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其根本性的存在,是促使其持续繁荣复兴的根基,也是建立一个国家的基础。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根据现在的社会情况就要求社会给予大学生高度重视。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新时代大学生我国文化更加认同,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大发展、大变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更明显,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基本内涵
确认、掌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定义,首要的便是要掌握文化、自信各自的定义和文化自信的内涵,如此才能深入、透彻了解大学生文化自信基本状况。
1.文化的概念
著名文化学者张岱年指出,文化是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总和,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成就在处理人类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活动方式。人类延绵不绝发展至今,文化是其赖以生存的纽带,文化繁荣的过程和人类活动过程是密切相关的。陈万柏、张耀灿认为“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间断的创造和积累起来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了自然的生成物以外一切事物。狭义的文化则是指文学素养、科学知识和社会语言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无形的精神产品。”
2.自信的概念
对于自信的概念一说,国内外是众说纷纭的,因学者所关注的点不同,自然对于自信定义层面的认知也不尽相同。多数研究自信定义的学者总是先以自身的研究目的为出发点,从不同的角度对自信的概念进行界定。自信定义的解释无疑是一条基本准则,即对自我认识的坚定认可。真正要解读自信需从多方面下手,但简而言之,自信即对自我的信任,相信自身的能力和价值。
3.文化自信的概念
文化自信是在理性认识之上的并且对精神成熟的一种肯定,是在文化上高度了解的表现,它的目的就在于要实现文化的自强。不论哪个国家、民族、政党都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有认同感、自豪感,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要充满自豪感和依赖感,对外来文化要接受他们好的一方面,摒弃其中的糟粕,也要放眼望去未来的有益文化,要勇于追求先进的未来文化。我们要对传统文化充满自觉和自信,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二、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原因
新时代我国大部分大学生普遍欢迎传统文化,并且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积极的表现
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到国外出现“中华文化热”,都在影响着新時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都使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认同。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积极方面首先表现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持肯定的态度。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年,有着丰富灿烂的历史,大学生能够着眼于本土文化的吸收与传承自然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其次是对西方文化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对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多数大学生还是能够站在辩证统一的角度去看待的。大学生群体同样要能正确看待自有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要能够做到文化汲取、摒弃的准确取舍。最后表现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认同的态度。新时代大学生要树立起高度文化自信,确保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路的繁荣复兴。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世界文化类别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能够促进世界文化大繁荣的中流砥柱。
2.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不足的表现
(1)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
中华民族能够经久不衰地发展至今,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倚仗于其强大传统文化的依托,但不容乐观的是,仍然有部分大学生尚未正确认识这一点,要知道,小分的大学生观念的扭曲便可能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群体正确认字结构的训练,避免由于大学生缺乏文化自信,导致我国向信心不足的局面发生。
(2)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的认同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新时代大学生其生活深受文化冲击,大学生对许多西方的生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大学生群体的认知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对于那些崇洋媚外的不良风气不应提倡,正确对待、有取有舍才是正确的方式。
(3)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不够
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文化建设和传承的后继人选,我国先进文化的发扬光大仍然需要靠其去实现。由于现当代的文化开放性达到前所未有,许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认同度不高,文化自信的树立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3.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不足的原因
(1)社会原因
第一,市场经济的实用主义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学生在个人和团体关系的妥协中,总是习惯于将自身的利得放在首要地位,而对集体利益有所忽视。第二,文化渗透大大阻碍了我国新时代大学生群体高度文化自信的形成。文化开放、交融本是好事,但一些图谋不轨的外来文化宣扬者试图将我国趋同化,这是万万不可取的。第三,多元文化冲突导致了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危机。大学生尚未形成完善的价值体系,这就容易影响他们对新时代主流价值的认识。
(2)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学生人格、性格等多方面的培养有着难以颠覆的作用力。首先,家庭文化的气氛对学生早期文化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其次,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文化自信产生影响。有的家长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屑一顾,直接引起新时代大学生一味的崇洋媚外,导致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最后,父母对文化的态度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影响。父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形成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3)校园因素
校园是学生们交流、学习的圣地,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此达到顶峰,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理应得到更高的关注度。学校的课程设置中的选修课是学生学习先进文化的手段之一,许多大学没有开设相关课程,从而缺失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另外一些高等院校对学生的政治文化教育的忽视导致新时代大学生匮乏的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在生活中的实践。第三,社会文化活动不符合部分学校文化实践的要求,这就使得传统文化的实践没有可持续性发展,难以对民族文化学生达到高度的自信。
4.自身原因
一是学生本身没有心理成熟度。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他们中的一些人仍然盲目的對待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缺乏信心。二是学生自身没有传统文化知识。新媒体和网络时代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们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较少。三是学生本身主动追求非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包含着许多消极的因素和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弱化了新时代学生们追求主流文化的意识。
三、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
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基,大学生群体在这个关键的当口,应该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通过社会引导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社会是影响学生对自身文化信心的重要环境。社会对新时期学生文化信心的影响主要来自社会媒体、社区组织和社团。首先,我们应该利用媒体宣传传统文化和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应该加强建设互联网等新媒体,让学生们加大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特色文化书籍的了解。其次,我们应通过社区活动来传播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充分利用尖端的社区平台,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而加强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2.通过家庭熏陶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家庭也是学生了解新时代传统文化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良好的家庭氛围来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家长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父母必须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父母预定有利于学生的书籍、报纸和杂志,而学生可以通过书籍、报纸和杂志迅速学习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其次,父母本身必须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力量,在意识形态上认同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3.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不仅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应当接受文化教育。积极在校园内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树立起文化自信。首先,要从思想政治课程入手,通过公共课程使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坚定不移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其次,我们必须将各个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创建传统文化的选修课。根据不同学科提供不同的选修传统文化课,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课程。
4.通过自我教育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除了高校等外界的帮助,大学生群体自身也要积极努力地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广泛涉猎各方面文化知识,利用互联网、音像图书等等资源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储备,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此外,大学生还应当积极投入各种文化活动中,通过文化活动将自己所学习到的文化知识展示出来,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文化,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解,进一步培养兴趣,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能够在大学生心底扎根发芽。
四、结语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增强民族文化的实力,充分发挥文化在社会中教育人民、贡献社会的作用。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因此,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其培养,是深入解读十九大精神的基础,是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将国之兴衰成败视为己任的最好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页。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1页。
[3]杨静.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浅探[J].文教资料,2018(12):55-56.
[4] 刘晔.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河南教育(高教). 2019(03):66-68.
[5] 代丽佳.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 山海经. 2019(06):30+61.
[6] 张珍,潘翠兰. 基于文化自信培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思路[J]. 广西教育. 2018(07):43-46.
[7] 桂姗.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祖国. 2017(22):164-165.
[8] 库尔班·喀斯木. 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东西南北. 2018(13):186.
[9] 齐梅. 论文化自信视域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S1):234-236.
[10] 戴志,张京州,张慧玲. 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18(05):224-227.
[11] 杨雨婷. 基于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09):77+85.
[12] 王玉婧. 新时代中国大学文化自信的新境界[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07):142-144.
[13] 邵梦柯,刘启会. 高校教育对“文化自信”的落实探析[J]. 智富时代. 2019(03):199.
作者简介:赵小华,女,1997年生人,汉族,山东临沂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