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菊根
师生对话,是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要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目前,课堂中的师生对话却存在令人困惑的地方:有时教师的语言也很清晰,但不能吸引学生;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容易脱离师生对话,成为思维敏捷学生的陪读者。在师生对话中,学生的表达也存在三种问题:一是不愿说;二是不会说;三是说不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表达提出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那究竟如何指导呢?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将幽默的元素和方式融入师生对话中时,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以更为投入的状态进入课堂学习中,因为幽默本身是一种教学艺术。
一、自编小故事让学生愿意说
在师生对话中,学生不愿说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文本的兴趣。在理解词语时,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都是好办法,但一问一答的师生对话形式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这时可以围绕一个词语自编小故事,并让学生成为故事的主角,这样一来就增添课堂乐趣并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如在一篇文章中要理解 “顺阶而下”的意思,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台阶,转身看到小顾同学在发呆,笔者没有特意提醒,而是将小顾同学放入词语理解的情境中。
师:你们瞧,这就是大海边的阶梯。(同学们笑嘻嘻,老师又画了一个人)
师:这是小顾同学,今年暑假他来到了约旦的海边,被眼前美丽的景象迷住了,正从台阶上——(老师画脚印,小顾同学听到自己的名字立马打起精神)
生(齐):一步步地走下来。
师:对啊,他想到海里去游泳呢,准备去感受躺在波浪上读书的美好感觉,无比羡慕吧?(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
师:那么文中“顺阶而下”的意思就是?(生纷纷举手,小顾同学也高举小手)
小顾:作者来到死海边,他顺着海边的阶梯一步步往下走呢!
这个方法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让学生做主角,这也是产生幽默效果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良好的情绪下,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这一方法在课堂中可灵活使用。在教学探索中,笔者发现学生特别愿意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自编的小故事中,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故事要短小、精悍。
在学习《盘古开天地》这篇古文时,当出示古文后,笔者发现学生都面露难色,因为这篇古文很长,词义难以理解。在介绍“盘古”之后,我首先问同学们班级中谁的力气最大?大家异口同声说是小周同学,于是我将小周同学和盘古在一起作比较,说道:“盘古力大无比,把天和地都分开了。小周同学再加加油,也能盘古一比高下。”同学们都开心地笑了,那节课,小周同学听得特别认真。
让学生做故事的主角是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活泼好动也易于接受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做主角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在幽默的氛围中使原本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起来,让不愿说的学生觉得师生对话有乐趣并愿意说。
二、寻找趣味话题让学生学会说
简单、真实的课堂往往就是最美丽的课堂。要提高师生对话质量,让想说不会说的孩子学会说很重要,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寻找趣味话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说,而趣味话题的选择一定要是学生的兴趣点,这一方法可以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在指导学生写《我的观察日记》这篇作文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面,就以“生活中的千奇百怪”这一话题召开新闻发布会,请学生们到台前来讲,其他学生作记者提问,笔者也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回应学生。
第一位学生说:“我要探索松塔为什么到水中会合起来?”
“松塔?”这是什么物件?笔者故作迷惑不解,随即那位同学解释了,原来是一种植物。
“我要探索含羞草为什么一碰就会合起来?”第二位学生不紧不慢地说。
“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满怀期待望着学生
第三位学生探索的问题更让我们惊讶,“为什么蜗牛遇到盐会融化?”
“有这事?”笔者又作惊讶状,全班同学被笔者感染,也一起作惊讶状。
教室里笑声不断,连续有七八名学生上台讲述,各自的探究的内容都不一样,学生们发言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许多学生的回答都出乎笔者意料,尤其是班级中那几位对作文充满畏惧的孩子也像个生物博士作了分享,有的学生探究猫头鹰为什么眼睛会发亮?有的去研究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
学生作文不会写,最缺少的就是趣味话题,对于一些作文题目学生确实没有体验。学生的世界有多大,他们的作文世界就有多大。要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然,要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打开思路,创造了轻松的环境,才能侃侃而谈,也才能妙笔生花。
三、运用幽默采访法让学生说得好
在自编小故事中,学生过了做主角的瘾;在趣味话题中学生找到了说话的方向,那么如何让学生说得更好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师生对话时,如果运用幽默采访法能帮助学生说得更好,这个方法比较适合进行阅读教学时采用,但采访的问题需要预设好,一定要有故事情境的渲染,才能做到幽默采访。
在学习《带刺的朋友》一文后,学生已知道刺猬偷枣的过程分为三个过程:摇枣——归枣——驮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想象说话:小刺猬驮着许多枣儿回家了,它的爸爸会说:“_____________。”它的妈妈会说:“________。”小刺猬会说:_________________。”
师:这只刺猬虽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最终驮得枣子满载而归。此刻小刺猬一家人的心情一定无比激动,也许在举杯畅饮呢!让我们一起去它们家看看吧!
师(随机指一位学生):这就是那位有勇有谋的刺猬,请发表下您的偷枣感言吧!
生1:很激动。
师:你太惜字如金了,那激动得想对大伙说些什么呢?我们可都用渴求的目光看着您呢!
生1:今天晚上偷枣的过程实在太惊险了,幸亏主人没有发现我。
师:你们家今天晚上大丰收了。再想请问下刺猬的爸爸,你觉得儿子今晚表现如何?
生2:太好了。(此处仅一个“好”字,还不够具体)
师:您儿子听到这句赞美的话肯定不过瘾,你再夸两句。
生2(沉思):它在偷枣时速度真快啊,“哧溜”下就跑没影了。
生3(举手):我的儿子是个大力士,拖那么多枣,还能哧溜一下,真是不可小瞧啊!
生4(举手):我儿子太聪明了,用身上的刺把枣子扎在身上,真是很有创意的!
师:这些话夸得刺猬脸都红了,那么这个想象说话谁来挑战一下?
生5:小刺猬驮着许多枣儿回家了,它的爸爸会说:“儿子,你真是好样的,能想到把枣子扎在身上带回家。”它的妈妈会说:“我的儿子今天辛苦了,那么多的枣可重了。”小刺猬会说:“今天偷枣可真是有惊无险啊,我们家大丰收了。”
在整个趣味采访过程中,学生的笑声不断。在故事情境渲染与教师幽默语言的引导下,学生表达更为具体。语文教学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学,而是需要充满情趣,需要有血有肉的,才能有生命力。
但要将幽默的作用在师生对话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还是有难度的,在实践中笔者也遇到一些困难:首先就是对幽默度该如何把握?真正的幽默应该是在笑完之后能够让人有所领悟,但有时会发现自己风趣的语言或有趣的肢体动作只博得了学生一笑,对于教学没有帮助。有时甚至因为幽默让学生有太多的想象空间,又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将他们再拉回文本,实属得不偿失。二是幽默对老师知识面、思维、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且精彩的幽默时机转瞬即逝,需要老师机智反应。
用幽默吸引學生很重要,但要有利于教学,我们决不能为了幽默而去幽默,对于这些问题,笔者相信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探索一定能够找到最好的方法,从而让师生对话更有质量,让我们的课堂更吸引学生,就像苏联著名教育家斯威特洛夫说的那样:“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助手就就是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