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
案例描述: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室外的积雪已经从松软的状态逐渐变成了冰与雪的凝结体,重复往返,质地特别坚硬。很多孩子试图用铲、挖、敲、拍、钻等方式,但依旧没有什么效果,孩子们开始请求教师的帮助。在教师和孩子共同铲雪的过程中,很多刚被撬起来的大雪块就被孩子们一一搬走了,这些废弃的积雪块又成了孩子们手中的可变材料,于是我跟随孩子的脚步开始了定区域持续的观察,孩子们在对“雪”这一种游戏材料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收获呢?
镜头一 变废为宝
二宝和默默率先发现了老师撬起来的大雪块,俩人快步跑到雪地上,二宝率先把雪块抱了起来运送到旁边的空地上。其他小朋友也纷纷开始找雪块、运雪块,二宝自觉的站在运过来的雪块前环顾四周,当他看到浩浩费力的抱着雪块朝着自己的方向走来,便快步上前顺势接过浩浩手里的雪块并进行搭建。森森在远处发现了一块非常大的雪块,兴奋地高呼:“二宝,快来啊,二宝听到森森的召唤声后又飞快的跑去接应森森。之后,悦悦、浩浩、森森、琦琦这几个小朋友不断的寻找和运送雪块,每次二宝都会提前接应,顺利地与小伙伴完成雪块的交接和传递。
户外活动即将结束,二宝和同伴共同搭建的雪山也初见规模,正当小朋友陆续准备回班之时,帅帅和菜菜在没有征得同意的情况下兀自的爬上雪山,雪山上的雪块零零散散的掉落下来,二宝和同伴难过的大喊。
复盘讨论
教师:户外活动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宝:帅帅和菜心总爬上去,雪山会塌。
教师:为什么会塌呢?
森森:因为它不结实,我打算用水倒在里面,要是水不能把雪融化,那就可以成为冰。
二宝:可以把水倒进空隙里,雪块固定住,就变得更坚固、更硬实了!
悦悦:我们还需要雪夹、小桶、铲子来盛水。
镜头二 神奇“水泥”
孩子们开始按照自己的需求选取材料进行探索,二宝尝试用喷壶往雪块表面喷水,而后又朝缝隙里倒水;森森一只手拿着一块雪,另一只手用喷壶往雪块上喷水,然后迅速的将雪块放在喷过水的位置上并使劲的按压了几秒,自言自语道:“先把它喷上水,再把雪块粘上就好啦”;在用水和雪不断的混合尝试后,成功发明了水和雪的混合物,并把他送给了二宝。
接着,悦悦为森森搜集了一桶松散的雪,森森马上将雪倒在了铲子上,目测一下子倒出太多,森森又抓了两把雪放回桶里,二宝先拿出喷壶往雪上喷水,而后又将铲子直接放进水桶里,水桶里只有三分之一的水,所以只有铲子尖的少部分雪吸被水浸泡到。
森森:水也跑不到上边去呢?
二宝:我往雪上喷点水。
森森:往白色的雪上喷水。
二宝将冰雪混合物倒在雪块上,拿起雪块使劲地按压上去,确认雪块已经固定住后,二宝对我说:“高老师,你看这是我们用“水泥”做的”,身边的桃宝也顺势补充道:“水泥可管用了,水泥什么东西都能粘住。在之后的游戏中,悦悦寻找和收集松散的雪,森森制造“水泥”,桃宝运送“水泥”,二宝搭建,他们非常熟练的制造“水泥”。而后,在搭建的过程中,他们不断观察雪山的形状,好像“宝座”,又像“房车”,他们把雪山的中间挖个洞,又觉得像“火山”还像“轮船”,孩子们在不断的调整、再造中享受着游戏的快乐。
教师思考
基于孩子们的探究兴趣,我对他们进行了追踪和观察。通过持续的定区域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中看似重复的行为的细微变化,以及他们在游戏中不断“创造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小步递进的发展过程。孩子们在看似重复的游戏中不断调整游戏玩法和难度,创造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以自己的节奏小步递进地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我相信这是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游戏无法达到的。
一、追随脚步,支持幼儿无限探究
户外是孩子们天然的游戏场,而冰雪是东北孩子独有的游戏材料,孩子们能够及时发现雪块的游戏可能,并自己动手搜集材料。二宝在游戏中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行动力,他能够非常客观的分析同伴中每个人的优势。正因如此,他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小团队的核心人物,小朋友都自发的将雪块传递给二宝,他们之间形成第一次自然分工。之后,在制造“水泥”的过程中,形成了他们之间的第二次自然分工,是非常细致的一条龙制造模式。
二、预设材料,引发幼儿深入学习
我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因此在与幼儿互动对话中收集到信息和数据,并提前投放了雪夹、小桶、铲子、喷壶、刷子、轮胎、水等材料,为幼儿持续的探索和深入学习提供了多种可能。孩子们在不断的尝试中,思考和验证工具的适应性,以及工具和材料的之间存在的关系和必然联系。他们创造性的发明了“水泥”,通过不断的调整雪和水的比例、观察颜色的变化、以此来判断“水泥”是否调配成功。他们在一次次失败和成功中逐渐得出结论,那就是“白色是雪,灰色是水泥”。這种持续性的有力证明,也让我更加坚信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游戏家。
三、开放自然,解放幼儿游戏天性
正是因为孩子们对一种材料进行持续性的探究,使得他们对游戏材料的特性更加熟悉,而相对开放和自然的冰雪材料更符合儿童的天性,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更满足了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自然的游戏环境和愉悦的游戏氛围也为孩子们的自由发挥游戏潜能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教师支持孩子们发挥最大的自主性,也让“放开了玩”成为了现实。 在此过程中,教师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现问题一解决问题一获得经验”的过程、重复性学习的表现、游戏难度的自我调整、游戏材料的创造性使用等。这些发现,让我对儿童游戏的价值有了进一步认识,发现游戏中的学习无处不在,也改变了自己对儿童的固有看法。我想,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打开心灵去观察,带着好奇和尊重去发现和欣赏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从表面的观察逐渐向有深度的观察递进,发现更多儿童背后的意义,发现不一样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