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专业目录下高职会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

2022-04-18 18:13凌世寿肖岚岚周冰
职业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职会计课程体系大数据

凌世寿 肖岚岚 周冰

摘要: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了会计行业的深刻变革,对会计人才能力提出了新需求。新专业目录下,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满足现实市场就业的需求,也要为人才的长远发展作准备。文章结合高职会计人才就业特点,既考虑传统,又前瞻未来,以大数据背景下培养复合型会计的视角,从会计专业群的思路探讨会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框架和改革路径。

关键词:新专业目录;高职会计;大数据;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3-0028-05

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其出发点是为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适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体系。其中针对财经类专业目录,为对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等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如原会计专业调整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原财务管理专业调整为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原税务专业调整为财税大数据应用专业,而这些专业新名称的共同点就是加了前缀“大数据”,而且都是高职院校中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本文仅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柳职院)会计专业群为例,就大数据视角下如何按照职业教育新版专业目录统筹协调这些专业之间的关系,优化专业结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跨界人才,以适应新技术及新产业的变革进行探讨。

一、数字经济对会计人才的新需求

(一)数字经济催生会计新岗位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迅速崛起。有关分析报告显示,到2022年,中国GDP65%以上将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数字经济的新形态,促使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向数智化转型,并由此催生会计新岗位。据我们对38家企业财务部门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数据分析、数字化管理、业务财务、共享财务、战略财务等新技术相关岗位以及具有大数据思维和风险防控意识的资金管理、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传统岗位成为未来三年需求量较大的岗位。这意味着,新的变革使得低端的会计人员面临淘汰的威胁,而新技术会计岗位人才成为社会的新宠。

(二)数字经济对会计人才能力提出新需求

在组织对38家企业进行问卷调研时发现,在问及“数字经济对会计人才能力需求”时,100%的企业选择了“熟悉业务流程,具备业财融合能力”;92.3%的企业选择了“具备大数据挖掘、采集与分析能力”;76.9%的企业选择了“具有智能财务管理与决策能力”;而选择“能胜任财务共享平台操作”和“具有跨部门沟通协调能力”均占到61.5%。由此可见,对于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业财融合能力”“大数据管理能力”显得极其重要,而“智能财务管理与决策能力”“财务共享平台操作能力”“跨部门沟通协调能力”同样不可或缺。通过调研还发现,随着技术进步与财务环境的转型,约70%的企业财务工作已由原来重核算转向了重分析管理决策,具备“讲诚信、精核算、晓技术、熟业务、善分析、会管理、通金融”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更能赢得新技术变革的挑战。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财会相关专业对于专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在传统技术与新技术变革交织并存的形势下,有些高职院校不可避免地在人才培养方面迷失了方向,主要表现在: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符

当前,会计行业处在传统会计与智能化会计新旧交替的时期,一些小微企业会计工作模式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手工会计或电算化会计,而一些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则大部分使用了智能化会计系统、共享财务系统。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就业于中小微企业,导致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仍然聚焦于为中小微企业培养核算型会计人才,表面上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但发展潜力低。另一方面,有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过高,大部分课程设置过于前沿,忽略了会计核算基本功培养,导致这类人才就业的适应性差。

(二)未按专业群来构建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不清晰

通过调研得知,部分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仍然各自为政,按单个专业来考虑课程体系的设置,导致教学资源未能充分共享,学生的跨专业复合能力低。而有些高职院校,虽然从专业群建设层面构建了人才培养逻辑,但未能有效地厘清专业群各专业之间的关系,专业群建设缺少价值逻辑顶层设计,导致各专业之间的核心能力培养区分仍不清晰。

(三)专业课程体系未能与复合型跨界人才对接

一是新技术课程设置不足。有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仍旧比较传统,缺少对新技术课程的融入,导致培养的人才适应性低。二是人才培养技术复合度不足。尽管开设了如“大数据基础应用”“财务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类课程,但技术赋能课程仍存在主线不清、技术与财经业务场景融合度不足的问题。三是人才培养业务融合度不足。尽管“业财融合”己成为共识,但会计专业课程与企业商业模式、业务场景仍旧存在融合度不足的问题。

三、新专业目录下会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按培养数智复合型会计人才的思路组建新专业目录下会计专业群

按照新版专业目录,柳职院有“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及“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十四五”期间将要规划建设“财税大数据应用”“金融服务与管理”新专业。这些专业均属于新专业目录中的“财经商贸大类”,属于服务于产业链价值管理的范畴。因此,会计专业群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的需求、人才结构的需要及专业的定位。

