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毅 周春丽
摘要:2019年年末,以我国武汉为中心大规模爆发一种呼吸道传染疾病,经临床研究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类传染疾病,是继2002年的SARS、2012年和2015年的MERS之后,爆发的又一次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截至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对整个世界及人类健康体系造成了巨大影响。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飞沫、直接接触和粪口等途径传播,且人群普遍易感。虽然目前我国境内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随着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甚至可加速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因此本文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趋势与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理论依据。
关键词:流行趋势;疫情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图分类号】R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9--01
2019年年末,在我国武汉出现多例表现为低热、白细胞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减少,影像学提示肺部呈磨玻璃样改变的肺炎病例,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及较高的死亡率,后经研究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通过飞沫、直接接触和粪口等途径传播,且人群普遍易感[1]。截至目前为止,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虽经过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努力,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给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困难。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截至2022年3月16日,我国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为410827例,累计死亡10057例,现存无症状感染者9864例,全球累积确诊460342684例,死亡6069202例。本文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趋势及研究进展展开研究,主要综述内容如下。
1.流行病学
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早发现于我国武汉,并自2019年年末开始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1月将新型冠状病毒暂时命名为2019-nCoV,并在医学界学者的不断研究下,于2020年2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正式命名为SARA-CoV-2,SARA-CoV-2是继SARS、MERS之后于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第三次由冠状病毒引发的呼吸道疾病大流行[3]。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截止至研究开始日期,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为338546例,累计死亡7496例。目前常见的传染源为SARA-CoV-2感染者,同时随着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且也逐渐成为主要传染源之一,同时SARA-CoV-2以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根据目前医学界相关研究表明[5],SARA-CoV-2感染后潜伏期为1~14d,以3~7d最为常见。同时新冠病毒病毒株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以德尔塔、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要流行株,德尔塔变异株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核酸转阴时间长、更易发展为危重症等特点;截至2021年9月22日,已有185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者。奥密克戎传播力为德尔塔的3至4倍,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数R值已升至3至5之间,即每个感染者平均传染3到5个人,截至2022年1月4日,已有128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6]。
2.临床表现及症状
感染SARA-CoV-2的患者通常可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存在鼻塞、咽痛、腹泻等症状,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在感染1周或2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等。针对SARA-CoV-2的临床表现及症状,医学界不断进行相关研究,一位学者认为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与炎症风暴有关,主要指疾病自身或针对潜在疾病治疗引起的一种免疫反应,又称为高细胞介质性疾病,可引起脓毒症样反应,甚至导致器官衰竭及死亡[7]。
3.病原学
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最早于1937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病毒颗粒直径为60~200nm,平均直径为100nm,整体呈球形或椭圆形,具有多形性。目前医学界发现的能够感染人类并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冠状病毒主要有6种,包括引起轻微症状的HCov-OC43、HCov-229E、HCov-NL63和HCov-HKU1,引起致命症状的SARA-CoV及MERS-CoV,新冠病毒则与SARA-CoV属于同一个病毒科,称为SARA-CoV-2。据临床调查显示[8],由SARA-CoV感染引起的肺炎病死率约为10%,主要由病毒感染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所致;而由MERS-CoV感染引起的肺炎病毒率约为30%,主要由病毒直接感染肺部不带纤毛的细胞所致。冠状病毒的致病性与表面结构蛋白表达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主要包括刺突蛋白、包膜蛋白、膜蛋白及核衣壳蛋白,病毒可通过刺突蛋白1、此图蛋白2亚基与宿主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引发疾病。在基因序列水平方面,SARA-CoV-2与SARA-CoV同源性可高达80%,但由于SARA-CoV-2刺突蛋白与ACE2结合强度为SARA-CoV的10~20倍,因此SARA-CoV-2相较于SARA-CoV具有更強的传染性及更广的传播范围。
4.疫情防控策略
自新冠病毒肺炎发病以来,我国在短时间内做到了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并降低SARA-CoV-2感染率,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常态化防控探索阶段及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目前已进入到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在遵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的前提下,在出现本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时,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快速切断疫情传播链,及时终止疫情发展,以小成本取得大成效。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内容:①医护人员的防控,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医护人员是主要组成部分,作为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主力军,针对医护人员开展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的防控主要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佩戴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二级以一级为基础佩戴医用防护帽;三级以二级为基础佩戴面屏、护目镜及鞋套。同时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②居民的防控:针对居民的防控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健康码的形式对患者行程进行监控,避免黄码或红码人员进入公共场所及外出,增加其他居民感染风险;同时普通居民应减少外出,避免去中、高危风险地区,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工作场所活动,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在回到居所时养成消毒、洗手的习惯;并做好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症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配合医院展开相关调查。
5.小结
目前我国虽已研制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仍无法有效控制,通过对SARA-CoV-2的流行趋势进行研究发现,SARA-CoV-2与SARA-CoV属于同一个病毒科,但相较于SARA-CoV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及更广的传播范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等,且随着病毒株的不断变异,临床症状也在不断变化。针对SARA-CoV-2的流行趋势及病原学进行研究,可有助于医学界学者研制疫苗及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昕,李小溪,聂为民,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特点与趋势[J].传染病信息,2020,33(1):45-50.
[2]陈夕,童瑾,向建华,等.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对重症化影响的回顾性研究[J].重庆医学,2020,49(17):2802-2806.
[3]唐奥,王琪,于琦,等.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20,29(4):8-13.
[4]林挺葵,吴家园,刘华锋,等.粤西地区及各地级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趋势预测分析—基于Holt双参数指数平滑模型的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2):13-17.
[5]程玖玲,黄春,张国俊,等.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4):327-331.
[6]朱正保,仲崇科,张凯欣,等.中国内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趋势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6):620-624.
[7]高艳霞,侯林林,李毅,等.137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20,40(3):232-236.
[8]陈红燕,黄晓仪,魏凤香,等.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0,32(6):671-676.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健委自筹经费课题,(合同编号Z20211551)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应用与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