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龙,王晓艳
(1.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天津 300384;2.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384)
学院首先对实验室内陈旧老化的设施和线路进行更新改造, 确保符合防火和用电的安全标准;并严禁私拉电线、插座,确保电器设备安全运行。
各实验室管理员负责试剂的入库,并使用学院药品登记管理系统进行药品入库和使用登记,建立动态台账,学院对所有化学试剂的使用实时监控, 所有化学试剂的使用及剩余情况一目了然;对于易制毒和特殊危化品,设立专门的管理员,实行“双人、双锁”管理,且危险化学品与公安局网络对接。
安全检查制度不断完善至今,在每周检查的基础上,建立不定期、随机抽查的安全检查制度。每周对实验室内仪器设备、药品台账、基础设施等使用状态进行检查,并做详细记录,对有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 跑冒滴漏等及时排除隐患;强化气体钢瓶的安全检查, 确保气体钢瓶位置固定,且标识明确、醒目。 同时,对各楼层应急设备如喷淋装置、洗眼器、消防设施等进行检查,确保做到位置明显、使用方便、定期维护。
导致实验室事故发生的条件通常可归纳为3类:化学试剂、仪器设备、操作者,人为因素导致事故的比例高达98%[1,2]。 因此,首先落实、明确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 学院对安全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系(中心)及进入实验室的教师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责任落实。 实验室标牌明确实验室负责人及相关领导责任人。 各实验室负责人根据自身学科和专业教学及设备器材特点,因地制宜制定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制度和应急预案,保障教学或科研顺利进行。 对于违反安全规范的个人、课题组或部门,进行必要经济或行政惩罚,让规范起到威慑作用。
实验室中活动群体为实验教师和学生,其安全知识储备以及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实验室安全[3]。 因此,师生每学期均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同时,增加实操性的培训与演练。 每年进行消防讲座与演练, 使师生有操作灭火器的机会,并体验逃生过程,提升培训实效。
同时, 实验教师将安全工作融入每次实验,如学生首次进入实验室再次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每次实验授课内容涵盖实验内容(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等)和安全内容(药品SDS、安全操作注意事项、产生“三废”量及浓度范围、收集及处理方式)。 这种授课方式,将安全逐步渗入每次课堂,不仅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规范学生的安全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如分析化学实验酸碱滴定,除实验内容讲解外,讲解盐酸SDS 内容,确保学生实验安全进行;废液碱液和盐酸标准溶液回收, 用作后续未知物分析实验,减少废液量。
大一新生安全知识培训通常安排在入学时全院统一进行,培训后进行笔试。 每学期实验课开课前,每个类型的实验室有一次集中的安全教育课。 持续改进后的安全知识培训增加线上考试环节,根据考核结果查漏补缺,在后续实验课中增加相关内容的讲解,确保安全培训实效。 安全知识考试内容也持续改进,从原有的仅考核危化品的性质及危险处置,逐步完善、改进,涵盖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安全标识、试剂存放、废弃物处置及应急响应等。
在进行安全教育后,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安全教育实效。 针对学生安全教育薄弱环节,如:大二学生安全意识较大一学生差,不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特点, 出现废液倾倒下水管道、废液混合收集等现象,安全知识考核在原有独立考核的基础上, 每次实验课学生的安全防护、规范操作以及废弃物处理均纳入平时成绩评定。 有期中考试或阶段性考核的实验课,安全知识考试内容列入笔试试卷。
学院开设的实验课程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实验准确度的前提下, 对实验讲义进行改进,在保证实验准确度的前提下,对实验所用试剂进行减量化处理,一方面减少药品订购量,另一方面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同时,部分实验进行教学改革,以未知废液为分析目标,进一步实现无机废液的二次利用。
对于实验室多年库存的普通闲置试剂,在全院内进行循环再利用。 对于无法再利用的闲置试剂,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根据其特点做到分类收集、存放,交给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实验室产生的废液收集于废液桶中,不同种类废液不得混装。 所有废弃物必须有明确的标签,标明成分,暂储存于废物中转站,定期交由环保局指定、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废液的存储、处理方式、处理量、处理人员等进行动态记录。设立集中处理日,处理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空试剂瓶集中收集存放,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实验室安全检查内容有待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建设时期,应积极关注高校实验室安全研究中的跨学科研究。如: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中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纳米科技等,在实验室安全领域,不同学科具有其自身特性,其中,生物实验对于生物感染更具敏感性。 因此,需构建、优化安全检查指标体系和量化考核办法,用于安全检查,内容应涵盖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宣教培训、实验室环境与卫生、水电安全、消防与逃生、防护装备、仪器设备安全、化学品安全等方面,同时,还应考虑到多学科交叉实验室的特点,挖掘潜在危险,进一步完善安全检查指标体系[4]。
研究生在实验室工作时间较长, 其实验内容、操作流程更为复杂,安全隐患更多。 由于实验室紧缺,研究生生活区和实验区并未进行显著分隔,部分师生长期在实验室学习工作后,安全意识松懈,侥幸心理严重。 部分研究生仪器设备使用技能欠缺,实验操作不规范,甚至出现简化操作、违规操作、无人值守等情况,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而对于每周的安全检查,部分师生敷衍了事, 个别实验室甚至出现关门拒查的情况。 因此, 如何有效加强研究生安全管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5~7]。
实验室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院安全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尽管目前安全培训由专职教师负责,但安全培训课程及内容均未独立设课,且授课方式为全院统一进行,授课方式和授课效果有待加强。 学生接受安全知识总体仍为被动方式,未来可发挥并鼓励学生团体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活动,如:安全主题知识竞赛、图片动漫展、微电影等,变强制灌输为潜移默化,让制度成为习惯[8~11]。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工作水平是一个学院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落实以人为本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使得近年来我院未出现任何教学安全事故。 目前,我院安全教育培训持续改进部分仍在进行。 总之,通过落实各项措施,加强安全与环保管理,贯彻绿色化学理念, 才能不断提升实验者的能力和素质,使其成为未来化工行业的合格从业者[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