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作品和声风格综论(上)
——以《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经典》为例

2022-04-19 04:02张宏伟
钢琴艺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技法钢琴

文/ 张宏伟

从1913年至今,针对中国钢琴作品和声技法的探索已经走过了109年的历程。在这百余年中,中国作曲家在充分吸收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旋法、调式、结构,以及民族乐器演奏技法特点的同时,广泛借鉴西方传统、近现代和声技法,通过不断探索,基本总结出一系列较为成熟且适合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和声手段,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风味的和声风格。本文仅以我国作曲家创作的百首经典钢琴独奏作品为例,在国内有关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的研究基础上,从社会历史背景、时代文化思潮,以及和声技法等层面初步探究1913年以后中国钢琴独奏作品表现出的和声风格,归纳其和声特点,梳理影响和声风格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阐明“中国风格”观念之于中国钢琴音乐和声民族化探索的重要意义。

从概念的界定来讲,所谓“风格”,即“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①。参照上述观点,我们可以对“和声风格”这一概念进行初步界定。“和声风格”就是:在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音乐作品中,和声这一要素所呈现出的主要规律,以及透过和声所反映出的时代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由此可见,针对和声风格的研究属于整体性研究范畴②。和声风格分析强调宏观、系统的分析方法,寻求系统内部与外部的联系。对此,孙维权教授曾指出:“和声风格的外部联系,具体表现在作品的和声语言与作曲家个人的世界观、艺术观,与作品产生的社会生活背景,与当时的和声技术及和声理论发展水平的联系。和声风格内部联系,具体表现为调性、调式、色彩、线条、数理逻辑等五个方面的联系。”③同时,和声分析的对象具有可变性,即分析者既可以分析一位作曲家某部作品的和声风格,也可以进一步分析一个流派、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时代的总体和声风格。

本文将在国内有关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经典》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历史背景、时代文化思潮、和声技法等三方面对1913年至今的中国钢琴音乐展开分析,归纳其和声风格,阐述“中国风格”这一观念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影响。通过撰写本文,希冀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及研究提供可借鉴之处。

一、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研究概览

自第一首钢琴作品《和平进行曲》问世至今,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已走过百余年历程。从简单移植西方的作曲技法,到细致融合中国元素,再到重新建构具有独特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作曲家们付出了巨大努力,一系列蜚声海内外琴坛的佳作相继问世。同时,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研究也没有停止脚步。目前,我国学者主要从历史文化、创作技法等视角对中国钢琴独奏作品进行研究。

以历史、文化为着眼点研究中国钢琴独奏作品,可以从宏观上把握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的创作风格。如卞萌的博士论文《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是中国第一篇系统论述中国钢琴历史文化的著述。文章从史学的角度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同时,简要介绍了不同时期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和声技法。④代百生《何谓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中国钢琴音乐》,借鉴民族音乐学理论,梳理了“中国风格”钢琴创作的发展历程,阐明了“中国钢琴音乐”和“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之间的关系,提出从“局内人”与“局外人”的文化角度研究中国钢琴音乐。⑤这对于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魏廷格《“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比赛”观感》,以1987年“上海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创作演奏国际比赛”中的某些作品为依据,从作曲技法角度阐明该时期“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多样性,提出“中国风格”钢琴音乐潜在的文化价值取向。⑥另外他在《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一文中,从史学的角度对中国钢琴音乐的特色进行归类,总结出中国钢琴音乐具备“健康、高尚的情趣”“面向广大听众”“形象鲜明的标题性”“富于民族气质和时代风格”“丰富多彩的创作个性”等特色,并进一步提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要求,开阔了钢琴音乐创作的视野。⑦赵晓生在《中国钢琴语境》中,以“语境”为着眼点,从声韵、气韵、装饰、音色、节奏、奏法、踏板、结构等方面论述了中国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阐述了语言、韵味、民族器乐、声乐,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等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影响。⑧储望华在《建立中国钢琴学派?》一文中提到“在演奏和创作风格上的所谓‘中国特色’,一定非常具有中国(东方)特有的民族韵味。首先是清新的音调、声音、旋律、和声、织体、节奏、韵律、色彩,充满了‘中国风’‘东方味’;其次,人文气息和民族气质,应具有高雅、含蓄、苍劲、淡泊、深沉、隽永、坚强、挺拔的深层内涵”。⑨上述成果均从历史文化等角度探究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其中,某些研究成果涉及部分和声技法的研究,但并没有提及“和声风格”这一领域。

