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平,张凌子
(华北电力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2206)
我国人口生育率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下降。近十年来,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6 左右,远低于更替水平,且越年轻的生育群体生育意愿越低[1]。2014 年的“单独二孩”政策和2016 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虽然出现了短暂的生育率回升,但均未能扭转低迷的生育趋势。更重要的是,中国目前极有可能掉入低生育率的陷阱。[2]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的低生育率呢?近年来,“生不起、养不起”的声音最多,也有一些观点从性别、生育观念和托幼支持等角度来解释我国低生育现象。本文通过对南方部分城市地区的实地调研,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个角度解读居民家庭低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
国内学者在进行生育意愿调查时通常会采取两个指标:一是“理想子女数”;另一是“意愿子女数”。其中以理想子女数最为多见[3]。尽管理想子女数与意愿子女数有很大的关系,但并不代表两者是完全相同的。学者们通常会采用“理想子女数”这一指标来衡量人们的生育意愿,但测量结果仅仅只能够体现出人们对生育的看法,其效度实际上并不高[4]。目前,不论使用理想子女数还是意愿子女数,我国的生育意愿都远低于更替水平。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呢?从现有文献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负担是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养育孩子的经济成本也越来越高。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并非意味着家庭更愿意生育孩子。总体上来看,家庭经济因素对居民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住房条件对居民的生育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5]。随着住房的商品化,成年子女尤其是儿子的结婚住房成本也成为不少父母新的焦虑和沉重负担,同时,近年来教育成本在总经济成本中的比重骤升,也导致了抚养成本的上升[6]。这些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育意愿。
性别偏好对生育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生育孩子数量上的影响更加明显。有研究调查了中国7 个省市的生育状况,发现超过四分之三的被调查者会选择生育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7]。“儿女双全”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有些人一胎生了女孩(或男孩),但希望“儿女双全”,于是选择生育二胎甚至多胎。因此,性别偏好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生育。但是,传统性别偏好观念会发生改变。有研究选取了南京以及保定两城市“单独夫妇”作为调查对象,在针对理想子女意愿的问题上,有超过80%的被访者表示无性别偏好;在回答有关意愿生育子女数的问题时,超过70%的被访者表示无性别偏好[8],对生育孩子的性别持“无偏好”的态度体现了新时期生育意愿的变化。如果第一胎无论何种性别都可以满足意愿的话,则不再会有继续生育的意愿。
传统“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多子多福”观念是促进生育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育观念大多自“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向“少子高质”方向变化,生育意愿水平显著下降,“儿女双全”成为居民生育的普遍愿望[9]。与此同时,由于年轻夫妻掌握家庭生育权,传统观念对年轻一代的生育影响逐渐减弱[10]。一项对大学生生育意愿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生育孩子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家庭感情,使人生更完整及喜欢孩子等[11]。新的生育观念不再追求“养儿防老、多子多福”,必然会降低生育意愿。
女性受教育水平与生育意愿密切相关。家庭中女性的教育水平提高会增加其人力资本水平及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进而使得时间价值增加,造成生育成本提高,意愿生育率减少。[12]父母和兄弟姐妹能否在孩子养育和照料过程中提供帮助,能否获得家庭支持也会影响生育意愿。有研究发现,兄弟姐妹个数对生育意愿呈正相关态势。[13]也有研究发现,老人是否可以对孙辈提供照顾是年轻人重要的家庭支持,是否有充足的照料资源决定了年轻人是否生育孩子。[14]
此外,政策因素也对生育意愿有重要影响。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会抑制人们的生育意愿。当生育政策调整为“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后,生育潜能释放可能性较大,生育数量增加的可能性较高。但是如果全面放开,生育意愿受到经济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大,生育潜能释放的可能很小。生育政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于人口内部要素的影响上,更体现在人口与其他领域多维度的交互作用上。[15]
