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 她用青春定格“太空之吻”

2022-04-18 13:45金文莉
企业文明 2022年3期
关键词:暗室交会神舟

金文莉

2011年,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在太空成功对接,在全世界热切的目光下上演了一幕完美的“太空之吻”;2020年,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世人目睹了这一幕壮观而浪漫的“太空牵手”;2021年,中国空间站“迎来送往”,实现“九战九捷”……中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背后是无数航天人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这其中,不乏巾帼女性的身影,她们肩扛半边天,在自己的岗位上闪闪发光,将人生理想写在苍穹之上。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五所(以下简称:二十五所)交会对接微波雷达项目主任设计师贺中琴,就是航天事业中的一名巾帼女将。从2002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算起,她与航天结缘近20年。20年里,她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融入实现航天梦的奋斗征程,倾心钻研一件事,那就是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的自主研发。作为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研制团队的第一名女设计师,贺中琴始终全心专注于交会对接微波雷达自主研发,逐步蜕变为一位有担当、有大爱的航天人,并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探月工程三期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研制优秀个人”、海淀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欢笑背后的艰辛记忆

贺中琴的相册中,保存着一张中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功后现场庆祝的照片。照片中的她,和团队队员高举握紧的手开怀大笑,洋溢着喜悦和幸福。回忆起微波雷达研制之初的日子,贺中琴百感交集。那是与时间赛跑、与困难相伴、与难题作战的艰苦岁月,也是突破自我、收获成果、见证成长的人生历程。

交会对接微波雷达,是空间交会对接中远距离关键测量设备,具有精确相对测量和可靠双向通信功能。两个航天器在太空实现“相遇”到“相连”,必须清楚它们的即时飞行状态参数,例如:飞行速度、相对角度和相对距离等。微波雷达测量出这些数据,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就可以计算出控制指令,指挥它们朝相遇点前进。

贺中琴是微波雷达研制团队第一名女设计师,也是第一批参与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产品研制的设计师之一。2007年,北航毕业后的她考上了航天科工二院的研究生。此时,二十五所微波雷达项目刚启动不久,她的导师孙武正是项目的总负责人。刚满24岁的贺中琴加入研制团队,一头扎进了产品研发工作中。

作为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当时的中国面临技术封锁,项目团队也是一穷二白。入所报到第一天,孙武就对贺中琴说,“咱们人手不够,所以每个人都要独当一面,你是女孩也不要娇气。”很快,贺中琴就被“委以重任”,独立承担微波雷达抗多径攻关工作,在北京六环外的暗室里一做试验就是半年。从方案设计到试验实施,每一步都靠她自己摸索创新,压力大时哭了鼻子,也只能仰起头把眼泪憋回去,回到崗位咬咬牙接着干,“不服输,就想着我一定要干好、干成。”当时的贺中琴心中没有其他杂念,只有一股向前冲的干劲。

暗室试验的环境比较特殊,为了隔绝外界干扰铺满了吸波材料,这让贺中琴和同事们没少忙碌。“当时条件有限,做试验的暗室只在墙上和天花板上贴了吸波材料,地上没有,所以需要我们自己购买和铺设。最麻烦的是,这个暗室只有一个门可以进出,极其不方便。”贺中琴说,“比如,我们每天进去的时候,都得把之前铺好的吸波材料挪开,最后进去的人再把挪开的吸波材料一块块重新码好。然后,接下来整整一天除了吃午饭外,我们都不敢再出去,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因为只要有人出去走一趟,就得再重新铺一遍,如果铺不整齐露出来还会影响到测试效果。”

由于吸波材料里填充了碳粉,贺中琴和同事们每天都像下矿井挖了煤一样,整个人黑乎乎的,就连手指甲也是黑的,用刷子使劲刷都刷不掉。

“记得有一次,所里领导来暗室慰问我们,看到我们一拨人黑压压地站在那里。所长突然大声问‘小贺呢,小贺怎么没来?其实我就站在里面,但脸、手、头发,都黑黑乎乎一片,完全认不出模样。”贺中琴笑着说,这件事后来也常常被大家当笑话讲。

由于加入载人航天工程研制队伍时间晚,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的研制进度又非常紧张,要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从原理样机到正样产品的整个设计研制历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贺中琴和研制团队立下了“咬牙也要挺进载人航天工程”的誓言。一群铮铮铁骨的航天儿女,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放弃了家人的温暖陪伴,开始了超常规的高强度工作、超负荷运转,这一干就是几年!“很难想象,一个团队,几年都在攻关,几年都在加班!”说起这个团队,二十五所时任所长既赞赏又心疼。

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7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二十五所微波雷达项目团队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礼。

军功章有你的一半

面对任务成功后接连到来的肯定、称赞和荣誉,贺中琴和研制团队在短暂而简单的庆祝后,又默默回到了工作岗位。因为在承担保驾神舟飞船对接任务的同时,还在同步进行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的研制。已成长为骨干的贺中琴作为主任设计师,承担了更重要的职责。

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微波雷达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远距离测量的唯一手段,新的应用领域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项性能的提高和功能的增加都成为横亘在项目团队面前的难题。贺中琴的想法就是拼了,管它什么难题,来一个解决一个!

