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人大是与选民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基层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工作是县乡人大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履行监督职责,能有效促进群众福祉,直接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相信在县乡人大工作的同志都有这样的感受:注重形式、实效性不强是基层人大监督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何解决?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是重要途径。
作为基层人大工作者,我见证了江津区“问题清单制”工作方法的创新实践过程,也因此萌生了写一篇相关新闻报道的想法,《公民导刊》2022 年2、3 期合刊中《问题清单让人大监督掷地有声》一文就是这样产生的。
采访中,江津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内涵。其中,人大监督不仅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它本身也具有“全过程”的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二字贯穿全过程,是人大监督的一个重要特征。
采访过程中我发现,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在选择监督议题、开展监督工作和问题清单的收集、确定、交办、督办中都坚持了“问题导向”。通过一组组数据也能看出“问题清单”推动问题整改“吹糠见米”,解决了过去人大监督中存在的“雷声大、雨点小”的监督弱化问题。同时,“问题清单制”也倒逼人大的检查视察调研“针针入穴”,解决了“走马观花”的问题。另外,还有力推动了相关部门依法行政。
而在我看来,“问题清单制”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这一时代要求,拓宽人民监督渠道,维护人民利益,回应人民关切的重要探索创新。
郭文安: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一直追随王道俊先生及其研究团队编写教育学教材,在编写《教育学》(新编本)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主体教育思想,渗透在他领衔主编的各个版本的《教育学》当中。
归根结底,“问题清单制”不仅仅在于提升了监督实效,更重要的是密切了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强化人大监督中生动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