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院前急救的实施及预后分析

2022-04-19 07:12梁庆富
今日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心肌梗塞病史死亡率

梁庆富

东兴市人民医院 广西 防城港 538100

引言

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即为急性心肌梗塞,该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疾病发生突然且病情均较为严重﹑进展速度快,若患者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即便患病后存活,亦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为此给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迅速且有效的临床救治干预,对于挽救其生命而言有重要意义。

一、应用背景

相关统计表明,临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当中,超过33.3%的患者在疾病发生24小时之内未获得及时﹑有效﹑准确的急救治疗及护理导致死亡,而多数存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残疾症状出现。相关研究指出,疾病发生后4小时之内是患者死亡的高峰时间段,为此对于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而言,早期急救护理干预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院前急救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效果,特抽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比对研究,旨在为今后临床护理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其详细内容见正文所报道。

二、资料及采用的操作方法

1﹑资料

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00例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根据患者是否有接受院前急救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例数各占50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例数占比分别为29例与21例;年龄平均值为(61.16±3.25)岁;根据病史,24例患者存在冠心病史,18例患者存在高血压病史,6例患者有糖尿病史,2例患者有其他病史。

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例数为27例,女性患者例数为23例;年龄平均值为(61.24±3.18)岁;依据病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以及其他病史患者例数分别为26例﹑17例﹑5例以及2例。

对上述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进行比较,组间存在的差距均较小,P>0.05。

2﹑操作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家属送至医院进行急救,未开展院前急救措施;观察组患者均接受院前急救,其详细内容见下:

(1)急救人员接听到急救电话以后,将急救物品迅速准备好并且出发前往患者所在地,途中需要同患者家属或相关人员联系,指导其为患者开展预见性救治措施,且需要对患者的病情特征以及严重程度等进行及时了解,嘱家属稳定患者的情绪并且将患者体位调整为平卧位,不可随意抱﹑背及搬动患者,告知家属为患者舌下含服0.4毫克硝酸甘油片。

(2)急救人员到达患者所在地以后,需要第一时间为患者开展心电图描记工作,对患者ST-T是否有变化出现进行查看,给予患者精神安慰,稳定患者的情绪并且对其血压﹑呼吸等进行检测,掌握患者的病史。

(3)若患者有心脏缺氧的情况出现,其在短时间之内可能有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病症出现,为此医护人员为患者开展急救干预的过程中,应当迅速为其开展吸氧急救干预,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将供氧量调整为6-8L/min,若病情程度较轻则供氧量为2-4L/min,结合患者的病情调整供氧浓度。

(4)为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以保证药物可顺利的输送至患者体内;坚持安全﹑快速的原则运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运送患者之前,需要确定是否完善运送途中相关准备工作,是否备全抢救药品,判断患者的病情是否适合运送,以合理的方式搬动患者,在运送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脉搏﹑神志等进行密切监测,对氧气管的畅通性﹑补液速度的合理性﹑静脉通路的畅通性等给予保证,在运送患者的过程中,急救车需要以快速且平稳的状态运行。

(5)转运护理:①转运前准备:到达场地后对患者进行急救,稳定后轻缓的将患者抬上救护车,并向家属解释清楚急救后再转运的必要性;通知医院CCU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患者上救护车后将其固定在担架上,并严密监测其心率﹑脉搏等变化,为避免转运期间出现心律失常,可给予100mg利多卡因静脉注射,若患者有心律失常病史,在转运途中必须保持利多卡因维持性静脉滴注。②转运途中护理:患者仰卧并将头部偏向一侧,在患者身上覆盖保温毯;开车速度放慢,避免转运途中过度颠簸,减少车体震动,并安慰患者不要惊慌;给予患者氧气插管,并保证氧气管的通畅性,发现扭曲﹑脱落﹑移位等情况时立即处理;将心电仪连接到患者身上,密切关注其呼吸﹑心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将除颤仪﹑气管插管物等准备齐全,确保患者心脏骤停性休克时,立即抢救。

(6)心理护理:通过语言安慰患者,让患者尽量放松,并握住患者双手,防止其伤害自己;迅速和家属沟通,若尚未达到现场可通过电话指导家属进行急救,并保持持续性通话,直至到达现场;到达急救现场后,给予患者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并叮嘱家属协助患者保持卧位,不要移动患者,防止患者病情加重;告知家属患者所处的状态,同时鼓励家属只要配合护理,就能提升患者的生还率,稳定家属情绪。

