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乡村设计的新兴实践》

2022-04-19 08:57
工业工程设计 2022年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

专题序言

一段时间以来,大众对乡村设计的理解局限于乡村的规划、景观、建筑等内容,在政府主导的乡村建设中,则由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文件。而到了基层政府,城建部门成为乡村规划设计的主体力量,久而久之,常常把乡村规划和乡村设计混为一谈。固然,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的推进,极大改善了乡村的面貌,而从脱贫攻坚进入到乡村振兴阶段,乡村对于设计的需求则更为丰富和多样,逐渐形成了广义的乡村设计,体现为乡村设计要参与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

众所周知,设计由以往强调创造功能、定义风格,正在走向更宽阔的领域。设计价值内涵的这种变化,恰好对应了设计在乡村的演进,即由初期的创造功能(物态层面的规划)、定义风格(视觉层面的景观),走向要面对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社区更新、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等等新的命题。学科前沿的设计,已经在价值链、产业链中更多延伸,由此形成的系统设计、服务设计、体验设计等新的内容,对于创新驱动的价值逐渐在商业、技术、艺术等领域得到广泛认同。

乡村设计的新兴实践,正是认识到在乡村振兴现场,设计的价值逐渐呈现多元态势,新的设计命题层出不穷。比如,本期推出的三篇论文,开宗明义地以乡村的数字化、老龄化和产业振兴为实践和研究内容。葛民越、储玲琴、王淼团队的“数字化赋能艺术振兴乡村的路径探索——以宁海县“浙里艺术村”为例”,将艺术振兴乡村的线下内容与“浙里艺术村”的线上平台进行场景重构,提出依据自身资源优势或特色行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构想。华亦雄、付佳旭、孙超然团队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的江南乡村滨水空间适老化研究——以苏州市三山岛空间为例”,立足于乡村老龄化的现实情景,面向乡村老年群体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对乡村滨水空间的优化策略提出设计策略,其中的规律分析同样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乡村人居空间。村庄规划本是常规的乡村设计内容,而张国良、邵国良的“产业振兴导向下村庄规划编制研究”,以产业振兴为导向,结合具体的规划案例,在用地政策的考量中,融入产业融合、经营模式、人才保障等迫切而现实的问题,对于乡村产业的培育和升级,从规划源头上予以保障。由此看来,乡村设计需要针对乡村现实的一系列问题,从设计思维、创新驱动的视角参与方案的提出,才能体现乡村设计应有的实践价值。

专题主编简介

陈庆军

陈庆军,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法尔茅斯大学访问学者、日本株式会社电通研究员。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工业 工程 设计》期刊编委、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家库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地域振兴(乡村设计)、社会创新设计。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长三角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创设计人才培养”、上海市文教结合人才工作室项目“长三角乡村设计研究工作室”、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多项。于《装饰》《学术界》《美术观察》等CSSCI 期刊或重点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 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一篇。获《装饰》杂志优秀论文奖、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优秀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教育部),作品编入《中国设计年鉴》。

近年来,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起多项脱贫攻坚公益设计项目,“设计小学”乡村美育与创意行动入选2021 北京国际设计周“民生之维”主题展览。以系统设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打造“繁花食锦”“首留余香”“蒙城好物”等地域公共品牌。以乡村IP 开发激活乡村活力,驻村打造“功夫涨坑”“国学力洋孔”“花开海头”等乡村设计案例,设计成果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新华网、央广网、光明日报等媒体关注报道300余篇。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纸的艺术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