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排名靠前,青岛如何做到

2022-04-19 05:27
商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常住人口户籍制度青岛市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人力资源的需求更趋紧迫,城市间人口竞争将更加激烈。

伴随中国城市群迈入新发展阶段,城市间的竞争力开始不局限于政治地位、交通便捷、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比拼,而是更加强调人才的聚集能力。继成都、武汉等新一线城市开展大规模引才计划后,中国城市群新一轮人口争夺战,已然打响。

近日,各地人口增长数据相继发布。过去一年,北上广合计只增长了7.7万人口。具体来说,2021年,广州增长了7.03万人,上海增长了1.07万人,北京则下降了0.4万人。与往年数据相比,这完全是断崖式下跌。而从目前已公布数据的城市来看,成都的人口增幅排名第一,2021年净增24.5万人。排名第二的杭州,2021年净增23.9万人,与成都相差很小。从2010年到2020年,杭州平均每年净增32.36万人。排名第三的是南昌,2021年净增18.3万人。这个增量高于南昌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从2010到2020,南昌平均每年增长12.13万人。青岛则位列第四,2021年净增15.1万人。2021年,人口增量超过10万的城市还有宁波(12.4万)、郑州(12.2万)、嘉兴(10.5万)、南京(10.37万)、福州(10万)。

作为为数不多的人口增长靠前的北方城市,青岛在榜单排名中格外显眼。据青岛统计公报和年鉴,近十年青岛常住人口增加近136万人。其中,2011年人口增量为18.09万人,此后,年均增量维持在10万以上的水平,2018年下降至9.8万人。2019年重回两位数,达到10.9万人。2020年大幅提高至18.27万人。西海岸、即墨、平度等区域人口数量居全市前列。根据青岛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联合发布《2021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末,青岛常住总人口1025.67万人。这就意味着,青岛常住人口年增量达到近十年高位。在国内许多城市面临人口流出的压力下,青岛是如何做到连年人口正增长的呢?

十年人口增加136万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人口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是影响城市未来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的基础性变量。2011至2021年的十年间,青岛增加了136万常住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3.6万人,居全省首位。比增加第二、三位的济南、临沂分别多26.67万人、37.76万人,年平均增速为1.4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88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占全省总人口比重达到9.92%,比2010年提高0.82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居全省首位。

青岛常住人口规模超越潍坊,上升至全省第二位,同时将与临沂的差距由十年前的132.44万人,缩小到94.67万人。

在这一时期,青岛人口增长迎来一个小高峰。

《2021青岛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年底,青岛市常住人口增加至1010.57万人,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3.4万人,较2019年增加18.27万人,领先潍坊的优势扩大到71.21万人,将与临沂的差距缩小到92万人。

而此次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1025.67万人,比上年增长1.49%,与2020年末相比,增加了15.1万人。由此,青岛将领先潍坊(2021年末常住人口为940万人)的优势扩大到85.67万人。

对比省内其他城市而言,青岛无论是常住人口增加数量还是增长率都排在前列,这进一步反映出了青岛经济的龙头地位和吸引力。

新发展阶段

户籍制度改革加速人口市民化进程,同时不断增强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

2014年-2018年期间,青岛先后出台《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大户籍改革力度,放宽准入条件,推动大学生、外来务工等人员便捷落户。新的户籍制度改革为发展聚人气、引人才、增后劲,加速外来人口市民化进程,助推全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重大城市机遇也对人口增长产生显著拉动作用。

2008年,奥帆赛在青岛举办,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升了城市品质。奥运效应集中释放的2010年、2011年青岛市常住人口分别增加了21.48万人、18.09万人,形成了一个高峰。

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举办,使城市品质和吸引力进一步提升。青岛顺势而为,实施“双招双引”工程,吸引各类人才来青居住创业。同年3月,青岛印发《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大户籍制度管理改革创新力度,调整放宽在人才、居住、项目、积分落户等方面条件标准,对人口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2019年起,青岛乘“峰”而上,推出了一系列新路数、新打法,峰会效应持续释放,经济社会实现较好发展,再叠加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效应,当年,青岛常住人口增量恢复至10.9万人。2020年,延续良好发展势头,青岛人口增量提高到18.27万人。

虽然目前青岛常住人口已经突破千万,但与国内前排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人力资源的需求更趋紧迫,城市间人口竞争将更加激烈。

2021年11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对山东推进城镇化工作进行了部署。《方案》提出,要科学确定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其中包括双向城镇化步伐提速,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协同推进,全省城镇落户“零门槛”。

山東要集聚更多人口,青岛必须作表率,扛起更重的责任。

2021年3月,青岛市政府公布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按照“继续放宽中心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大幅放宽城区(城阳区、黄岛区、即墨区),全面放开县域(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思路,实施分区域、分类别、差别化落户政策。

同年6月,莱西、平度、胶州先后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此外,青岛引进大批高等院校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研院所等,这些地方成为吸引年轻人落户青岛的“敲门砖”。2021年,青岛位列高校毕业生首选城市前十名。这一结果,与青岛的人口迅速增长是分不开的。

青岛人口增长的驱动力

经济发展促进人口集聚,人才集聚助力经济发展。

2021年,青岛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136.46亿元,比上年增长8.3%,位居全国第13位。同时,青岛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68亿元,增长9.1%,省内排名首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017亿元,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为74.3%,青岛财政收入明显提升,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近年来,青岛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

仅2021年,青岛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29.9万户,占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的99.2%,占比稳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91.9万户,同比增长8.4%,两年平均增长16.6%,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8.2%。其中,实有民营企业69.4万户,同比增长10.5%,两年平均增长19.8%,占全市实有企业总量的95.3%。

目前,青岛正处于新的发展方位,西海岸新区获批国家第9个国家新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全部位于该区域内。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覆盖青岛市全域,按照1个核心区+N个联动区进行布局建设,核心区位于胶州。这些新平台给两个区市的经济发展与人口集聚带来新机会。

同时,李沧、城阳等区域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多条地铁开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实现了人口和劳动力向这些区域加速集聚。

青岛在原有海尔、海信、青岛啤酒、中车四方等知名企业的基础上,还新培育出了赛轮轮胎、杰华生物、日日顺物流、聚好看、伟东云、特锐德、能链集团等新一拨领军企业。

此外,青岛持续加大投资,投资实现连续较快增长,主要表现在投资总量继续增加,投资发展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工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2021年青岛市投资总量超过6800亿元,比2020年投资总量同比增加近300亿元,同比增长4.1%,比2020年提升0.9个百分点,2020年和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为3.6%。

“十三五”期间,青岛利用外资稳居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第一梯队,累计使用外资323亿美元,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300亿美元的目标。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设立外资项目87个,青岛企业境外上市募集资金超过20亿美元。

《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人口规模需要壮大,并对“强化人口发展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促进人口持续较快增长”做出安排部署。2025年,青岛常住人口达到1130万,实际服务人口达到1300万。到2035年,人口增长优势充分显现,青岛常住人口达到1270万左右,实際服务人口接近1500万。

在此基础上,青岛未来还是需要持续提升核心城市能级,发挥好中心城市引领作用,不断增强胶东经济圈的辐射带动力。

(本刊编辑综合整理)

猜你喜欢
常住人口户籍制度青岛市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三国吴简中的户籍制度
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城镇化下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的隐忧
上海2008年常住人口1888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