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军,韩 涛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032)
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属功能性便秘的一种[1]。本病的发病原因多为结肠动力障碍,导致患者结肠内的肠内容物通过时间增加[2]。STC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增加治愈难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且长期便秘可引起结直肠癌、心脑血管等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生物反馈疗法可安全、有效的治疗STC,改善症状[4]。中医药治疗STC具有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佳等优点,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STC属中医“便秘”范畴,与多脏腑相关,以大肠为主,与肺、脾密切相关。脾主升清、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虚则易引起水谷不化、清气不升,气血生化无源,影响大肠传导功能。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则影响大肠传导功能,以致传导失司,大便秘结[5-6]。故临床肺脾气虚型较多,治疗时宜宣肺健脾、行气通便。本研究选用宣肺健脾汤联合生物反馈的治疗方案,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NO和Ach、胃肠激素水平、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研究。
选择我院2019年9月-2020年8月慢传输型便秘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男27例,女35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5.49±7.26)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6.74±2.46)年,排便间期4~8 d,平均排便间期(5.94±1.25)d;治疗组,男25例,女37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6.59±8.25)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98±3.06)年,排便间期4~9 d,平均排便间期(6.06±1.32)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7];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2017)》[8]中肺脾气虚证诊断标准:患者排便困难,有便意,但排出无力,若努挣则气短汗出,且便后倦怠,懒言,乏力,舌淡苔薄,脉弱。
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辨证为肺脾气虚证;2)近期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3)病程≥1年;4)患者自愿参与试验,且可参与全过程;5)非药物过敏体质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诊断标准;2)既往患有精神系统疾病或严重内科疾病者;3)肠易激综合征者或肠道器质性病变者;4)因IBS或药物所引起的便秘者;5)确诊为混合型或出口梗阻型便秘者;6)结直肠肿瘤患者。
1.4.1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予生物反馈治疗。对患者进行基本知识讲解,包括生物反馈仪及人体排便机制、肠道解剖结构。对患者模拟排便、缩肛等动作进行指导,教导患者观察肌肉如何运动。待准备工作完毕,嘱患者将大便排空后,平卧于床上,护理人员将仪器中的测压导管放入患者直肠内,肛管电极置入患者肛管内。根据仪器显示,患者行放松和收缩肛门训练,每2天1次,1次30 min。并嘱患者进食高纤维食物、适当运动、多饮水、定时排便。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宣肺健脾汤,方药组成:黄芪30 g,白术20 g,厚朴15 g,枳实10 g,肉苁蓉9 g,紫菀10 g,芦荟10 g,苦杏仁10 g,当归15 g,桔梗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100 mL口服,每日3次,疗程共4周。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观察患者排便困难、便后乏力、汗出气短等症状改善情况,评估各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并比较分析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抽取患者晨起静脉血,经离心后,对血清中的NO及Ach水平进行检测,比较治疗前后2组指标变化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患者胃肠激素指标P物质(SP)、胃动素(MTL)及胃泌素(GAS)进行检测,观察各指标变化情况。采用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观察患者评分变化情况,评分降低表明生活质量改善。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拟定。