1.按照服务于企业“价值链管理”的不同側重点构建新专业目录下智慧会计专业群

服务区域经济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高职会计专业作为服务于企业价值链管理的专业,同样需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战略,以提高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度。柳职院位于广西和西江经济带重要的工业基地柳州市,该市“十四五”期间以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建设万亿现代制造城为核心任务。因此,柳职院会计专业群要对接柳州市万亿现代制造城产业链,聚焦先进中小制造企业“价值链(资金流)管理”,在数字经济时代要求下,按照“服务产业相关,职业岗位互通,职业素养共通,技能基础相通,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及财会类专业服务于企业“价值链(资金流)管理”的不同侧重点,以“资金融通与风险控制—核算与监督—资金管理—税务管理与风险防控”为逻辑思路,构建“金融服务与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财税大数据应用”智慧会计专业群,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2.基于培养数字经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构建新专业目录下智慧会计专业群

财税工作关注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活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已由会计核算派生出了共享财务、业务财务、数字财务、智能税务管理、专业咨询等从事资产和资金管理、鉴证业务的高端专业服务。与此同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多的内联财务,外接金融,面向智能会计、智能财务管理、智能税务管理、数字化金融产品运营等一批新兴职业岗位群,具有数字化思维和数字专业技能的财税、金融跨界职业人才。经过分析与论证,柳职院会计专业群的组建是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核心引领、以“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为骨干、以“金融服务与管理”“财税大数据应用”专业为支撑,有效推动会计专业群向高质量发展,培养财务管理、业务管理、信息数据管理“三位一体”的会计复合型人才,进而助推当地中小制造企业财务工作的转型升级。

(二)按专业群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厘清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区别

人才培养目标是制定专业课程体系的指针,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是否科学,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会计行业仍处在传统会计与智能化会计交替的时期,且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就业于中小微企业,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到就业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其长远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既要考虑传统会计技能的培养,又要考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对会计人才的转型要求。经过调研和分析,柳职院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对接柳州市中小先进制造企业,面向生产性服务业,培养“讲诚信、精核算、晓技术、熟业务、善分析、会管理、通金融”的具有数字化思维和数字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智慧财经人才。同时,根据会计专业群各专业在财税工作内容侧重点不同,定位各专业人才培养的个性目标。

1.大数据与会计专业

该就业岗位群主要为会计核算岗、成本会计岗、数据管理岗、财务共享岗、智能会计岗,这些岗位的核心技能是核算与管理,因此,其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中小制造企业培养精核算、懂业务、擅分析、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

该就业岗位群主要为资金管理岗、业务财务岗、数据管理岗、内部控制与风控岗、战略财务岗,这些岗位的核心技能是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因此,其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中小制造企业培养熟悉财务业务,擅长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3.财税大数据应用专业

该就业岗位群主要为税务会计岗、税务服务与咨询岗、数据管理岗、纳税筹划岗,这些岗位的核心技能是税务管理与税务风险防控,因此,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中小制造企业及税务代理行业培养熟悉财务业务与涉税业务,擅长税务管理与税务风险防控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4.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

該就业岗位群主要为资金融通岗、理财顾问岗、客户经理岗、数据管理岗、数字金融产品运营岗,这些岗位的核心技能是资金融通与风险控制,因此,其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中小制造企业及金融企业培养熟悉财务业务及金融业务,擅长资金融通及风险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新专业目录下会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围绕上述以新版专业目录构建的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及各专业个性目标的要求,以“大数据引领、资源共享、业财税融合”为人才培养理念,柳职院会计专业群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是:

1.用专业群思路并按照“基础共享、核心分立、高层互选”的逻辑重构课程体系

(1)公共平台课。指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财税大数据应用、金融服务与管理四个专业共享的基础课程。按照“云物大智”环境下财经类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基础、管理基础和技术基础,分别设置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和专业共享课程两大类,其中职业素养教育是针对所有专业,突出培养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由“思想政治理论”“创新与创业基础”等课程组成。专业共享课程是在专业群内四个专业领域有共性的管理基础和技术基础课程,由“会计学原理”“经济法基础”“管理学基础”“金融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大数据应用基础”“数据分析与应用”等课程组成。

