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祖芳
《辞海》对“作业”的解释是: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从教学角度来说,作业就是为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活动。这种活动不是盲目、放任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引导下进行的。这种作业活动,按场地、作用、活动方式等不同,派生出诸如课内作业、课外作业、预习作业、巩固作业、拓展作业、实践作业等类别。
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众矢之的,原因复杂,但逃不开课堂教学这一关口。课堂教学目标任务涣散、贪多求全,“教作分离”,由此出现了作业链条长,“打包剩饭多”的“教体增生”现象,人为地把作业从课堂延至课后。笔者认为,教师要重视研究教材中的课后作业,通过破难点、落训点、设巧点、融整体等手段,形成有效的作业教学策略,实现减负增质的目的。下面笔者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从四个方面对作业教学策略加以论述。
一、突破难点
教师要在研究、分析单元教材编排的目标意图、选材题型、作业类型等前提下,先亲自“下水”,即不参照教学资料,自己先把课后作业做一遍。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涉水”中感知深浅冷暖,便于“上岸教练”。然后,教师再把自己做的作业答案与有关参考资料进行“对话交流”,取长补短,纠误堵漏。其中,对反映学生隐性学习心理过程的作业点,要投注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揣摩、解码。
如本单元的课文学习都提出了有感情朗读的要求,这是情感性美文学习必需的学习手段。那么,怎样才能以声传情、以声体文呢?教师要“备朗读”,要自我朗读感受一下是否合文意、体文情。高亢的、热情的、自由的、欣喜的语气,要融在朗读中,要有身临其境之感,“批文入情”是“备朗读”合格的标志。另外,教师还要根据文本学习需要,构想用什么朗读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学习内容。比如,是用范读、轮读,还是用分角色读、配乐读,还是几种朗读方式都用,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朗读中能获得语感的内化。
又如,《古诗三首》一文的课后作业提到“想象课中描绘的景色”,这是最容易走过场或产生假性学习的作业点,因为“想象”属于复杂的心理活动,似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备作业时,教师要先对文本进行绘景,即试着调动自己的表象,加工、改造成符合文本意境的景色图;然后再判断学生在学习中可能缺乏的表象积累,在备课时设计好有关直观的手段,如图片、影像、音频,以及富有形象性的直观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作业难点就是学习难点,往往是学习者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教师俯下身亲自动手动脑地去做作业,才能捕捉到学生学习中的堵点、痛点,才能更好地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盯牢关键
语文教学要关注语文要素,因为它们是构建语文教材训练体系的基石。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似乎是很宽泛、难以把握的东西,实际上,对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来说,这些语文要素训练都有它们的落脚点和关键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有其共性,如:把握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总分写法;等等。但也有个性,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语文要素训练要着眼于“体会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因为三年级上册对理解词句意思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在其他语文要素训练之外,此项训练被视为关键点。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作者对事物形象性、夸张性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物长势之速,以及早晨笼罩在雾中的仙境般的小兴安岭之美。教师可以换个词,让学生对比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如:抽出—长出,浸—泡。在引导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等直观手段,化静态为动态,化平面为立体,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词与意相契合的美好。
编者设计的课后作业仅是范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通过多次、反复的品词悟句的训练,建立起新的认知模型,以利于学生后续借鉴、仿效。
三、创意作业
纵观教材课后作业,多数是平实的命题,比较不容易唤起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做作业的动力。创意作业就是以反常的思维和做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生活化与趣味性,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如背诵古诗,可以设计为:听诗意描述背、看教师做动作背、竞赛背等。又如,摘抄一句自己喜欢的句子和大家交流,可以设计为:教师先交流。课堂上的口头作业,学生往往不知道怎么说,教师的示范十分必要。
学生感到作业负担重,往往是因为作业太单调,创意作业可以让学生感觉学习语文也是一件美好的事。对教师而言,求新求美也是事业追求的另一种境界和情操。
四、精心组织
教师对课后作业的理解、揣摩、加工等,是作业设计的“采购”阶段,精心组织备课作业就是“烹调”阶段。教师要在“作业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语文要素训练的精确度,谨防因贪多求全而拉长作业链条,人为增负。下面以《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的教学片段为例,分析精心组织“作业教学”的策略。
1. 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看完图片后,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析:直观把握整体感受,抽象概括总起句,为学习思路作铺垫)
2. 带着从图片中感受到的美感,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说一说。(完成课后作业第一题中的第二点)
用“西沙群岛的( )很美”“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有( )的( )”说一说。(完成课后作业第一题)(析:总述的形式,既贴合单元思维训练,又把握了课文主要内容)
3. 富饶中有美丽,美丽中有富饶,带着我们的语文情意,用朗读来表现西沙群岛的美丽、可爱吧。分组赛读2~5自然段,获好评的组将得到奖品。(析:分组赛读,集中时间、精力,在评比中取长补短)
4. 指导提升。注意朗读是否把握了愉悦、舒缓的总基调,以强弱松紧语气读出色彩变化及生物情状。(完成课后作业第一题中的第一点)(析:动态课堂,教师要凭足够的作业备课储备和教学机智,相机点拨)
5. 评价颁奖。海面、鱼类、鸟类图片(每组一張)既是每组的奖品,又是每组介绍西沙群岛的对象。(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介绍介绍我吧。出示小练笔图片,以“我是 ”来介绍图意,并当场用几句话写下来。(完成课后作业第三题)(析:把奖品创意与导游、自我介绍三者串成一线,融入读、说、写语文要素训练,学习思维连贯,目标集中)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城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