经立国,即委任唃厮啰的哥哥扎实庸咙曾孙益麻党征(又名尼玛丹津,宋时赐名赵怀恩)“措置湟善事”,希图牵制金人南侵。

1164年,结什角率部为躲避战乱投奔洮州乔家族,后被乔家族首领播通与邻族木波等四族等立结什角为木波四族长,号称王子。结什角是继唃厮啰政权崩溃后在洮州地区建立的又一个吐蕃地方政权的首领,也是唃厮啰家族后裔在金人扶持下建立的唯一一个地方政权。“其疆域共八千里,合四万余户”。后结什角为夏人攻杀,金任其侄赵师古为四族首领。洲塔老师认为赵师古为养子,并非亲生。

元军进入河湟地区之时,居住在临洮的以唃厮啰家族后裔为主的吐蕃诸部登上历史舞台,第一个就是赵阿哥昌。此赵土司的直系祖先,就是世居临洮的唃厮啰后裔——吐蕃首领赵巴命,是赵师古同胞弟弟,赵巴命传子赵阿哥昌,“金贞祐中,以军功至熙河节度使”。金亡后,招抚部众投顺蒙古,皇子阔端封他为叠州安抚使。赵阿哥昌子赵阿哥潘,元世祖任为临洮府元帅,随宪宗蒙哥南侵攻宋,在钧鱼城战役中有奇功,蒙哥赐号“拔都”。阿哥潘子曰重喜,先为阔端亲近侍卫,袭父职,后封为临洮府达鲁花赤,佩金虎符,并特准金虎符不必交回,而是让重喜子官卓斯结(赵伯祥)袭达鲁花赤。接着官卓斯结长子赵公臣、公臣子趙华严禄、其子赵琦相继袭父职。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赵琦因受“蓝玉党案”牵连而被满门抄斩。永乐元年(1403年)赵琦从弟赵安任临洮中左所百户,正统五年(1440年)封会川伯,赐丹书铁卷。赵安是赵氏家族第一代土司,从此赵氏土司正式成为明清时期赫赫有名的赵土司而代代世袭。

传至赵柱共世袭20代,民国建立,土司制度废除末代土司赵柱(字天一)被任为临洮县保安大队长。1950年镇反中被杀。

赵土司家族中原藏有明统五年(1440年)赐会川伯赵安铁券一,土司金印一方,《赵氏家乘》一函。金印在1950年上交后不知下落,铁券仍存于甘肃省渭源县文化馆。惟《赵氏家乘》由土司子孙传替保存,近世张维纂修《甘肃通志稿》之“土司志”,曾借观摭录,以订补史传之伪漏。该谱历载其先祖唃厮啰以来之世系、任职、事迹,兼载诏敕、诰命、墓志、碑记,于藏族史、安多地区史,唃厮啰家族史及宋、元、明、清几代在安多地区之施政诸方面的研究,颇有参考价值。《赵氏家乘》解放后一直由赵柱侄保存,“文革”初迫于形势,转交其表亲代为收藏,不久,其表兄惧祸及于已,辗转于土司族人赵某,赵某将《赵氏家乘》在赵土司祖坟悄悄烧毁,这份极有价值的家谱遂不复于人世。据说,《赵氏家乘》尚有分谱,惜迄今为止未能访获。

3 乐都地区的赵氏土司

宋时,乐都为吐蕃赞普唃厮啰地方政权的活动中心。元代,乐都属于西宁州。明代,先后在乐都设置碾北卫、西宁卫碾伯右千户所。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改右千户所为碾伯县。

乐都赵土司始祖“赵朵只木”,《清史稿》中记为“赵朵尔”:“赵朵尔,岷州人。元招藏万户。明洪武三年,投诚。传至赵瑜,清顺治二年,归附。十八年,仍袭指挥同知。同治初,撒回不靖,总督沈兆霖进剿,檄赵永龄率土兵随官军搜剿山后巴燕戎格等处逆党。光绪七年,永龄袭职。赵氏世居赵家湾。”在始祖赵朵只木之时从岷州迁至乐都,“洪武十九年二月,除昭信校尉西宁卫中左所百户。”从此在乐都赵家村定居。

