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在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2022-04-18 09:52乔正博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出血量下肢评估

乔正博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江苏 盐城 224000

近年来,随我国建筑、交通运输业高速发展,下肢创伤发生率也随之增长。下肢创伤是一种由外部冲击引起的骨科常见病,多数患者在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下发病,患病后患者通常伴随疼痛、出血等情况[1]。下肢创伤作为一种常见骨折疾病,该病具有较高发病率与致死率,且病情进展较为迅速,当患者合并出血性休克,则影响患者生理平衡与代谢功能,使患者出现酸中毒、低温及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病情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3]。如果下肢创伤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治,不光会引发过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死亡情况。就下肢骨折患者来讲,如果患者患病期间出现心律失常、失血过多等情况,极易使患者出现休克情况,影响患者手术效果[4]。因此,全面评估患者的具体病情,做好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急救工作,对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于2020年9月—2021年10月对该科室接收的86例下肢创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给予损伤控制处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科室收治的86例下肢创伤患者,经抽签法分组,接受常规创伤处理的43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接受损伤控制处理的43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对照组(n=43):男女分别为23例、20例;年龄24~67岁,平均(42.62±3.41)岁;按致伤原因,高空坠落13例、交通事故16例、挤压伤14例。观察组(n=43):男女分别为22例、21例;年龄24~66岁,平均(42.78±3.69)岁;按致伤原因,高空坠落15例、交通事故17例、挤压伤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该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下进行。

纳入标准:86例患者经CT、MRI检查,确诊为下肢损伤;患者无精神类疾病。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损伤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伴有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向43例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急救创伤处理,对患者创面坏死组织、腐烂肉体做好清除处理,随后使用生理盐水做好伤口消毒工作,再进行解剖性修复,手术完成后,再使用抗生素,给予抗感染治疗。观察组下肢创伤43例患者在临床急救中实施损伤控制处理。

1.2.1 及时止血为避免患者因失血过多出现休克现象,按患者实际病情,对患者实施清创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休克情况,需给患者及时补充血容量,实施及时抢救。为避免患者因移动发生二次损伤,需结合患者伤情,先进行临时固定,针对开放性伤口,应对创面进行彻底清理。

1.2.2 评估患者损伤程度由急救人员全面评估患者损伤程度,实施针对性抢救,抢救过程中,应对患者低温、代谢性酸中毒及凝血紊乱等症状进行纠正,确保患者维持通畅呼吸。

1.2.3 实施急救措施以患者损伤评估结果为依据,确定患者急救处理措施。向患者开展复苏治疗,进一步完善患者生理功能。补充血容量时应建立3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当患者伤口存在较大出血量时,需做好患者输血工作,并持续观察患者损伤部位,查看患者伤口周围情况,尽量降低患者损伤危害。通常来讲,下肢创伤患者受病情严重、减少体内灌流量等因素影响,常出现生理功能衰退与体温偏低情况。所以,急救人员应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确保患者维持正常体温。针对患者出现的酸碱失衡情况,应做好及时处理。

1.2.4 观察患者体征变化完成抢救后,对患者术后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及时处理患者异常情况。如果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呼吸窘迫的情况,需立即实施抢救工作,确保患者体征稳定。当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得到有效好转时,需对患者病情进行再次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制订适宜的治疗方案。当患者生理机能完全恢复、生命体征稳定后,再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患者二次手术治疗计划,在无张力条件下,进行伤口缝合,针对创伤严重患者,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条件下,进行截肢。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临床急救指标从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入手,评估患者急救后的临床治疗情况。

1.3.2 评估患者急救显效率从显效、好转、无效3个方面对患者急救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当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能够完全恢复受伤前生活状态,未产生严重并发症,可自由活动,为显效;当患者术后虽能恢复之前状态,但仍伴随轻微并发症,且并未对患者正常生活构成较大影响,为好转;当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状态,为无效。急救显效率=显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3.3 关注患者急救后并发症查看患者术后是否伴随创面感染、深部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1.3.4 评估患者急救后生活质量运用生活质量(SF-36)评估量表,从躯体状态、心理状态、躯体角色等8个维度,对两组患者急救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各维度满分100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低。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急救指标对比

急救后,观察组手术时间(83.54±4.19)min、术中出血量(239.48±9.54)mL、恢复时间(3.44±0.73)周,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急救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emergency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临床急救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emergency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恢复时间(周)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值P值109.62±4.13 83.54±4.19 29.069<0.001 323.52±15.63 239.48±9.54 30.095<0.001 4.52±1.13 3.44±0.73 5.264<0.001

2.2 两组患者急救显效率对比

观察组经急救处理,患者治疗显效率高达33例(76.74%),明显强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救疗效评估结果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efficiency of emergency rescu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两组患者急救后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经急救,发生创面感染、深部感染等并发症患者5例,发生率为11.63%,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急救后并发症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after first ai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4 两组患者急救后生活质量对比

