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产电影开始进入现代电影意义上的飞跃阶段,其产生的佳作之多、质量之高,在现代电影史中占據一席之地。进入21世纪以后,国产影片继续在艺术领域不断深耕,从而产生了许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作品,在加强国产电影与国际影坛接轨的同时,也极大地扩展了国产影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近十年来,国产电影在追逐世界舞台的同时,反观自身的文化景致,推出了一系列聚焦中国村庄的作品,在书写模式上可以名之曰“返乡书写”。换言之,返乡书写成为国产电影制作历程中的一条潜流,它不仅存在于其它题材的影片制作中,充当推动情节发展的背景,还成为一种专门的题材,直接作为影片型塑的对象。这种现象显然不能采用“简言之”的叙述方式,而应该使用专文的形式加以探讨。从近年来国产农村题材影片的创作可知,返乡书写是这一时期电影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现象,因此下文拟从内容、艺术、价值三个层面探讨返乡书写的相关内容。
一、诗意回归:“返乡书写”的全新内容
内容是一部影片形成意义的重要元素,这在以乡村为刻画主题的电影中同样重要。只要牵涉到现当代社会,很多影片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乡村,但并非所有涉及都可以视为返乡书写。返乡书写中的“返乡”有两个指涉:一个是“返”,另一个是“乡”。只有以“返”回“乡”为重点的书写,才可以称之为“返乡书写”;如果只有“乡”而没有“返”,那么此刻的乡村只能视作故事发生的背景,无法构成独立的书写范式。
本文对于“返乡书写”的研究,只取以返回乡村为主要视角的电影作分析对象。通过对近年来涉及返乡书写的国产影片的分析,可以看出返乡书写存在两个较普遍的书写重点:一个是对乡村景物的刻画,另一个是对国家乡村政策落实情况的介绍。从功能意义分析,前者涉及的是艺术的范畴,后者涉及的是意义的范畴。可以说,最好的返乡书写是将二者融为一体的作品。电影《十八洞村》(2017)以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过程为背景,讲述了退伍老兵杨英俊所在的十八洞村村民全部脱贫的经历;从故事内容来看,《十八洞村》反映的是国家扶贫政策在乡村中的实施情况,影片并没有采用纪录片式的介绍语言,而是以杨英俊及几个堂兄弟生活状况的变化为线索,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展现了脱贫政策的成功。因此整部影片并不给人以索然无味之感,恰恰相反,因为人物形象的生动,以及故事情节的合理,整部影片在反映脱贫政策的过程中,相当顺畅自然,没有任何斧凿的痕迹。而从另一个书写内容来看,《十八洞村》还是一部非常富于美学色彩的大制作。十八洞村是湖南湘西的农村,这里风景如画,民风淳朴,因此《十八洞村》在拍摄过程中特别留意对这种美感的呈现,其中既有很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又有美不胜收的层层梯田和郊野风光。学者刘崇华在分析《十八洞村》的内容时,曾特别提到“文艺表达视野中的乡土、农村”“诗意乡土”两个观点[1],这正是对返乡书写内容的准确表达。
此外,还有一种返乡书写的内容也值得重视,便是对乡村人生存状态的描绘。在这一维度,影片《四个春天》(2017)以真实的小镇生活为背景,忠实又艺术地记录了导演父母的日常生活,他们生活在静谧的南方小镇,过着无比平凡寻常的生活,在诗一般的慢生活图景中,影片缓缓雕刻了一个幸福家庭近二十年的温柔变迁,以及他们如何以自己的方式面对流转的时间、人生的得失起落。对于呈现今天的乡镇平民的情感生活而言,《四个春天》的刻画堪称范式。就像影片中的一句台词所说:“日子里难解的答案,就去彼此身上找吧。”这种返乡书写,涉及到了人类情感的层面,与刻画外部景观或介绍乡镇政策等外部层面的内容有所不同。《四个春天》与《十八洞村》虽然同属返乡书写的模式,但仍体现出不同的艺术追求。《十八洞村》较注意个人生命与社会时代的紧密关联,在这种视野下,每个人都要与社会的变动建立逻辑关联,因此科学的政策反映到个人身上,便是其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四个春天》则较侧重于呈现生命个体(隶属于乡镇平民)的独特样貌,在这样一种视角下,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说《四个春天》是一种微观视角,而《十八洞村》采用的则是宏观视角。二者视角不同,因此返乡书写所呈现出的内容也有不同。
