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成 李先荣
(中共吐鲁番市委党校 新疆 吐鲁番 838000;中共伊犁州委党校 新疆 伊宁 835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创新宗教治理理念、完善宗教治理体制机制、改善宗教治理方式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推动我国宗教工作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推动宗教治理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将宗教治理水平提升到一个历史新高度。①于 飞.以制度优势推动我国宗教治理现代化[N].中国民族报,2020-01-21(00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注重完善宗教治理体系、提升宗教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遵循,为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宗教治理能力的内涵
宗教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但仅从精神信仰来理解看待宗教还不够全面,宗教组织、宗教文化与宗教活动等可以看作社会文化现象,同时也具有群众性的特点,其中,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政治态度、思想认识、社会责任等都需要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去关注。宗教治理属于国家治理的一部分,始终是多宗教国家处理好宗教问题、和顺宗教关系的关键。从社会事务的角度而言,宗教治理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部分。②郑筱筠.关于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教治理体系建设之思考[J].世界宗教研究,2019(05):48-53.宗教治理的主体、客体以及治理目标、方式等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治理体系,因而宗教治理能力主要是指宗教治理者运用多种治理方式来管理宗教活动的能力。具体来看,宗教治理能力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相关单位部门突出工作效能,对宗教工作、宗教事务进行保护、管理、引导、服务的能力。同时,从宗教自身来看宗教治理能力是其积极发挥内生动力,在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中,展现的宗教内部自我调整适应、自我规范、自我健康发展的能力。此外,宗教治理能力也是对社会各方力量的要求,多元化社会力量要协同配合,共同参与宗教治理、协同发挥治理作用,形成综合治理合力,达到宗教“善治”目的。
总体来看,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确保宗教始终坚持中国化的正确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五个认同”,是宗教工作的根本方向,是提升宗教治理能力的核心环节;着力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维护宗教领域的正常秩序,坚持独立自主办教,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解决好宗教商业化、利用宗教煽动渗透、宗教极端主义、宗教去中国化(逆中国化)、宗教网络化等问题是提升宗教治理能力的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提升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是新时代提升宗教治理能力的根本途径;各级各类宗教团体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宗教界依法依规全面从严治教,持续建设好适应新形势,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宗教工作队伍,是提升宗教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目标任务,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支持宗教界开展宗教思想建设、扩大对外正常交流和公益慈善等活动,让宗教界共同致力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致力于中国梦实现的伟大历史进程,是宗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当前提升宗教治理能力的中心任务。
(二)新形势下提升宗教治理能力的意义
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宗教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始终从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角度来看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2016年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夯实执政根基做好群众工作,从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从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维护国家最高利益等方面,明确提出宗教四个“关系”。可以说,宗教治理事关民族复兴、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①王斌元,冯桂林,董小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阈下的宗教治理[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4):3-9.提升宗教治理能力,全面推进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从宗教自身来讲,也是全面治理宗教突出问题,保障宗教界合法权益,促进宗教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1.新形势下提升宗教治理能力,是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作为特殊群众工作的宗教工作,要精心耐心细致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提升宗教治理能力,能够更好引导宗教组织、信教群众积极为社会服务,能够更好地把宗教界和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进一步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新形势下提升宗教治理能力,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理论方针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具体实践。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一切工作的保证,提升宗教治理能力,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理论、基本方针和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创新工作局面,引导宗教不断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推动宗教健康发展。
3.新形势下提升宗教治理能力,是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进我国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宗教领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对于宗教工作方面的新要求同时也摆到了我们面前,必须积极探索,了解情况,解决新问题,把握新要求。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复杂问题、突出的热难点问题以及现实隐患,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升宗教工作能力和水平,适应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目标要求。
(一)治理机制上。当前,宗教工作相关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大统战以及纵向到底的治理架构初步建立,宗教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模式作了重大调整并进一步完善,但当前宗教治理能力建设中一些薄弱环节和失衡情况依然存在。宗教的自我管理、监督能力不足;宗教治理中社会参与不足,宗教事务的社会化治理程度过低;宗教工作相关各部门、团体之间的权限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分工与协作有待进一步强化,齐抓共管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形成;其他一些部门单位对宗教相关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等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此外,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协同治理机制还有待加强。
(二)治理理念上。当前,综合系统治理、社会多元共治理念逐步树立,从单一的政府治理主体向社会多元共治转换。治理方式从单纯的行政管控向多元的管理引导服务转化的过程中,一些地方部门角色转换较慢,还不能适应新时代宗教治理理念。在如何看待宗教的问题上,一些地方和部门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导”的政策,有的过度放大宗教的消极作用,①王斌元,冯桂林,董小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阈下的宗教治理[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4):3-9.同时也有的片面夸大宗教积极作用,从而放松对信教群众、宗教教职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等。