赵朵只木在西宁卫(今乐都)发展迅速,从赵朵只木到其孙赵政,短短七八十年间,从百户升到正四品官员。在赵土司家族中,赵政可是算是一个家族发展史上的转折点,赵政在永乐十七年九月(1419年)袭实授百户,之后几年赵政先后几次出征,在永乐十九一二十年(1421—1422年),两次随成祖北征蒙古,同行的还有著名的李土司后裔,他们先后于元沙河、广汉戌、五狼口、奎热河等处与蒙古交战,著有功勋,“赵政嫡长亲男,永乐二十五年五浪口、魁烈河、三岔口有功,升副千户。”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派中官乔来喜、邓诚一行出使乌斯藏(今西藏),道经安定、曲先卫地,夜宿黄羊川被杀。仁宗闻报,诏令李英及河州卫指挥康寿进讨。李英侦知凶犯为安定指挥哈三孙散哥及曲先指挥散即思后,遂率领西宁卫军逾昆仑山,至雅令阔将其歼灭,还生擒70多人,缴获驼马牛羊14万多只。仁宗为表彰李英功勋,特颁嘉奖诏书,遣礼部主事杨镛前往慰劳,赏赐从征将士。赵政也随着李英出征雅令阔获功升千户,“赵政嫡长亲男,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内调征雅零阔(雅令阔)有功升千户。”

在明成祖执政时期,正值赵政袭土司期间,在乐都修建了赵家寺,并赐名“广济寺”,后由于当地均为赵姓,便称呼其为“赵家寺”。赵家寺如今依旧坐落于乐都赵家村,其建筑基本保存完好,初建于明朝,清朝时扩建。赵氏家族作为土司身份在河湟地区活跃了近六百年,在这六百年中,赵土司有过几次分家、搬迁。但由于时间久远,没有任何文字的证明,所以很难准确描述。在笔者调研期间,意外获得家谱和清朝时的地契,家谱中详细描述了赵氏在乐都的人口分别情况,地契中体现了赵氏土司家族婚姻、物价、与周边土司关系等信息,是非常珍贵的史料。

4 结语

王继光《安多藏区土司家族谱辑录研究》[3]、齐德舜《唃厮啰家族世系史》[4]等著作已经通过挖掘、收集和整理,从唃厮啰世系发展为主,证明岷洮地区赵土司为唃厮啰后裔。但是龚荫的《中国土司制度》[5]认为临洮赵柱这一支为蒙古族,在前面的叙述中已经充分证明否定临洮赵土司为蒙古族的可能,故不考虑。

乐都地区赵氏土司是否为唃厮啰后裔颇具争议。就乐都赵土司的族属问题也有几种说法,影响较大的有李克郁的《土族赵土司族系考》认为乐都赵土司是土族,民国甘肃省学者张维《甘肃青海土司志》、龚荫《中国土司制度》、贾晓峰《藏区土司制度研究》均认为是藏族。笔者在一年多的实地调研中发现当地老百姓对于自己的族群认同也有分歧,多为藏族,也有土族与蒙古族之说。由于第一次人口普查中已改为汉族,故有分歧也是情有可原,但是多数村民还是认同自己祖上是藏族的事实。通过史料分析,家谱中描述赵土司始祖赵朵只木是“前元招藏万户”“西蕃”等字眼。“招藏万户”这一官职遍寻史料查询未果,但从字眼分析有可能是藏族的万户,据赵家村的七旬老人赵以晏回忆:“赵土司是岷州迁入乐都赵家村,后在此建立赵家寺,修建赵家寺的工人是邀请了修建瞿坛寺的工匠。岷州原有五个招藏万户,赵土司便是其中之一。”赵以晏的回忆是来自家中老一辈的描述,真伪存疑。关于“西蕃”,《辞海》中对于“西蕃”一词解释为:西蕃 一作西番。吐蕃异称。宋人也称吐蕃唃厮啰为西番唃厮啰。[6]故笔者认为乐都赵土司为藏族,并为唃厮啰后裔。

笔者多次实地考察,获得许多口碑资料,在利用资料的过程中,注意甄别鉴定、去伪存真。但岷洮乐三地赵土司的关系探究还是存在理论方法和史料缺乏的弊端,包括还有很多民间散落的资料还没有被挖掘,是本研究的最大不足之处。

引用

[1]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2] 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 王继光.安多藏区土司家族谱辑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4] 齐德舜.唃厮啰家族世系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5] 龚荫.中国土司制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

[6] 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

作者简介:周措(1989—),女,藏族,青海西宁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青海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赵氏土司家族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应县河疃村赵氏家族4年对49位优秀学子颁发励志奖牌
从土司军事活动窥探土司文化
Fort Besieged
皿字家族
走进植物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赵氏孤儿
药王孙思邈
赵氏的祖先造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