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刚
当前的小教课堂并不是尽善尽美,仍然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问答式的学习是教育的主流形式。面对教师不断抛出的新问题,学生们往往是疲于应付,甚至形成了恐惧和逃避的情感。在此情况下教育出的学生,不仅没有积极表现的能力,更妄谈独立的个性和创新能力了。因此,我认为不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包办一切,而是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启发学生通过思考提出问题,鼓励他们的创新性想法,而在这些步骤之前的便是对问题意识的发掘。曾经有人采用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即把问题比拟成教学的“心脏”,是教学动力的来源。让学生发现课程知识中的问题并质疑出来,可以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从正确的方向思考。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这样课题取得的最新成果如下: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究
学生的求知反映了他们对新鲜事物进行研究的心理,这种欲望是他们主动观察、反复思考的重要源泉。但是,这种学习欲望和兴趣并非自发产生,而是一通过创设情境等形式进行引导和激活。在爱因斯坦看来,提出一个问题与解决问题相比,前者更具有開创性,也更为重要。在课程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创立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产生思考,提出一个或是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致力于解决它们,这节课就具有了一定的意义。学生想要提出问题是他们能够独立批判思考的体现。这是由于,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学生只有在自己已有知识结构存在矛盾时,才会进行提问,他们的思维由此开始。如果问题一目了然,就说明学生没有投入精力进行思索。只有能发现寻常中的不平常,学生才能抓住问题的要害并处理。通过提问和解决的反复循环,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不断提升。第二,学生具备了问题意识,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培养起主人公意识,他们会自然地参与到每一个思考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增加这种碰撞,激起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大大增加学习的自主性。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从自身产生的问题出发并进行研究,所获得的成功和喜悦相较于教师的引导更加强烈,这一过程能够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他们将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参与到学习探索的新环节中。第三,问题意识能够精准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小学生由于思维处于高速成长的阶段,往往对新的事物和知识充满了好奇心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他们的这一特征加以利用,找出他们在思维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创意点,设立一定的问题和场景,引导和启发他们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的思考和探究。这一过程能够推动学生提出问题、对提问的方法产生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拓宽知识能力。因此,教师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育,必须是从无到有、从旧到新,从而直接有效地增加他们的兴趣和动机。
二、怎样培养学生课堂上题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也即在既有的知识中找出矛盾和难以理解的点的过程,是自我思考和提出认知的前提。提问的能力是珍贵而少见的,一旦教师捕捉到学生的意愿,就要耐心地引导并予以鼓励,由此增强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思考的深度,增加提问的质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通过以下渠道:
(一)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在当前的课程教育中,教师往往以比较严肃的高姿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严厉的老师,几乎不会主动参与,更不用说提出质疑了。想要在这方面做出变化,教师就必须认识到相对自由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性,通过鼓励的话语和适当的插科打诨消除学生的紧张,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情,从开始的不安和紧张中解放出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有些教师觉得学生的问题非常幼稚或是可笑,就严厉地否定他们,这种行为无疑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可取的。教师必须满怀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尽可能保护学生的自尊,通过合理的表达进行引导。此外,要认识到低质量的问题是高质量问题的开端,保护和鼓励学生,才能帮助他们养成举手发问的良好习惯,他们的思维也会由此打开。
(二)让学生在好奇的探索中产生问题
创新来源于好奇心理,学生的好奇心是他们感知世界的重要体现,会帮助他们产生疑惑并发展为解决问题的动力。好奇心是小学生成长的驱动之一。要教会他们从身边小事入手,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教师可以例举伟人思考的例子,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启示学生多观察身边事物,发现细小的学问。在课余闲暇时间,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新发现,帮助大家发散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时报有同样的好奇求知心态。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获得问题
1.在教授新课程时,适当设立问题场景
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重要。基于此,可以通过设立问题,让学生产生思考。当学生感受到自己想要知道“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时,说明他们已经在认真思考。这种想法越多,说明他们的思维更加跳跃。在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场景,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方向,更加投入地学习。
2.在研究知识的过程中,设计问题场景
教师可以通过设问等方式,带领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一般而言,学生的学习情绪越高,他们的问题意识越强。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增加,他们的创新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3.在应用问题时,设立问题场景
好奇心是小学生的一大特色。如果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就会使他们产生追求答案的迫切感。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有关内容上,课堂上充满了探究的氛围。教师的提问要“张弛有度”。既不能太松弛,无法涉及学生的疑点;也不能过于细致,问出过于深奥的问题,让学生无法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巧妙地创造情境和提出问题,带领孩子们深入学习。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问能够促进学生求知,在他们的学习中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是他们对所学感兴趣,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思考空间,在必要时通过问题的提出改变他们的思考方向,使他们朝着有意义的问题方向进行研究,感受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喜悦所在。
综上所述,教师要关爱学生,从心底认同他们的创新潜力,帮助他们发挥好奇心的作用,提出创意的想法。不管学生所问是否符合课程教学需要,教师都应当对他们的勇气和提问精神给予肯定表扬,组织学生共同研究。通过充满爱的关怀和正确的指引,学生可以形成自发的思维体系,更好地应用到学习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