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慧倩
摘要:学前期的幼儿正处于自我中心化思维阶段,这种思维方式使幼儿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而不善于站在别人的观点和立场上想问题。幼儿的基本特质,有一个相当明显的心理倾向,那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幼儿自我中心是皮亚杰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指的是幼儿在任何情况,都以自己为主,凡事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会顾虑他人。在和同伴的交往上也存在不合群、不关心别人、任性等诸多的问题。”幼儿的基本特质,有一个相当明显的心理倾向,那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幼儿自我中心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自我中心化是幼儿自我中心产生的心理原因
“孩子到了2-7岁时,自我意识已经发展起来,开始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事物,但还不能分清我与物,我与他之间的关系,以为自己的认识就是别人的认识,不能意识到对同一事物别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一切均以自己的观点为准。”
就像听过的一个小故事:家里的电话响了,妈妈在做饭,就让4岁的安安帮忙接一下电话。安安拿起电话,原来是爸爸打过来的:“喂,是安安吗?”安安点了点头,没说话。爸爸没有听到说话声,感觉应该是安安,就问:“安安,妈妈在吗?”安安又无声地点了点头。爸爸又问:“安安,让妈妈接一下电话好吗?”安安再一次无声地点了点头,然后去厨房叫妈妈听电话。
故事中的安安还处于从自己的角度认识事物的阶段,他接到电话之后,只想到做出自己的反应,而没有考虑到电话那头的爸爸是看不到他的动作的。虽然这是孩子现阶段的年龄特点,成人不应该进行批评和指责,但是应该加以适当的引导,以免孩子的自我中心化,变成真正的自我中心。
应对策略: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往往要比严厉斥责、消极惩罚效果更好,其实孩子们都是懂事讲理的,关键在于成人为其树立的榜样,对其进行的引导。
正如我们班的俊俊,初入学时,她是一个内向甚至有些孤僻的孩子,不管是集体活动还是分散游戏,她都时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时而安静,时而会发出怪叫。当我看到这样的情况时,第一反应便是与其母亲进行交流,了解到俊俊在家中没有玩伴,即使是过年的时候许多亲戚朋友在一起时,俊俊也不会向她们打招呼,而是默默地坐在一旁。经过一定的了解后,我在一日活动中也尽可能地多关注俊俊,在俊俊大声嚷叫时,我不会严厉斥责她,而是会说:“原来俊俊喜欢唱歌呀,那我们有空一起听你唱歌吧。”俊俊听了之后眼中充满了期待,原来她如此热爱唱歌。经过几次给予她表现的机会,俊俊也逐渐地变得开朗起来,也慢慢地愿意与同伴和老师进行互动,在俊俊取得一定进步时,我便会奖励她一个小小的粘纸对其进行鼓励,对其他孩子亦是如此。渐渐地,俊俊变得眼里有其他人了。
二、祖辈的溺爱是幼儿自我中心产生的重要原因
我们班的小泽每天都会带许多玩具来幼儿园,在自主游戏的环节中,他往往会找一个没人的桌子进行独自游戏,当有其他孩子想与他一起进行游戏的时候,他会把自己的玩具抱得紧紧的,并且意图将同伴“赶走”。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们了解到,小泽的父母平时工作很忙,小泽每天的吃穿住行都是由姥姥一手负责的,由于隔代的补偿心理,小泽的姥姥会满足小泽的一切条件,而且常常会给小泽灌输“不要被别人欺负”的思想,导致小泽不愿与同伴交往,产生自我中心的现象。
应对策略: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小泽的情况其实也是普遍的情况,所以我们针对这一类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及时的沟通,并且在教室里创设了相关的情境:儿歌、绘本图片、孩子们分享玩具时的照片,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学会分享、愿意分享。
除此之外,我们十分注重游戏中的及时交流,比如有一次,俊俊没有带玩具,坐在位置上默默地擦眼泪,我刚想走过去安慰她,露露和依依已经拿着玩具走向她,她们一个拿纸巾帮俊俊擦眼泪,一个邀请俊俊一起玩玩具。看到这个画面,心里感觉温暖极了,及时地对她们进行了表扬,并在游戏后向全体孩子说了这件事情,让大家感受到分享玩具的温暖。
三、父母的错误教养方式是幼儿自我中心产生的原因
在某天临近午睡环节,隔壁班级传来了一个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声,经过了解,原来是老师的“要求”又让小瑶不满意了,为了保持午睡准备的有序性,老师采取了分组进行准备工作,考虑到昨天先请了第一排,于是今天先请了第三排,这让第一排的小瑶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哭着喊着说:“凭什么我最后一个,我不要做最后一个。”后来经过老师持续、耐心的疏导,才平静下来去睡觉。
“万事争第一”似乎变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父母在平时的教养过程中过于注重孩子们的能力,将这一思想强加于孩子,这会在无形之中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从而忽略了团体意识、集体秩序,导致孩子自我中心现象的产生。
应对策略: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而不是得不到第一就产生负面情绪,这不仅仅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导,还需要老师对于孩子的正确教导,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入了各项有趣的小竞赛,并找出每个孩子在竞赛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让孩子知道进步比成功更加重要,与此同时,也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小结:教育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它不仅涵盖了孩子们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更囊括了孩子们的品性、心理健康等等,只有通过家园的及时沟通,家长的及时配合,教师采取一定的教育手段,才会让我们的孩子获得更好的、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