由此可见,近年来国产电影的返乡书写,无论是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描画,还是对风土人情及乡镇政策的刻绘,都展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同时也证实了导演和编剧的确在非常自觉地探索农村电影在表现方式上的创新。在这些影片中,农村的一草一木,一人一心都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注与呈现,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生活节奏飞速变化的时代,抽出闲暇来感受这些返乡书写,的确不啻于喧嚣中的一丝清凉。
二、审美体验:“返乡书写”的艺术特征
上文用了不少篇幅介绍乡村电影中返乡书写的内容问题,指出其重在刻画农村人物的情感、农村风俗与景色,以及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刻画并非枯燥的介绍,而是配合着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展开的。
谈到乡村电影的艺术特色,有一点是较为明显的,即多数农村电影善于使用景物变化的方式来呈现人物心境的变化、故事情节的推动,甚至整部影片的结局。《十八洞村》盛开的油菜花,预示着一个丰年即将来临;《四个春天》玫瑰花瓣的枯萎碎裂,象征着年华的逝去。在电影艺术中,语言主要是通过人物对白或幕后旁白的形式呈现的,而还有更多值得回味的意思是语言无法呈现的,就必须借助语言之外的要素。对电影艺术而言,语言之外的要素便是没有声音的景物刻画。想要领会这些景物所代表的意蕴,观众既要关注景物本身所代表的“本义”,又要结合景物要素出现的语言背景。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既捕捉到人物对白的意蕴,又彻底领会景物描写的用心。无论是《十八洞村》还是《四个春天》,都特别擅长利用间接语言行为,在这些影片中,这种“无声”的描写已经完全成为返乡书写的重要艺术特色。可以说,景物描写的暗示功能,在影片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利用。学者朱家玥在研究湘西民族电影视听语言分析的论文中,特意以《十八洞村》为研究核心,指出其中的景物描写“既以人民的视角塑造了大写的当代农民形象,又艺术化地再现了诗意田园”“影片借助大量的抽帧、转场、航拍等手法,将湘西苗寨田园牧歌般的诗意画境展现在银幕上,用鲜活的生命气息创造出浓厚的质感”。[2]这正是对间接言语行为的描述。
但是这种间接言语行为的艺术特色不仅在于暗示作用,还具有独立的美学价值。如上文所说,《十八洞村》的湘西梯田美轮美奂,《四个春天》的江南水镇风光无限,这些间接语言描写固然推动或反映了人物和情节的部分面貌,但它们本身也给观众带来一种超越功利的美的体验。间接语言行为的使用构成了国产影片返乡书写的重要艺术特色。在这种艺术方式的使用中,观众看到的是实实在在又美轮美奂的中国村庄。在这片承载了丰收,也经历了沧桑的土地上,人们看到了历久弥新,充满活力的新农村。而这些信息与返乡书写时使用的间接语言行为不无关联。在这里,可以看到艺术特色与文化信息的接榫,二者在返乡书写的过程中水乳交融,给观众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审美体验和观赏感动。
当然,近年来农村题材电影的返乡书写不仅只有间接语言行为这一种艺术特色。事实上,在不同的返乡书写中,可以看到不同的艺术特色,这是毫无疑问的。换言之,间接语言行为的使用,是不同乡村影片在进行返乡书写的过程中所共有的艺术特色。至于这个共性之外的个体艺术特色,学术界已有很多非常有益的讨论,例如学者王心明对《四个春天》使用的符号化影像进行分析[3],学者石佳昕利用接受美学对《四个春天》进行阐释[4],都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该影片不同的艺术特色,这都有助于更加专业地研究每部影片所独具的艺术特色。
三、纪录与写实:“返乡书写”的文化价值
衡量一部电影的成就,其文化价值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一部影片完成之后,它体现为何种文化价值,这是涉及文化评判层面的问题,也是所有影片都无法逃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在讨论近年来国产影片的返乡书写的过程中,自然也要探讨返乡书写所具备的文化价值。对于这一问题,下文将从三个方面阐释。