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地均施行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实地调研受到较大限制。本研究选取了全国10 个南方城市进行调研,收集数据资料。具体包括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北海市合浦县、云南省昆明市、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福建省泉州市、三明市宁化县、四川省德阳市。调查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选取18-49 周岁适育年龄的人群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参与观察。共发放问卷371 份,其中有效问卷358 份,完成个案访谈18 人。表1 是被访对象的基本情况。被访调查对象中,女性占比约为38.1%,年龄平均值为34.3 周岁,已婚的调查对象占比66.9%,大专或本科的占比为72.8%。被访对象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单位工作人员三项占比最高(分别为27.5%、18.2%、18.2%),其次为在读学生和个体经营人员(分别为13.4%、13.4%)。
表1 被访对象基本情况(N=358)
1.生育状况
由表2 可以看出,被访者生育子女数量的均值为0.92,生育率较低。被访对象中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占比为10.7%,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占比为24.2%,夫妻双方均不是独生子女的占比为42.3%。由于被访者中有很多是独生子女,这有可能会影响到其自身的生育意愿。
表2 被访对象的生育情况(N=358)
2.生育意愿
被访者中,仅28.5%表示有生育二孩的意愿,不想生育二孩的调查对象占比为55.5%(见表3)。由此可见,在南方城市家庭中,生育二孩的意愿相对较低。由于生育成本、经济负担、照料负担等问题,相当一部分家庭存在“不敢生、不愿生”的现象。由表3 也可以看出,如果国家全面放开生育,仅有5.1%的调查对象表示肯定会再生育,而41.1%的被访者选择肯定不会再生育孩子,32.3%选择了可能会再生育,另还有21.5%的被访者表示说不清,由此可进一步证明被访者的生育意愿较低,未来的生育率可能会进一步呈现下降趋势。另外,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被访者表示如果国家全面放开生育自己可能会再生育孩子,这说明国家生育政策对被访者的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表3 被访者生育意愿情况(N=358)
1.家庭经济因素
从表4 可以看出,45%的被访者在2020 年抚养孩子的消费支出占家庭月支出的25%—50%之间,也有19.8%的被访者在50%—75%之间。这表明,城市居民养育孩子的消费在家庭月支出中占较大比例,养育孩子对居民来说是一笔较大的开销。从孩子消费支出压力来源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教育培训/课外班(83.2%)、衣食住行(75.5%)和幼儿园/托儿所(33.2%)。居民对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条件的重视都会导致养育孩子的成本变高,这是居民选择少生育的重要原因。
表4 家庭经济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
续表 4
经济压力是影响当前城市居民生育率的重要因素,这从实地调查中可以明显感觉出来。很多人不想生孩子的重要原因是不想太累。例如,一位年轻的被访者在谈到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时这样说。
问:您养育孩子的过程到过哪些困难?怎么克服的?
答:巨艰难、很艰难。我觉得自己精力不够,财力也不够,太累了,而且压力也很大。目前还没有解决办法,只有面对困难吧。
问:如果不考虑政策因素,您觉得一个家庭生几个孩子比较合适?为什么?
答:一个都不生。因为我觉得中国这个社会比较传统,但是像欧美的很多像大城市啊有很多丁克,我觉得还是两个人生活更加舒服和谐一些。
另一位子女多且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被访者这样表述经济压力对养育带来的影响。
问:您养育孩子的过程艰难吗?
答:难哦,养孩子肯定难特别。我们还要带三个孩子,真的是辛辛苦苦几十年就为了拉扯大几个孩子,遇到困难就是家里没钱养活三个孩子嘛,我身体又不好,主要靠孩子爸爸赚点钱。孩子几岁的时候我们在外地开小超市,后来为了孩子上学,户口在老家嘛,就又回来了,也没赚到多少钱。几个孩子们上学平时家里花销都要钱,就是省着点花呗。孩子们也懂事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小就不会乱花钱。就这样几十年也过来了,虽然说辛苦但是看到孩子们都听话,有出息,自己也感到欣慰。
另一位被访者由于很想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也在感叹养育孩子有较大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
张某某,男,1986 年出生,大专毕业,育有一儿一女。现为一私营企业老板,妻子为银行职员。如果不考虑政策的话,他觉得家庭养育一个孩子最合适。他认为养育孩子很艰难,最主要在金钱方面,其中孩子的支出是家庭支出中占比最大的。他认为在小孩的学前阶段支出是最多的,一个是现在的私立幼儿园收费很高,还有奶粉钱、医疗费等消耗较多。他认为,把一个孩子教育好是很艰难的,因为教育方面的经济压力最大。为了孩子的教育他购买了学区房,且课外辅导支出占教育支出的大部分。他说自己的工作不能断,要求稳,因为他只要一停,这个家庭的消费就没有办法坚持下去。
2.职业发展因素
本次调查对象中将近三分之二的人属于双职工夫妇家庭(占比为61.4%)。由表5 可知,大多数的调查对象认为生育孩子会对自己的职业前途产生影响,甚至会产生较大影响。生育行为对于职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育行为所占用的时间、精力以及生育行为所影响的人际交往、职业晋升机会等会对职业发展(尤其是女性)产生负面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其生育意愿。
表5 您认为生育孩子对您的职业发展前途造成影响情况如何
职业发展对于生育意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夫妻双方都是双职工的居民较难解决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平衡问题。一位被访者这样表达对于工作和生育之间的关系:
问:您认为生育孩子对您的职业生涯及规划产生影响吗?
