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2-04-18 13:38:03孙恕杰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协作学会信息技术

孙恕杰

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以前我们教学生为学而教,只注重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忽略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演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独创。对教师设置的相同或相仿的训练题目得心应手,而遇到新的问题或出现故障时,却手足无措。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就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彻底改变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让学生怎样自己解决问题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找到最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来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这样才能体现出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学习工具的优越性,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形成技能,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观察,代替学生感知、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再单纯地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学生的经验,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

一、综合使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综合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采用发现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知识加工者,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布鲁纳主张,要让学生以他自己的发现作为奖励来进行学习活动,因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他强调通过学生的探究,不断激起求知的欲望,引起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首创精神,这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2.采用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尽相同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独立的思维空间,这是网络环境下具有独特的优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这也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全面提高”的教学原则的充分体现。

3.采用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突出学习活动中的相互协作的特点。传统学科遵循的是循序渐近,无法进行很好的协作学习。虽然有经验的教师也经常要求学生互相帮助,强调同学之间要协作学习,但实际上总体的教学效率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学生的这种学习活动必须在教师不断要求下才能得以维持;而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由于计算机操作有严格的顺序性,此时常常需要其他同学对其进行“一点通”式的及时帮助。学生之间必须经常、及时地开展互助性学习。协作式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学会生活”,更是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网络教学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适宜的环境,还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空间,利用群体的智慧,实现优势互补,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采用网上讨论、网上评论、网上答疑等形式,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联系。协作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建立评价系统,加强学习过程的評价

信息技术教学是在内容上采取开放的态度,结合总体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定多层次、多取向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评价上,更要采取开放的方式方法。以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为评价标准,注重操作过程,应该突出学科特点,采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成果提交的综合评价办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特别要注意避免用传统学科的考核办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避免走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我们应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内容标准,来评价教学和学习情况,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

1.评价中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原则

教师应评价中起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评价中注重实践能力,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评价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平时的表现要及时记录,如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提出了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否帮助同学共同提高,是否能正确处理信息等,逐渐使过程性评价规范化、完善化,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3.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分层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尊重个体差异,体现灵活开放,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过程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评价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任务,却有相同的评价方案。评价要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总之,我们应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中切实抓住该科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提供的特殊教学环境,扬长避短。在“异步”中体现教学的个性化;在“交互”中实现目标;在“协作”中让学生学会和会学。教师则应以“开放”的态度选择方法,用“开放”的态度和手段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

猜你喜欢
协作学会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团结协作成功易
学会分享
协作
读者(2017年14期)2017-06-27 12:27:06
协作
读写算(下)(2016年9期)2016-02-27 08:46:31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