从情绪角色、疼痛水平、社会功能等方面看,观察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急救后生活质量对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after first aid between the two grups[(±s),points]

表4 两组患者急救后生活质量对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after first aid between the two grups[(±s),points]

项目 对照组(n=43)观察组(n=43) t值 P值心理状态情绪角色躯体状态躯体角色疼痛水平社会功能活动能力行为能力77.19±7.33 77.42±7.23 76.82±8.17 78.07±6.24 74.31±6.89 77.24±8.26 71.33±7.29 76.62±7.58 86.25±7.62 85.91±7.36 87.22±8.27 86.33±7.17 82.46±7.52 84.03±8.31 76.68±6.42 84.35±8.51 5.619 5.396 5.866 5.699 5.240 3.800 3.612 4.448<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3 讨论

下肢创伤这一临床常见骨科疾病,当其合并出血性休克,则会严重损害患者生理平衡与代谢功能,在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低温三联症作用下,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6]。代谢性酸中毒通常是指细胞能量代谢在长期低灌注状态下,由需氧代谢转变为乏氧代谢状态,使患者体内出现乳酸堆积情况,从而引发酸中毒。下肢创伤患者在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作用下,极易出现低体温情况,使患者机体周围血管出现收缩反应,不仅易增加患者全身血管阻力,还易破坏患者凝血功能,使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等严重情况[7-8]。

以往临床针对下肢创伤患者,主要采取常规创伤治疗方式,但由于难以达到理想的手术治疗效果,受术后并发症多等因素影响,极易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9]。不少研究指出,做好下肢创伤患者的出血控制,更有助于减少患者死亡风险。损伤控制在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中,是以确定手术方案,合理处置患者危及严重损伤为主要目标的,意在提升患者耐受力,降低患者死亡风险[10-11]。损伤控制是一种以损伤控制理论为依据的临床指导措施,是对以往手术过程的优化处理。将损伤控制应用于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急救人员可通过实施损伤控制计划,在短时间内及时给患者提供止血、临时固定及抗感染处理,避免患者因手术时间过长出现二次伤害[12]。损伤控制作为骨折患者常用的控制措施,可通过评估患者具体病情,给患者制订适宜的处理方案,不仅能减轻患者手术负担,还能有效提升患者手术成功率[13]。

由研究结果可知,急救后,观察组手术时间(83.54±4.19)min、术中出血量(239.48±9.54)mL、恢复时间(3.44±0.73)周,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由该文结果可知,患者经常规创伤处理,其手术时间与恢复时间明显更长,术中出血量也明显更多,这表明损伤控制能从缩短手术及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方面,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骨折及早愈合。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76.74%,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下肢创伤患者在临床急救中接受损伤控制,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这与刘坤[14]的研究结果“研究组经急救,患者临床急救总有效率高达40(97.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一致。损伤控制是一种基于损伤控制计划,对患者开展急救救治的护理方案。急救人员在急救患者时,通过先给患者提供清创、补充血容量、止血处理等治疗,给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充足时间,争取了最佳治疗时机,这有助于患者从根本上避免患者出现短暂性休克,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15-16]。此外,由于急救人员全面评估了患者的损伤程度,能够根据患者评估结果,给患者制定适宜的急救方案,这对纠正患者凝血紊乱、低温及代谢酸中毒等症状,稳定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全面提升患者急救效果。观察组经急救,发生创面感染、深部感染等并发症患者5例,发生率为11.63%,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下肢创伤患者在临床急救中接受损伤控制,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急救人员在急救过程中,由于密切关注了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当出现异常问题时,给患者提供良好急救方案,更有助于避免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并发症,保障患者术后安全[17]。观察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中心理状态(86.25±7.62)分、情绪角色(85.91±7.36)分、躯体状态(87.22±8.27)分、躯体角色(86.33±7.17)分、疼痛水平(82.46±7.52)分、社会功能(84.03±8.31)分、活动能力(76.68±6.42)分、行为能力(84.35±8.51)分,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这表示损伤控制有助于提升下肢创伤患者的生活水平。这与周显国[18]的研究结果“观察组经急救,患者生活质量中心理状态(86.13±7.58)分、情绪角色(85.85±7.21)分、躯体状态(87.16±8.21)分、躯体角色(86.27±7.11)分,疼痛水平(82.08±7.14)分、社会功能(83.94±8.23)分,活动能力(76.57±6.21)分、行为能力(84.23±8.31)分,优于对照组(P<0.05)”相符合。急救人员在临床急救中密切关注下肢创伤患者的呼吸、心跳等体征,确保了患者的血压与心脏正常,使患者顺利度过急救期,并择选进行手术治疗,这对提升临床手术效果与术后恢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下肢创伤患者在临床急救中接受损伤控制处理中,取得了理想的急救效果,手术及恢复时间也有所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创伤处理。

猜你喜欢
出血量下肢评估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