为了实现精准交会对接,测角精度尤为关键。贺中琴和研制团队在电脑屏幕前通宵达旦地编码仿真,在粉尘飞扬的暗室里精益求精地反复验证,“白天紧张备战试验,晚上加班处理数据”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就是靠着这股拼劲和韧劲儿,通过创新采用的误差补偿算法,经反复试验验证,最终成功解决这个难题。

2015年7月,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微波雷达转入正样研制阶段,此时的贺中琴刚刚怀孕,孙武正总师和队友们都让她以肚子里的宝贝为重,但贺中琴放不下心里的另一个“宝贝”,一向风风火火的她一刻也没停下,写文件、做试验、开会研讨,眼见着肚子一天天大起来,队友们不得不一遍遍叮嘱她:“哎呀,你慢点,要记得自己是个孕妇!”

贺中琴女儿刚满一岁的那段日子,微波雷达产品面临重要节点。看着后续排得满满当当的30天,贺中琴分身乏术,只能忍痛给女儿断奶。晚上十点多回到家,听到姥姥卧室里传出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贺中琴也只能忍着眼泪一遍一遍默默地说“宝贝,对不起……”

一个月后,产品顺利通过验收,凌晨三点开完验收会的贺中琴,拿起手機,看见家人发来的一段视频,女儿张开双臂颤颤巍巍地走着,嘴里奶声奶气地喊着妈妈。从会议室出来的队友们兴奋地围着视频互相传看,有人问:“贺姐,是你女儿吗?真可爱,长得像你。”成为主任设计师以后,贺中琴一直都是团队的主心骨,压力再大、困难再多,她都是一副刀枪不入的模样,而此刻,她早已收不住眼眶里的泪水。

2020年12月6日凌晨5点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与轨返组合体成功实现交会对接,顺利完成月壤样品转移。这是我国首次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实现无人交会对接,贺中琴参与研制的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在此次任务中“首先捕获、稳定跟踪、精确测量、可靠通信”,完美助力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执行此次任务的3天前,4岁多的女儿问贺中琴:“妈妈,周六我要跳‘小手拍拍舞,你能陪我去吗?”贺中琴抱着女儿说:“妈妈这次工作很重要,不能请假,你周六自己去赢一个小盖章,妈妈去赢一个军功章,好不好?”嫦娥五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后,望着女儿纯真的笑脸和充满疑惑的眼神,贺中琴笑着说:“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就是夜空中的月亮,你抬头就看见了……”

航天人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在中国航天事业看得见的成功背后,是更多看不见的奋斗与付出。实验室里加班加点,微波暗室里挑灯夜战,高楼高塔上默默守候,茫茫荒漠里安营扎寨……每一步都真实记录了贺中琴和研制团队奋斗的青春。

说起贺中琴,来自二十五所的一名设计师满心钦佩,“大家都是普通人,有家庭、有父母、有孩子。贺姐的丈夫同是一名航天人,加班加点也是家常便饭;贺姐的女儿刚满四岁,常会期待着妈妈每天第一个到幼儿园门口接她……同为一名妻子,我能明白她对家庭的亏欠;同为一名女儿,我能理解她对父母的愧疚;同为一名母亲,我更深知她对孩子的不舍;同为一名航天人,我却敬佩她对航天事业的付出。”

贺中琴参与研制的微波雷达,自2011年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中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中,以优于工程总体要求的卓越表现首战告捷,此后的十年间不断优化升级,持续刷新减重、降耗、性能提升纪录,在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历次交会对接任务中始终表现优异。2020年,跨越38万公里实现中国首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2021年,持续助力空间站建设,导引天舟二号、神舟十二号飞船、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航天人的征程是星辰大海,我们的探索永无止境!”这是贺中琴一直坚持的理想,未来,也不会改变。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全战全胜的背后,是贺中琴和微波雷达研制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回首20年航天路,青涩懵懂的女孩早已蜕变为独当一面的航天女将。每当工作中遭遇艰难时,贺中琴总会想起刚工作时孙武正总师的话:“飞船只发射一次,我们的责任重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是她成长的动力,也是她坚守的信念。在探索星辰大海的征程上,贺中琴将始终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行动建功新时代、以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无悔青春、无悔航天!

(责任编辑:杨 梅)

猜你喜欢
暗室交会神舟
电波暗室工程的建筑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织交会”打造大朗样板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超高耐受功率暗室性能分析与设计
2019年,水交会来了!
全电波暗室性能测试技术研究
打开暗室之门
神舟十一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