(2)专业方向课。专业方向课程是指在分析专业群内各专业差异性的基础上,根据四个不同领域的岗位工作侧重点建设的核心知识技能课程,用于区分各自专业的培养方向。其中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由“业财一体会计信息化应用”“内部会计控制”“智能财务共享”等专业核心课程组成;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由“投融资管理”“预算编制与控制”“大数据财务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组成;财税大数据应用专业由“税务管理与纳税筹划”“纳税评估与税务代理”“财税大数据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组成。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由“理财规划实务”“区块链金融”“金融大数据”等专业核心课程组成。

(3)专业互选课。指可供专业群内各专业互选和共享,为学生专业发展拓宽渠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复合型人才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课程。分别设置“行业会计”“创业企业运营管理”“‘互联网+’创新创业应用与实践”等课程。

(4)综合实践课。指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技能水平的实践课程。由“职业素养实习”“预就业实习”“职业能力测试”“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课程组成。

上述四大模块中的“专业共享课”“核心知识技能课”“专业能力拓展课”按照“双线(核算+管理)并行”,并融入新技术的思路设计相应的课程群,突出体现智能化会计趋势下会计专业群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型的需要(见图1)。

2.核算类课程和管理类课程并重,促进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背景下,基础的核算岗位将被淘汰,会计行业从“核算型”走向“管理型”将成为必然,但在目前会计工作新旧转型过程中,高职院校应针对高职财会人才就业的特殊性,对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策略应是“核算”与“管理”并重。如柳职院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仍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传统核算类课程,同时根据现代企业财会人才能力需求,在课程体系中加大对“管理会计”相关管理类、经济类、金融类等管理类课程的融入力度。

3.开设“业财融合”综合训练课程,重视学生“业财融合”能力培养

当前,在传统会计与智能化会计新旧交替的时期,加强学生的全局业务观、全盘会计观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业财一体化”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管理能力。因此,应开设“企业模拟经营对抗”“业财一体化综合实训”“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等综合实践类课程,培养学生的“业财融合能力”。

4.用大数据思维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大数据管理能力”训练

当前,传统会计与智能化会计并存。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重点是传统专业课程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应用课程融合的创新。如柳职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时,一方面,对原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企业纳税申报与纳税筹划”等传统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数据化升级改造,在各专业核心课程中增加相应的数据化分析应用教学模块内容,突显其“专业性”;另一方面,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大数据类的创新课程及融合大数据的会计专业课程,如新增“大数据应用基础”“财务大数据分析”“大数据与财务决策”等课程,融入大数据的升级课程,如“数据分析与应用”“智能财务共享”等,充分实现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5.课程设置注重专业方向性差异,以区分群内各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根据群内各专业人才个性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应注重专业方向性差异,以区分群内各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例如,柳职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开设“业财一体会计信息化应用”“内部会计控制”“智能财务共享”等专业特色方向课程;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开设“投融资管理”“预算编制与控制”“大数据财务分析”等专业特色方向课程;财税大数据应用专业开设“税务管理与纳税筹划”“纳税评估与税务代理”“财税大数据分析”等专业特色方向课程;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理财规划实务”“区块链金融”“金融大数据”等专业特色方向课程。

综上所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发展背景下,教育部出台新版专业目录,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搞好专业改革与专业建设以适应新技术的变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各高职院校会计相关专业都应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及院校实际情况,通过开展社会调研,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合力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合格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颖,凌世寿.人工智能发展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21(8):106-110.

[2]凌世寿.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基于企业会计人员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调研[J].广西教育,2020(31):64-67.

[3]徐姚.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7中):112-114.

[4]龚晓利.大数据战略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路探析——以S职业院校會计专业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1(1):80-85.

(责任编辑:刘东菊)

The Construction of  Accounting Major Group Curriculum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Catalog of Major:

An Example of Li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ING Shi-shou, XIAN Lan-lan, ZHOU Bing

(Liuzhou Vocal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xi Liuzhou 545006, China)

Abstract: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ve promoted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accounting industry, and new needs were put forward on accounting skills. Under the new catalog of major, the cultivation of accounting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ust not on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real market employment, but also prepare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ployment of the accounta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aper not only considers the tradition but also prospects the fu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compound accounting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al  framework and the reformation path of accounting major group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 new catalog of major;  accounting in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big data; curriculum system

作者简介:凌世寿(1965—),男,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物流管理学院教授、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高职会计教育、税务会计研究;肖岚岚(1985—),女,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物流管理学院讲师、会计师,研究方向为高职会计教育;周冰(1986—),女,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物流管理学院讲师、会计师,研究方向为高职会计教育。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XGZJG2018A008)

猜你喜欢
高职会计课程体系大数据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会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高职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