答:会有影响,工作的时候会考虑一下家庭的平衡吧,就是说投入工作的精力会减少一半,会想着孩子,会把另外一半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就这样。
另外有一些人为了事业宁愿放弃生育行为,这在高学历女性群体中更加常见。以下案例就很典型:
周某某,女,90 后,硕士研究生毕业。周女士在一家知名企业工作,月薪过万,有房有车,处于还房贷阶段。但是经济状况良好的周女士并没有结婚生孩子的打算。周女士说到:“现在的婚姻都不算长久,如果离婚了,孩子该怎么办。一个人生活比两个人结婚后一起生活更加自在,我自己可以生活得很好。生了孩子会影响自己的事业,也会给目前的生活增加不小的压力。” 周女士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将住所布置得非常整洁温馨,喜欢养小动物,养了两只猫,一只狗。她说即使逢年过节,遇到亲戚们的催婚催育,自己也不会妥协,她会争取家人的支持,过好自己的生活。
3.儿童照料因素
孩子有没有人照料、谁来照料也会影响生育意愿。表6 显示,33.5%的调查对象是与配偶共同照顾孩子,24.8%的调查对象的孩子是由自己的父母或配偶的父母来照顾,这两种照顾孩子的方式成为了抚养孩子家庭事务的主要分配形式。由夫妻中一方单独扶养孩子则并不普遍。可见,被访对象家庭的性别分工趋向于男女的平等。但是,性别平等对于生育意愿的影响比较复杂,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目前高负担、高压力状态下夫妻共同照顾孩子的困境,这也会降低生育意愿。
表6 在您家中,主要是谁来照顾您的孩子
在儿童照料过程中,性别分工也会对生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女性在儿童养育过程中承担了更多的看护责任,因此对女性的影响更大。例如,以下是一位被访者谈到父亲和母亲的分工时这样说:
“我主要负责照顾孩子生活起居,比如给孩子买衣服啊,学校里的事情也是我管的多,开家长会咯,平时孩子不听话也是我教育,给他讲道理告诉他怎么做。孩子爸爸在外面赚点钱,他有空在家就做点饭,教育孩子其实孩子爸爸管的不多,主要靠我来做‘恶人’,哈哈。”
有些家庭因为没有人照顾小孩会主动放弃生育行为。例如,以下是一位被访者谈到政策放开后是否生二孩时这样说:
“不行啊,主要是因为没有人带孩子。特别是我值夜班的时候,小孩没人带,有的时候没办法就把他带到单位上去,要不然叫他爷爷奶奶帮忙看一下。还有自己去读书的时候小孩也没人管,这就是我最大的困难。第二个原因就是大的孩子也不同意啊!”
4.生育观念
从表7 可以看出,被访者生育孩子的主要目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增加家庭乐趣(79.3%)、维系夫妻感情(44.9%)和社会责任(44.3%)。传宗接代(43.2%)、养儿防老(34.7%)等传统观念对城市居民生育意愿仍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生育孩子主要是为了解决情感需求,人们也不再需要增加生育孩子的数量以实现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的生育意愿。这一点从生育二孩的原因也能看出来。
表7 被访者的生育目的情况
从表7 也可以看出,被访者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是担心独生子女太孤单(占69.3%)和想儿女双全(57.4%)。这说明居民生育二孩主要和其心理需求有关,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对于生育孩子的情感需求是一种普遍现象,这已经很大程度上代替了过去“养儿防老”的刚性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生育率。例如以下被访者在谈到生二孩时这样表述:
问:您觉得“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对您的生育意愿有影响吗?
答:有啊。想再生一个啊,给自己孩子找个伴啊。
问:如果不考虑政策因素,您觉得一个家庭生几个孩子比较合适?为什么?