(三)治理队伍上。宗教工作队伍,尤其是基层宗教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治理能力还有待提高。一是一些基层宗教治理干部对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认识不到位,对党的宗教政策和方针理解、把握不准,致使基层宗教治理工作推进缓慢、成效不明显;二是一些宗教教职人员自身接受国民教育时间短、学历水平低,自身宗教学识水平不高,同时,宗教教职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后继乏人问题较为突出,整体培养工作跟不上当前形势的需要;三是宗教团体处在反渗透颠覆、反煽动破坏、反分裂分化斗争的第一线,在综合建设、发挥作用方面还存在治理效能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基层宗教团体,部分存在缺场所、经费和人员的现象,导致正常工作开展受限,难以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治理实践上。当前,在宗教治理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法治治理方面,虽然新修订了相关法律,但在一些领域,如互联网领域宗教问题上,还需要各方进一步加强贯彻执行。同时一些宗教内部存在法治思维不足、法治理念不牢、法治实践缺失的问题。在政策引导方面,还存在“导”之乏力、“导”之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在文化引领方面,宗教中国化推进缓慢,宗教中国化持续面临威胁,如天主教受境外势力干扰的问题、基督教成为“西化分化”我国的突破口、伊斯兰教“三化”等问题突出,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等不同程度存在。
提升宗教治理能力必须紧盯存在问题,理顺各方职责,健全体制机制,树立多元共治理念,建设好相关队伍,发挥好各方作用,营造尊崇法治、各方协作的良好治理环境。
(一)加强制度衔接落实,健全治理机制
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健全的法规制度与运行机制做保障,要进一步健全宗教事务管理系列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清晰界定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细化治理的具体操作流程,明确对从事各类宗教活动的团体和个人的法律行为规定,建立健全治理工作考核与信息反馈机制等长效治理机制。完善宗教治理体制机制,要求宗教内部也要发挥自身作用,强化治理思维,针对自身突出问题,强化制度建设、完善自我治理机制。社会力量的外部监督有利于宗教由传统封闭性管理模式向现代转型,引导社会力量发挥宗教治理作用。同时,动员社会各力量来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宗教治理的成本。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要充分重视实践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益经验,才能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只有更加重视制度建设,并使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才能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宗教自律”的治理新格局。
(二)强化管理引导服务,树立治理理念
从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到强化引导、以服务促管理,体现了治理理念的变化。要树立双向互动、多方参与、共商共建的思路和理念,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治理过程中,社会各方以合作、协商、法治的方式处理涉宗教问题和纠纷矛盾,体现了现代国家治理理念。在不断强化党的领导同时,要树立管理引导服务的治理理念,树立正确有效的综合治理思维。一方面澄清模糊认识,各方要理性正常、客观辩证看待宗教,不能过分夸大其积极或消极作用,不能听之任之、变相促进宗教热或一味视之为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引导各宗教要兼收并蓄,扩大各宗教对话、做好思想交流;要促进各宗教之间、宗教内部和睦和谐,不能唯我独尊、固步自封,搞排斥和自我封闭。支持我国宗教同国外宗教开展独立自主、平等友好的交流。宗教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引导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为指导,始终坚持群众工作的理念,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宗教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持续做好服务管理工作。
(三)注重培育培养培训,打造治理队伍
宗教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复杂性、敏感性强,宗教工作干部队伍必须是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必须具有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素质和政治品质。一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加大培训力度,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到党的宗教理论方针政策,再到具体宗教知识的学习和群众工作能力提升,要全面增强宗教事务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治理能力,坚持把治理力量和工作重心下沉基层,推动宗教治理专业化,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二是抓好宗教人士队伍建设。通过多形式对宗教教职人员及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人员开展形势政策、法律法规、宗教领域知识等培训,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文化素质和宗教修养。三是抓好宗教团体建设。支持和指导宗教团体规范和完善制度建设,做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发挥好作用,这不仅是宗教工作和宗教治理的重要抓手,宗教团体自身也是完善宗教治理不可或缺的主体力量,是构建良性宗教关系、维护宗教和睦和谐的责任承担者和行动者,是联结党和政府同信教群众的特殊桥梁纽带。
(四)改善治理方式方法,营造治理环境
宗教综合治理体系包含法律治理、政策引导与文化引领,①董小琴.“宗教治理”话语中的“中国宗教”[N].中国民族报,2019-07-23(006).多维度营造治理环境,需要从法治、政策、文化手段出发。其中“法治”是关键手段和根本途径,必须提升宗教工作法治化治理能力和水平,把宗教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实现“依法治教”。全面提升宗教治理能力,需要强化法治建设,针对重点突出问题及时、科学立法,做到严格执法;提高执法主体执法能力,不断推进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培育和形成宗教治理良好法治环境,确保我国各种宗教无论公民信教与否都活动于法律框架之内,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义务一致;政策引导作为宗教治理的重要实践方式和具体内容,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教理论方针政策,强化政治引领,提高“导”的能力,做到“导”之方、有力、有效;对于打着宗教旗号煽动宗教极端思想,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要坚决依法依规打击惩处。在对各地区、各宗教具体的治理实践中,加强理论研究与实际调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探索出宗教有效治理的地方经验。文化引领是推进宗教中国化、实现宗教治理有效的重要维度,扎根成长于中华文明的沃土并枝繁叶茂的中国各宗教,在不断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中华优秀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红色文化涵养、浸润,走好宗教中国化道路,体现中国宗教的风骨气韵和风格特色。要加强宗教经学思想建设,深入挖掘阐释宗教中丰富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同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相符合、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经学思想理念,坚决抑制宗教中的消极因素,改革或调整宗教中不适应社会进步的内容,②范玉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J].新疆社科论坛,2013(03):55-60.坚决剔除不符合社会发展的糟粕内容,继承和发扬宗教中符合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优良传统,促进宗教自身健康发展。
总之,提升宗教治理能力,各级各部门、学术理论界和宗教界必须要强化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将其转化为宗教治理效能,不断健全治理机制,树立治理理念,打造治理队伍,营造治理环境,推动宗教工作创新发展,宗教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宗教治理体系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