从和声技法民族化的层面研究中国钢琴音乐,可以从微观层面关照“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技法特征。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多见,如1996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编撰的《和声的民族风格与现代技法》⑩一书,收录了江定仙、桑桐等知名学者多篇针对中国音乐和声技法民族化的研究成果,为和声技法民族化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黎英海《汉族调式及其和声(修订版)》从汉族调式、汉族调式和声两方面详细阐述了和声技法民族化的手段⑪,促进了我国民族调式和声的研究。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归纳总结了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音乐和声民族化的主要研究成果。⑫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主要研究80年代以后中国作品的和声技法,并将该时期的和声手法划分为“传统功能和声方法的延展”“非传统功能的和声方法”“纵合化的和声方法”“线形逻辑的和声方法”“复合功能的和声方法”“十二音序列的运用及自由十二音和声”等六种类型,⑬加速了中国当代音乐和声技法研究的进程。上述成果多从和声技法角度研究中国音乐作品。另外,还有某些文章针对个别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和声风格研究,如杨余燕《谈丁善德的和声风格与手法》⑭等。

综上可见,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钢琴音乐的历史、文化及和声技法民族化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对于近百年来中国钢琴音乐和声风格进行整体性研究的成果较少见。本文对前期成果进行归纳梳理,在此基础上以《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经典》为例,进一步探究“中国风格”观念引领下的中国钢琴独奏作品和声风格。

二、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轨迹

我国传统音乐创作总体以单音思维为主,呈现出两条支流— 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虽然这两种音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融合趋势,但直至清末民初,二者仍然没有彻底合流。其一,作为正乐,中国宫廷音乐强调“礼乐结合”“制礼作乐”,由此可见,“乐”始终是作为政治依附品而存在的。每到政权更迭,旧的宫廷音乐往往毁于战火,新政权重新制定“乐”的标准,修订“黄钟”音高,这是导致中国律学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二,囿于三分损益法的计算缺陷,中国传统律学研究始终停留在如何“还原黄钟”,如何“旋宫”等问题上,相应的也就出现了像“京房六十律”“三百六十律”这样无法实现的极端律学计算解决方案。其三,虽然明代朱载堉依据等比数列计算原理创立了类似西方十二平均律的“新法密率”,但由于我国民族器乐无法实际演奏十二律的作品,这种律制也只能成为一种空头理论。律学的滞后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多声部音乐的发展,在多声部音乐创作的肇始阶段可谓举步维艰。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鸦片、武力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一方面他们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财富和资源,瓜分中国的领土,使得中华民族蒙受着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西方的思想、文化也逐渐传到我国。1915年《科学》杂志第一卷第一期刊登了一首名为《和平进行曲》的钢琴作品,这首作品正是当时留学美国的赵元任采用大小调功能和声手法创作的。经过考证,《和平进行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公开发表的钢琴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正式扬帆起航。作为音乐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和声,也随着《和平进行曲》的问世正式开启探索之路。

为纪念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百年,由李名强、杨韵琳、巢志珏、姚世真等学者编撰、整理的《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经典》于2015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作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经典》(共7卷)精选了钢琴音乐创作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独奏作品104部。这些钢琴作品大多为各历史阶段最具时代特点、演奏频率较高并且为大众接受的代表作品,也包括一部分当时并未流传但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和创造性的钢琴作品。《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经典》这一鸿篇巨制横跨百年历史,它不仅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缩影。该书一经出版,即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杨燕迪在《让钢琴说中国话》一文中表示:“这套‘中国钢琴百年经典’显现了突出的示范意义和标杆价值。”⑮笔者以该书为蓝本,以时间节点为依据,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划分为四个阶段,并从社会历史背景、时代文化思潮等方面梳理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轨迹,剖析中国钢琴作品和声风格的外部联系。

1.第一阶段:1913至1948年

20世纪初,为了唤起民众爱国热情、抵御列强侵略,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清政府决定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技术,设立新式学堂。由此,学堂乐歌应运而生。学堂乐歌大多采用“选曲填词”或“按词选曲”的编写方式,曲调多为日本或欧美的歌曲。编者有意识地引进西方先进的音乐形式,受到了民众的欢迎。学堂乐歌是西方音乐“中国化”的第一步。1912年,政治局势发生变化,但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劲头并没有减弱。秉持“学习西乐、发展国乐”的先进办学理念,萧友梅、赵元任、黄自等留洋音乐家,将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带到了国内,并把西方和声理论纳入我国高等音乐院校的课程体系中,至此,西方和声理论在我国逐步传播。根据《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经典》的分类,从1913年赵元任创作的风琴曲《花八板与湘江浪》⑯开始,我国钢琴音乐创作步入第一阶段。

