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和
扛着梯子的父亲
要穿过集市
中山装敞开着
小腿肚子上的毛沾着泥巴
熟人见了打声招呼
并热情地把烟夹到他耳朵上
准备出粪用的铁锨
挂在梯子的后面
刚买的地瓜苗挂在前面
今天要下到地里
肩膀上的梯子是要苫屋用的
夏天母亲将不会再抱怨
人越来越多
父亲扛着梯子艰难地行进
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有人提议父亲把梯子竖起来
顺便爬上去
看看天上的风景
而有人則叫他把梯子举过头顶
让火车在上面飞跑
他们嘲笑着父亲
小偷却趁机偷走了铁锨头
接着又顺跑了地瓜苗
甚至还替父亲把梯子扛着
顺手取下他耳朵上的烟自己点上了
一动不动的父亲
扛着一架虚无的梯子
像电影胶片一样
定格在拥挤的人流中
[三姑石赏评] 读罢全诗,总感觉诗人正在过一把当导演的瘾,在拍一个记录父辈一段生活的短片。
作为导演的诗人,把场景设在集市这一世间百态的集聚地,选择他最熟悉的、隐居其内心深处的父亲,还原或重塑他的故事。在道具选择上,诗人选择了一架梯子,是农家寻常生活,特别是登高劳作时必需的媒介。
在情节设置上,那就是扛着梯子的父亲要高调地穿过集市,让各色人等围绕父亲演绎百姓故事。
电影是靠画面说话的,诗人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扛着梯子的父亲穿着中山装,小腿肚子上的毛沾着泥巴,熟人把烟夹到他耳朵上,准备出粪用的铁锨挂在梯子的后面,刚买的地瓜苗挂在前面……活脱脱一幅生活的和谐图,或者说理想的图景。我们感觉诗人也沉浸其间,嘴角似乎也扬起来了,和读者一起等待看呼之欲出的好故事。
情节一:父亲扛着梯子过集市。对于这似有奇葩之嫌的举动,引起议论和特别关注乃是情理之中。“有人提议父亲把梯子竖起来/顺便爬上去/看看天上的风景/而有人则叫他把梯子举过头顶/让火车在上面飞跑”。这近似调侃与亵玩的情节,其实泄露了人们对未来有些缥缈的朴素理想,很真实感人。
情节二:也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小偷却趁机偷走了铁锨头/接着又顺跑了地瓜苗/甚至还替父亲把梯子扛着/顺手取下他耳朵上的烟自己点上了”。准备大展身手建设自己更加美好生活的父亲遭受了致命打击。在穿过集市的途中,他似乎已完败,被嘲弄之后被抢劫,满怀热情的父亲似已成泄气之皮球。这或许就是真实的生活,是许多父辈们的真实生活。
情节三:故事的最后一幕。“一动不动的父亲/扛着一架虚无的梯子/像电影胶片一样/定格在拥挤的人流中”。诗的最后一行都长着眼睛的,那里坐着一位父亲。作为奋斗者的父亲,其结果一直是挫败的,而失意的父亲心有不甘,肩上还是扛着一架虚无的梯子。作为观察者的诗人站在诗外,看见一动不动的父亲,依然扛着一架虚无的梯子。“剧终”两个字出现之前,荧屏上雪花没有发生之前,大幕里的父亲牢牢地定格在拥挤的人流中。
而音乐似乎也凝固了。
我们都在不停地目睹着我们的生活,我们都是我们生活的忠实演员。作为演员,父亲塑造了可敬、可爱和可亲的父亲形象,却又充满酸楚,是值得同情也让我们百般心疼的父亲形象。这一形象,无疑是成功的,也是历史的。
诗人完成导演工作的时候,我认为他哭了,晶莹的泪珠正折射着阑珊的人间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