(7)院前急救干预:①迅速查体,对患者血压﹑神志等情况进行检测,并做常规18导联心电图,询问家属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史。②给予患者高浓度吸氧,氧气流量控制在3-9L/min,若患者伴随胸闷﹑晕厥﹑呕吐等症状,需增加氧气流量。③止痛治疗:持续静脉滴注利多卡因,疼痛感严重者需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注射液5-10mg,在止痛的同时起到扩冠作用。

3﹑评价指标

观察并统计上述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与住院天数,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率进行记录与分析,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得满意程度。

4﹑统计学处理

分析汇总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并且使用SPSS22.0版进行处理,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死亡率等均为计数资料(%表示,X²检验);用(±s)表示两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和住院天数,数据间比对用t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比对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三、完成情况及效果分析

3.1 完成情况

分析表1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其急救反应时间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短,P<0.05。

表1 :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住院天数与急救反应时间

3.2 效果分析

观察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干预后,其心力衰竭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休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同对照组相比,亦明显较低,P<0.05。详细结果见表2所述:

表2 :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并发症与死亡情况[n(%)]

3.3 患者满意度对比

两组总满意率相比,观察组较高,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患者满意度对比[n(%)]

四、应用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院前急救的实施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特抽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00例(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作为观察对象,为部分患者实施院前急救以后,获得的效果较为理想且满意。因此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不仅需要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与干预,且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为其开展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工作,以此及时控制患者的病情,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疾病的死亡率,对预后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五、优势及技术创新点

病情进展较快﹑预后差以及发病急骤等均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临床相关统计表明,同样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过院前急救以及急诊干预的患者,其死亡率明显较未接受过院前急救和急诊干预的患者低。由该项调查结果可知,在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率当中,院前急救的实施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伴随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明显提升,生活节奏加快,受精神精以及过度劳累等因素的影响,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因多数患者发生疾病以后,与医院的距离较远,不利于其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为此通常需要患者开展自我救治,但是疾病发生较为突然,且进展的速度极快,一旦患者未获得及时﹑合理的救助,或者病情在来院前发生进一步恶化,即可对其身体健康以及预后等产生严重不良后果。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有利于稳定患者的病情,减少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预后改善的同时将死亡率降低。

目前急救医疗服务工作重要体现即为院前急救,相关准备工作﹑急救现场干预﹑安全运转途中对患者的监护救治等均为院前急救的主要工作内容。科学﹑及时的院前急救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的控制而言有重要意义,其可促进预后的改善,挽救患者的生命。医护人员为患者实施院前急救,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将患者的负性情绪有效缓解,使得患者及其家属等可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工作,以保障其生命安全。此外为患者开展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有利于掌握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史等,对医生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有利,其有利于患者入院以后,医生为其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尽快控制病情,减少疾病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机体康复,绝大程度上将住院治疗的时间减少,于经济学角度而言,其有利于将疾病治疗对患者家庭经济所产生的负担减轻。

六、该技术难点及护理对策

院外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难度较大,若医护人员缺乏相关经验,到达现场以后仍然无法给予患者有效的现场抢救干预;大众对急性心肌梗塞缺乏了解,常忽视病情的严重程度,对疾病治疗的时间产生延误;患者疾病发生以后,若其所处位置同医院距离较远,且交通状况欠佳,极易延长运送的时间,进而对疾病治疗产生影响。

针对上述难点,医院需要由具备丰富经验的医护人员担任院前急救工作的重任,以保证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且为其开展合理的现场抢救措施;急救车返院前,医护人员需要将准备工作完善,对最佳的路线进行规划,以此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

七、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住院天数和急救反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说明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可以促进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改善,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控制疾病死亡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此外,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院前急救护理模式的实施,对改善患者护理体验有着良好效果。

分析产生上述良好效果的原因:从急救现场开始,直至患者入院,都给予患者及家属密切的护理指导及护理干预,全面考虑到患者各方面情况,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避免患者病情加重。同时准备好除颤仪﹑氧气罩等各种用品,以防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可以随时进行救护。

综上所述,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能够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改善患者护理体验,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病史死亡率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7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