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一、幼儿感恩情感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镜头一:
早上a小朋友出门,妈妈拿着茶叶蛋在后面跟着。到了幼儿园门口,家长让a小朋友坐在小椅子上,自己则蹲在地上为孩子剥蛋壳,然后喂孩子吃,这时孩子说:“妈妈蛋黄我不要吃的,你吃吧。”家长赶紧把蛋黄放在了自己的嘴里,把剩下的蛋白喂孩子吃。
镜头二:
上小班b小朋友,冬天的早上,孩子穿的严严实实,老远就看到奶奶半弯着身子背着小孙子来上幼儿园。走到门口时,奶奶累的直喘粗气,我赶紧走过去一边把孩子抱下来,一边说:“奶奶年纪大了,以后上幼儿园就拉着奶奶的手一起走,好吗?”我一边说一边向奶奶示意,然而奶奶却说:“哦,不是她要我背的,是我自己想要背她……”
镜头三:
一天,户外活动回来,小朋友们喝水的喝水,上厕所的上厕所。突然听到小朋友大声的叫:“章老师,c小朋友小便拉在裤子上了。”于是我赶紧找了条裤子,因为是冬天,怕孩子动作慢,会着凉,于是我蹲下来帮他把裤子换好。但孩子却连一句“谢谢”也没说,管自己跑了。
案例分析:
镜头一中 a小朋友说:“妈妈蛋黄我不要吃的,你吃吧!”听到这句话,心中便会有隐隐的不快,难道只是孩子不爱吃、吃不下的东西才会想到给妈妈吃吗?当他们在品尝美食时就不会想到要与妈妈共同分享吗?
镜头二中 b小朋友正在享受长辈们献给他的“孝心”。习惯成自然,时间久了,一切都成了理所当然。而镜头中奶奶也没意识到此举对幼儿的不良影响,将这种过分的保护行为当成自己的享受。
镜头三中 c小朋友在他的潜意识中认为既然在幼儿园生活,老师所演的角色就相当于家庭中的父母,所以不管老师为他做什么事情都是应该的。
以上三个案例虽描述的是不同的事件,但能折射出一个共同的社会道德问题:我们的教师、家长忽视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我们的孩子只知索取,不知给予,缺乏“感恩”意识。幼儿期是形成良好情感的主要时期,我们应十分重视在其幼小心灵播种爱的种子。
那么,造成幼儿感恩缺失现象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一)家庭因素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重智轻德,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回报是他们长大以后的事。事实上爱就像幼苗一样需要家长从小细心呵护培养,孩子只有付出过爱,才能体会到爱,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才能感受到满足与快乐。
(二)社会现象 在生活中看,人们可以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找个空位,在公车上抢位子。为了看一出好戏,不顾形象的站在凳子上、桌子上,或在拥挤的人群中推挤着。这种种的社会现象都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另外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攀比的心理也油然而生。孩子们从中学到的则是更高的追求和享受,相互攀比现象日趋激烈,哪里还会懂得该知足、谦让、回馈呢? (三)幼儿园教育 在幼儿园德育教育中,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不够。不能使幼儿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和感受其行为的真正意义,做到知之而行。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还需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在亲社会行为上,真正要给孩子做到表率、榜样的作用,还要不断努力。 (四)幼儿年龄特征 幼儿年纪小,许多事情没有自己的主见。很多体验与感受都来自与大人的观点态度以及对社会的模仿。好动好模仿是孩子的特性,不管是好的坏的,只要他们感兴趣就会去学去做形成固定的行为方式,因此无意中也养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惯。
二、家园携手共播撒爱的种子
怎样才能让孩子知道感恩呢?首先要做的是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一)教师以身作则,在行动中感染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时时关心孩子,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经常将“你好”“谢谢”挂在嘴边,孩子帮我分发点心时,我都会说:“谢谢。”于是午餐,我帮孩子们盛饭、盛汤时,孩子们上厕所,我帮他擦屁股、整理衣裤时,也会听到他们说:“谢谢。”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了感恩意识。 (二)家园共同携手,在实践中影响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相信有很多人都曾为这样一则公益广告而深受震憾:妈妈为年迈的奶奶洗脚,孩子受到感染,用稚嫩的双手为妈妈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我来帮你洗脚。”可见,父母的影响是深远的,有时,家长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響。要让孩子们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父母首先就要尊老爱幼,给孩子们树立榜样,用自身行动教育孩子懂得爱,经常引导孩子孝敬长辈、感恩他人。 1.在亲子游戏中学会感恩
孩子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在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我当妈妈”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抱着一个“皮球”走路、吃饭、睡觉、上厕所,等等,使孩子们真切地体验到当妈妈的不易,妈妈的辛苦,从而懂得体惜妈妈,学会感恩。2.在亲子故事中感受感恩
“能温席,小黄香,受父母,义深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挑桃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优美的道德文化世代传承,应让孩子在古老的文化中受到启发,并利用励志《孔融让梨》《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这些经典故事,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唤醒幼儿心灵深处的善,使孩子在故事中受到熏陶,促使幼儿感恩情感的形成。 3.在节日中体验感恩活动
如在清明节时举行扫墓活动,让幼儿知道今天幸福的生活是革命先烈欲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培养幼儿对烈士的敬仰之情,懂得感恩。在母亲节、父亲节这两个特殊的日子里,教育孩子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可给孩子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如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这些形象而具体的活动,幼儿能正确对待帮助他的人,学会知恩图报。
三、注重自理能力培养,奠定感恩教育基础
一个人如果生活不能自理又何谈帮助他人、感恩他人呢?因此,教师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些机会,如:擦桌子、扫地,自己穿衣服、系鞋带等。
感恩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润物细无声的爱的渗透远比亡羊补牢似的情感补偿要有效得多。培养感恩情节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让我们营造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恩氛围。这样,我们的社会将形成一个互爱、互助、文明、友善的大圆圈,我们会感到世界因这样的息息相通而变得格外美好!让我们一起对美好和谐的社会心存期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