一般而言,自20世纪初至20年代,共存着三种不同的文艺思潮。其一,“全盘西化的音乐思潮”⑰,这种思潮主张一切以西方音乐为标杆,放弃国乐;其二,“西乐为主,改造中乐的思潮”⑱,这种观点强调,学习西方先进音乐的同时,不忘发展国乐;其三,“复古与袭西并进思潮”⑲,赵元任1915年创作的《和平进行曲》就是在“复古与袭西并进”的世界观下产生的。这首钢琴作品采用纯粹西洋大小调功能和声手法创作而成,虽是中国第一首公开发表的钢琴作品,但因模仿成分过多,更像一首习作。这一时期其他代表作品还有黄自《G大调二部创意曲》等。我国钢琴音乐创作更多受到第二种文艺思潮的影响,如赵元任在1913年创作的《花八板与湘江浪》,即是借鉴西方传统和声发展我国传统音乐的例证。

20世纪30年代至1949年前夕,我国经历了十四年抗日战争和四年解放战争,动荡的时局成就了抗日救亡歌曲。一方面抗日救亡歌曲的繁荣体现了救亡音乐思潮的兴盛。另一方面,全盘西化的文艺思潮产生了变化,许多作曲家从极端的“全盘西化派”,转向更为中立的“改造派”。对于作曲家而言,“改造派”就是将西方的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调相结合,探索中国特有的五声性调式和声风格。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贺绿汀的《牧童短笛》(1934)、丁善德的《序曲三首》(Op.3,1948)等。这部分作品开始将五声性音调与西方大小调功能和声相融合,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和声民族化探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初步呈现出与传统和声相结合的五声性调式和声风格。当然,这一时期也有少量把中国传统五声性音调与无调性和声手法结合的“先锋派”作品,如桑桐先生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1947),初步呈现出与现代和声相结合的五声性调式和声风格。第一阶段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代表性钢琴作品及主要和声技法如下(见表1)。

表1

(续表1)

2.第二阶段:1949至1965年

1949至1965年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迎来的第一个“春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文艺纲领。毛泽东提倡文学艺术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向工农兵普及”“从工农兵提高”。《讲话》纲领推进了钢琴音乐民族化的过程,许多中国民间曲调被改编成钢琴作品,如陈培勋《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汪立三《兰花花》等。这些作品基本遵循“解决和声的民族风格问题,应把各族文化所特有的调式特点与科学的调式功能和声相结合”⑳的原则,采用中国传统民歌音调,借鉴西方传统的功能和声发展而成,其和声风格延续了20世纪20年代钢琴作品的结合传统和声的五声性调式和声风格,并逐步发展使之趋向于成熟。第二阶段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代表性钢琴作品及主要和声技法如下(见表2)。

表2

(续表2)

(续表2)

(待续)

注 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375页。

②孙维权,《〈和声风格分析〉导论—和声分析如何引入现代科学观念和方法》,《音乐艺术》,2001年第3期,第65至70页。

③同注释②,第65页。

④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华乐出版社,1996年。

⑤代百生,《何谓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中国钢琴音乐》,《中国音乐学》,2005年第3期,第97至102页。

⑥魏廷格,《“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比赛”观感》,《人民音乐》,1988年第1期,第12至13页。

⑦魏廷格,《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音乐研究》,1983年第2期,第40至51页。

⑧赵晓生,《中国钢琴语境》,《钢琴艺术》,2003年第1至12期连载。

⑨储望华,《建立中国钢琴学派》,《人民音乐》,2012年第5期,第35至37页。

⑩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和声的民族风格与现代技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⑪黎英海,《汉族调式及其和声》(修订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⑫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⑬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⑭杨余燕,《谈丁善德的和声风格与手法》,《音乐研究》,1981年第3期,第43至52页。

⑮杨燕迪,《让钢琴说中国话》,《钢琴艺术》,2015年第11期,第55页。

⑯一般认为,第一首公开发表的中国钢琴作品为赵元任先生创作的《和平进行曲》(1915),但在《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经典》中,编者将《花八板与湘江浪》视为第一首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钢琴作品,故将钢琴音乐的发端年份提前至1913年。

⑰冯长春,《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第57页。

⑱同注释⑰,第64页。

⑲同注释⑰,第70页。

⑳苏夏,《和声民族化的历史和现状,和声的民族风格与现代技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第62页。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技法钢琴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钢琴性能对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
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的音乐创作技法分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音乐创作骨干培训班”圆满结课
手绘技法表现
作品一
纸钢琴
钢琴
秀秀台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