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家大力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下,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性专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探索和分析,提出了在产教融合中,协同育人的问题和策略,并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展望。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要坚持以理论知识教育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文化育人;协同创新;研究
本文索引:刘金宁.<标题>[J].商展经济,2022(07):-106.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是产教融合的重要特点,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导致了企业与学生的矛盾问题,严重阻碍了校企合作的发展进程。本文从理论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的产教融合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协同创新思路及对策。
1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
1.1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
我国产教融合的实践主要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核心,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即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要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使他们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并能自觉承担起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和使命。产教融合是一种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形态,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着眼于对“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整体的协调性的提高。文化育人是指通过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和教学方式等改革创新,促进教师的职业化成长,使其成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同时也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我国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主要有三种模式,其中一种是由政府主导的“双元制”,即校企合作的双元制,即由国家财政拨款建设的基础设备,如实验仪器、实验室等,以及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课程,如工程设计与开发、技工培训、市场营销、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应用。
1.2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文化育人与社会的关系分析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专业技术教育,其主要教学内容是以实践性为主的课程设计,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实用型的劳动者。而在产教融合中,学校和企业的合作需要通过产教融合来实现,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更为紧密,两者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这种新的组织模式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但同时,由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一些行业的利益导向,使得用人单位对产教融合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重技轻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1.3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必要性
从产教融合的内涵来看,其是一种以产业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强调的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學校与生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职业教育体系。我国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产教融合的实质就是要把“人”放在首位,而不是把“物”放到第一个层次,这也就要求,在进行产学结合的同时要注重对“物”的利用和管理,使之成为高职院校的特色课程,从而实现校企的协同发展。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实施了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联合体,因此如何通过有效整合与协调,使其优势发挥到最大,并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一目标,这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
2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以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以文化育人的认识不足
文化育人是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行业文化、专业文化等方面的碰撞、融合和相互影响的发展集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育人模式,核心是质量育人。文化育人要以文化的形态营造教育的环境,以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情感陶冶、思想感化、价值认同、行为养成的非强制性教育手段的潜在方式,影响和实现教育目标的培养。有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没有真正将产教融合的意识融入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没有立足行业、服务区域经济、没有达成专业与产业链接,做到学习和创业、就业相结合,使得产教融合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2.2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体系不健全
首先,产教融合的目标不明确。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产学合作时,往往只注重对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导致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交流,造成了高校与家长、教师与市场的脱节,影响了师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人才的培育及就业。其次,校企共建的模式不完善。由于校企双方的角色定位不同,一方面,校企在开展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经营问题,另一方面也没能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使得两者的对接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最后,政府主导的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仍停留在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观念,而忽略“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同时,还未能建立起以“技能型”为主导的课程体系,这就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
3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以文化育人模式的构建
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真正的实践者,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效益的提升。
3.1 贯彻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以文化育人模式的原则
文化育人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方式。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以文化育人”的原则相结合,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其成为主导者,发挥主动性积极引导,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优势,促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引导,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其能够更好融入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为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突出职业性,同时要体现出人文精神,使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并能满足社会需求。最后,在评价体系上,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以对学生成绩的衡量作为重点,并将之纳入绩效评估中,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其工作效率,进而推动校企合作的开展和深化。
3.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基于产教融合的理念和实践,在推进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以“以文化育人”为核心,建立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依托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建等形式,构建起学校与企业双向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校企的有效衔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学校要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复合型师资力量,并引导其积极开展与职业岗位相关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增强专业认同感。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参加,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學校应注重对产学研的结合力度,将理论学习和实训相结合,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工作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最后,还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让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进而推动校园的和谐化建设。
3.3 完善以文化育人模式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课程建设
通过以文化育人的模式进行产教融合,可有效促进学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所以,学校应完善以文化育人模式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课程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中,共同完成课题的研究、讨论、分析以及成果的检验等工作。这样既能提高师生的积极性,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其更加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更多的知识储备,并且还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出校企的优势作用,将“以文化育人为”的理念融入于实际的教育教学之中,让两者的有机结合,真正意义上形成一种协同的创新模式。
3.4 建设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以文化育人的协同创新平台
为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以文化育人模式为核心的教育,学校应依托于产教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建立起以“双创”为核心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发展,促进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首先,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双创”平台,通过搭建“双创”的载体和平台,推动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其次,要构建基于互联网协同创新的模式与方法,在充分了解高职院校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建设出具有特色的网络环境,并对其进行有效整合,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最后,要加强校企的联合与沟通,将产教融合的理念融入校园的管理中,使师生的互动更加便捷,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并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两者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5 提高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服务质量
学校要想提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水平和质量,需要提高产教融合的服务质量,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共建的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其能够更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学校与产业的有效对接,从而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应积极推动“双创”的建设和实施,鼓励高校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进行联合,共同制定相关的标准规范,并对其成果予以奖励。学校要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一方面,要注重对年轻骨干的引进和培育;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工作中更有能力胜任本职岗位的要求。此外,还应重视对现有师资力量的整合利用,以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
3.6 增强社会支持力度
加强对产教融合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大对行业内的技术人才的培养投入,提高其专业技能,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优势,实现双赢。首先,在政策方面,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保障各方利益不受损害。其次,在经费的使用上,应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避免浪费。在人员的培训上,应注重教师的职业素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引进高层次的管理型毕业生加入当地的师资队伍中来,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建设。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探索和分析,提出了在产教融合中,协同育人的问题和策略,并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展望。坚持以理论知识教育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方金刚.高职产教融合以文化育人为内涵的协同创新育人探索实践: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例[J].商品与质量,2017(50).
王长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C].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上册),2015.
赵志强,张芬,吴倩.校地协同,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发展: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8(5).
崔治,肖卫初,邓海英.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J].中国冶金教育,2019(5).
李刚,郭再政,郭东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综述[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1(5).
蔡娜.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建设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1(8).
葛翠恩,邹冬梅,吕文平.深化产教融合助推企业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