痊愈:患者排便正常,无困难,排便周期正常,其余各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者排便困难明显改善,稍许用力即可排出,便质略干,排便周期正常,其余各症状消除或减轻;有效:患者排便困难较前好转,仍需用力,排便周期较前缩短,其余各症状减轻;无效:患者排便困难未见好转,仍无力排便,且用力后不易排出,便质干,便后乏力,其余各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中医证候积分、血清NO、Ach及胃肠激素水平、PAC-QOL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总体疗效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 62) 例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n = 62)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n = 62)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排便困难 便后乏力 汗出气短治疗组 治疗前 3.96±0.87 3.79±1.12 3.57±1.25治疗后 2.48±1.01#△ 2.09±0.98#△ 1.94±0.69#△对照组 治疗前 3.93±0.84 3.82±1.16 3.61±1.28治疗后 3.05±0.92# 2.86±0.90# 2.57±0.80#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NO与Ach水平比较(±s,n = 62)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NO与Ach水平比较(±s,n = 6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NO/(umol·L-1) Ach/(nmol·L-1)治疗组 治疗前 80.92±4.56 1.37±0.43治疗后 61.77±2.79#△ 3.82±0.25#△对照组 治疗前 81.64±4.35 1.34±0.41治疗后 73.58±3.23# 2.74±0.29#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s,n = 62)
表4 2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s,n = 6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SP/(pg·mL-1)MTL/(ng·mL-1)GAS/(ng·mL-1)治疗组治疗前 20.93±5.44 192.34±30.47 23.64±4.28治疗后 50.57±6.82#△ 274.58±34.23#△ 39.36±3.75#△对照组治疗前 21.31±5.69 191.29±30.45 24.19±4.56治疗后 33.28±7.37# 236.12±32.19# 29.42±4.61#
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PAC-QOL评分比较(±s,n = 62) 分
表5 2组治疗前后PAC-QOL评分比较(±s,n = 62)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心理社会不适 满意度 身体不适 担心和焦虑治疗组 治疗前 21.78±4.35 20.02±4.37 17.31±3.39 33.64±6.27治疗后 10.53±2.44#△ 11.46±2.63#△ 7.79±2.14#△ 13.36±3.64#△对照组 治疗前 22.16±4.92 19.95±4.18 16.88±3.23 34.19±6.83治疗后 15.07±3.23# 15.64±3.29# 10.43±2.75# 27.42±5.06#
慢性传输型便秘因结肠动力障碍,导致分泌、运动等功能减退,结肠内容物无力前进,滞留时间长,排空缓慢[11-12]。其发病机制多与胃肠激素、肠神经元病变、中枢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13]。胃肠神经元可释放血清NO、Ach。NO可引起肠动力紊乱,介导非胆碱能抑制性神经反射,导致排便异常。Ach能促进胃肠道平滑肌兴奋,使胃肠蠕动加速,促进排便[14]。故有效调节患者体内血清NO、Ach含量,对于STC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SP、MTL均能对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起促进作用,使胃肠蠕动加快[15-16]。GAS可增多酶在胰液及胃酸中的分泌,加速胃排空[17]。故慢传输型便秘与胃肠激素SP、MTL、GAS等指标均有密切关系。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本病,患者生理、病理信息经现代医疗仪器进行反馈,改善症状。
中医“便秘”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脾主运化,水谷入口经脾脏运化后,将精微物质输布全身,将糟粕下传[18]。本研究采用宣肺健脾汤进行治疗,以健脾补气、宣肺通便。方中白术、黄芪为君药,均具有益气补脾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白术的水煎剂可促进胃肠运动,提高结肠横、纵肌收缩力,促进排便,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黄芪可调节SP、GAS等胃肠激素和血清NO等,加大小肠推动力,使大便量增多,还可提高抗病能力[19]。肉苁蓉、厚朴、枳实、芦荟、苦杏仁、紫菀、瓜蒌为臣药,润肠通便、开宣肺气、肃肺通腑。肉苁蓉、厚朴、枳实、芦荟均可泻下通便,助排便。肉苁蓉中的半乳糖醇可调节胃肠激素、缩短通便时间,从而促进排便。厚朴对胃肠平滑肌具有双向作用,可与枳实协同作用以提高胃肠平滑肌收缩,促进肠蠕动功能[20]。芦荟素可使脂肪酶活性提高,促进分泌大肠液,恢复胃肠激素及肠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结肠功能障碍。苦杏仁、紫菀、瓜蒌三药联合,可共同发挥宣肺气、通肠腑功效。桔梗、当归通便、宣肺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上可宣发肺气、补益脾气、调畅气机,下可助大肠传导糟粕,共奏通便之功。
综上所述,宣肺健脾汤可促进肠蠕动,促进平滑肌收缩,调节血清NO、Ach水平,恢复胃肠激素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