首先,近年来国产影片的返乡书写忠实地表现了国家利农政策的实施情况。作为农业大国,中国政府每年都会推出很多利农政策,以便于农业生产的规范运行。《十八洞村》高度精炼地呈现了国家在精准扶贫方面的成绩,这是学术界都公认的事实。2021年上映的由宁敬武执导的《千顷澄碧的时代》则以青年学子投身基层建设为主题,凝练地讲述了一位青年海归学者为脱贫而奋斗的基层生活经历,被观众誉为“银幕上的信仰之诗”[5];2022年上映的《欢迎来到瑜伽村》在选材上也别具匠心,影片讲述了在校老师卢文正响应国家号召到玉狗梁村担任书记,带领村内病弱的老人和妇女练起了瑜伽,提高村民身体素质,号召各家各户开始种植藜麦,发展生态农业。虽然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啼笑皆非的故事,但玉狗梁村最终摘下了贫困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瑜伽第一村”。在这些影片中,虽然人物是虚构的,但其基本精神和价值则是真实可依的,因此它们传递出的情感是可以跟观众互动的,也可以与事实相对接。从这一角度分析,近年来国产电影中的返乡书写既是艺术的,更是写实的。
其次,近年来国产影片的返乡书写还具有由小见大的文化价值。反映农业发展情况是返乡书写的重要环节,所以当返乡书写涉及农业发展的相关信息时,也展现了整个国家的发展程度。《欢迎来到瑜伽村》立足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将直播带货等引入电影,讲述了瑜伽村通过种植藜麦,并以直播形式售出,最终全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故事。这种情节看似是瑜伽村自己的发展经验,实则反映出农产品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销售出去已成为一种浪潮。《欢迎来到瑜伽村》的返乡书写具备以小见大的文化价值。事实上,这正是文艺批评理论中所说的“典型化”问题。《欢迎来到瑜伽村》讲述的农产品直播带货具有典型性,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销售模式。影片的创新之处正在于发现了这种典型性,并通过有趣的情节编排展现出来,让观众在观赏的同时,能够切实地感受到中国农业发展的可喜程度,进而也让观众对国家的总体发展情况坚定信心。对观众的影响,实际上都源自返乡书写所具备的由小见大的文化价值。
再次,今年来国产影片的返乡书写也代表了未来中国电影制作的一个走向。进入21世纪后,国产电影追逐与国际电影接轨,因此在选材上更贴近国际影壇的主流。一时之间,都市爱情、悬疑恐怖等题材较受欢迎,在这些领域中,国产电影确实产生了不少佳作。但随着国产电影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电影工作者开始意识到不能仅仅为了迎合国际市场,而放弃自身的电影发展之路。作为结果,越来越多的导演和编剧注意到本土文化中的潜在电影要素,而呈现中国广袤又富饶的农村题材,正是这一探索过程中的一大收获。在中国过去的文学作品中,农村往往是苦难的存在,逃之不尽的徭役、天灾人祸的摧残都曾是传统文学习惯表现的素材。21世纪以来,中国的农村发展踏上新轨道,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电影作为呈现日常生活的渠道之一,自然应及时地反映发生在农村的这一系列新变。
结语
通过对近年来国产影片的“返乡书写”问题的探究,可以看到返乡书写具备独特的表现内容,拥有重要的艺术特色,也可以呈现丰富的文化价值。可以说,影视作品中的返乡书写,为了解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变革提供了媒介和方式,通过这些作品的艺术化呈现,让观众见证了“村庄里的中国”。作为涵盖了电影艺术学、文化学、历史学、文学等领域的综合书写方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值得学术界加以更详尽的探求。
参考文献:
[1]刘崇华.乡土、农村与城市:三位一体构建《十八洞村》的故事世界[ J ].电影评介,2021(23-24):59-62.
[2]朱家玥.湘西民族电影视听语言分析——以《十八洞村》为例[ J ].戏剧之家,2021(11):156-157.
[3]王心明,徐明.纪录电影《四个春天》的符号化影像分析[ J ].教育传媒研究,2022(01):78-80.
[4]石佳昕.接受美学视域下纪录片《四个春天》的情感表达策略探析[ J ].视听,2021(12):128-129.
[5]徐南鹏.银幕上的信仰之诗——电影《千顷澄碧的时代》观后感[ J ].中国民族博览,2021(0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