答:两个。孩子他们有个伴啊,有商有量啊,以后等我们老了有兄弟姐妹互相帮助啊,有困难的时候有人商量啊,就这样咯。
另外一个典型个案有特别强调生育二孩主要是为了儿女双全,增加家庭乐趣。
张某某,女,31 岁,个体经营人员,现育有两孩(哥哥3 岁,妹妹1 岁)。张某某生育二孩最主要的原因是希望儿女双全、增加家庭乐趣,如今这个愿望也确实得到了满足;此外,由于张某某是从昆明周边农村打拼到昆明城里的(已在昆明城区定居多年),周围的亲戚朋友的生育情况多为“生两个”,这也是其生育二孩的次要原因。
5.生育支持政策
由表8 可得,当问到妊娠、育儿制度最需改善的是哪一个方面时,排在前三位的是产前产后休假制度(37.7%)、配偶产后休假制度(24%)和育儿休假(20.3%),这充分说明婴幼儿养育、照料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进一步优化相关生育服务支持政策,也能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生育意愿。
表8 您认为以下妊娠、育儿制度最需要改善的是哪一方面
从访谈的情况来看,多个被访者认为昂贵的医疗支出对儿童生育和养育有很大影响。例如,当问到目前哪些方面的育儿环境和基础设施急需改进时,一位被访者这样回答:
“医疗这一方面,医疗价格太昂贵了,还有医疗设施。现在的儿科医生比较少,儿科医生都比较忙。比如在小孩儿发烧时,看个病都要排很久的队。所以这一块可能国家还要增加一点投入,加强这一块的建设。这个压力也非常大。”
生育是人类社会繁衍生息的重要环节,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近十年来,中国总和生育率远低于更替水平。本文通过对部分南方城市居民生育意愿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常住居民每人平均生育子女数小于1,超过半数被调查者明确表示不会生育二胎。人们生育孩子的目的从过去的“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传统刚性需求逐渐转变为“增加生活乐趣”“减少独生子女孤单感”等情感需求。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来看,家庭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对于城市居民生育意愿都有很大影响。在经济因素中,教育支出经济压力大是降低生育意愿最重要的原因。在非经济因素中,职业发展因素对于城市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最大。儿童照料支持、生育观念和生育政策等因素也对城市居民生育意愿有一定影响。
1.加强经济支持
第一,普惠式家庭津贴。中国可以考虑整合原有生育政策,选择适当时机出台鼓励生育的家庭津贴制度,包括养育津贴、托育津贴以及教育津贴等。
第二,实行差异化的个税抵扣。根据各地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和平均生育率,按照家庭年收入划分层级,实施从孩子出生到18 岁的全覆盖、差异化个税抵扣政策。
2.促进家庭工作平衡
第一,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为父母提供更多的生育假期。育儿法规和政策不仅要规定女性应当享有产假、育儿假,男性应当享有陪产假和育儿假。
第二,由于女性休产假可能会让女性在职场中面临更大的歧视,甚至面临失去工作的风险。因此,要加强女性劳动权益保障,将保障女性产假与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男性陪产制度等同步推进,打造家庭友好型的社会环境。
3.提升托幼服务
第一,完善多种托育方式。托幼服务要延伸到义务教育阶段,具体包括2 至18 个月婴幼儿的托育服务,幼儿园的午托班(主要针对照顾孩子的饮食和玩耍、启蒙),小学的午托班、课外班等。
第二,鼓励企业力量进入婴幼托育服务领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合理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杠杆、财税杠杆扩大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市场供给,逐渐化解婴幼儿托育服务的供需矛盾,建立差异化、层次化的托育服务体系。
4.完善公共设施建设
第一,在幼托方面,出台规范幼儿园与托儿所的相关政策,完善托儿所与幼儿园的硬件设备和人员配备,政府要提供经费补贴,缓解父母照顾幼儿的压力。
第二,在医疗方面,医院为为孕妇和未成年人提供专门诊室和住院区,缓解孕妇儿童的心理压力,为他们提供贴心服务。
第三,在公共场所建设方面,在商场、公园等场所为孕妇和哺乳期母亲建造母婴室,解决临时哺乳等需求。还可以增设儿童图书馆、亲子公共休息所等设施以便利母亲照顾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