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艳,步翠兰,程瑶,李玉婷
(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41)
安徽省是我国著名的茶叶种植与生产大省,出产以黄山毛峰等为代表的诸多享誉世界的名茶。早在2004年省政府就把茶叶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之一,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茶叶品牌建设 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关于做优做大做强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各地积极落实文件要求,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从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标准制(修)订工作和标准化组织建设等方面着手,狠抓茶园标准化、种植标准化和生产环节标准化等工作,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1-2]。
茶叶品牌的塑造离不开产品质量和茶叶标准,而标准贯穿于茶叶的整个生命周期,为茶叶的质量提升提供保障。近年来,安徽省茶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茶产业标准化工作也在此基础上不断跟进,其中标准化组织建设、标准制(修)订工作以及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快发展[3]。
近年来,安徽省茶叶生产企业及科研院所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参加各级标准化组织,组建安徽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群团组织等。
1.1.1 成立特种茶国际标准国内工作组
2010年3月,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标准制定工作组组建和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制定工作组组建和管理的规定》要求,同意成立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茶国际标准国内工作组,其编号为SAC/TC339/WG6,时任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宛晓春任组长。
1.1.2 组建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黄茶工作组
2015年12月,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黄茶工作组正式成立,负责组织开展黄茶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工作组正副组长、顾问主要由安徽省相关科研院所专家担任,秘书处设在安徽省抱儿钟秀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1.1.3 成立安徽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
2018年7月,由安徽省茶叶学会组织筹建的安徽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的成立进一步明确了安徽省茶叶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有力推动了茶叶各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4]。
1.1.4 注册茶叶类社会群团组织
201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明确提出了我国标准不仅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还包括团体标准。截至2022年1月底,安徽省在全国标准信息平台共注册茶叶类社会团体共计9家。
1.2.1 国家标准
截至2021年末,安徽省内相关单位参与制定并已经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有《茶鲜叶处理要求》《茶叶分类》等16项。另外,还制定了黄山毛峰(GSB 16-3490-2018)、六安瓜片(GSB 16-3486-2018)、霍山黄芽(GSB 16-3487-2018)、太平猴魁(GSB 16-3489-2018)、祁门红茶(GSB 16-3488-2018)5项茶叶国家实物标准。从国家标准制定的参与单位上来看,目前参与标准制定的单位主要还是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主;标准的类别涉及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管理标准等[5-6]。
1.2.2 行业标准
截至2021年末,安徽省内相关单位参与制定并已发布实施的行业标准有《茶叶加工术语》《生态茶园建设规范》《六安瓜片茶》《黄山毛峰茶》等30项。从参与单位上看,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单位涉及高校、茶叶生产企业、设备研发企业和协会等,其中设备研发企业安徽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参与了15项标准的制定工作;从行业标准的类别来看,涉及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管理标准等。
1.2.3 地方标准
截至2021年末,安徽省内相关单位参与制定并已发布实施的地方标准有《地理标志产品天华谷尖茶》《山地茶园冻害防护技术规范》《桐城小花茶》等85项。标准制定单位主要是安徽省内茶叶相关单位,标准类别主要有符合安徽省地域特色的茶叶产品标准及生产管理标准。
1.2.4 团体标准
截至2021年末,安徽省内相关单位参与制定并已发布实施《茶叶感官审评水平评价规程》《绿茶保质期》《太平布尖茶》等6项团体标准。
近年来,安徽省茶叶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方面成果丰硕,主要表现在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方面。品牌建设方面:2015年3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了六安市在六安茶谷园区基础上筹建“全国六安瓜片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方面:2015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立项黄山区创建“太平猴魁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方面:截至2021年12月,安徽省共建“‘祁红’茶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等24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其中国家级示范区11项、省级示范区13项,基本覆盖了安徽省重要名优茶生产企业,茶叶种类涉及绿茶、红茶、黄茶等。通过示范区带动,推动了全省产业生产企业标准化生产、茶农规范化生产以及茶叶行业的品牌化创造,培养了一支较为稳定的技术和管理队伍,提升了茶户运用标准化方法开展现代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通过对茶叶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各阶段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和安全[7]。
安徽省茶叶标准化工作在标准化组织建设、标准制(修)订和标准化试点示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规范全省茶叶生产加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茶叶品牌建设提供了支持和保障。结合安徽省目前茶叶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及标准化在茶叶生产中的作用,未来茶叶标准化工作可从茶叶综合标准化研究、标准制(修)订、茶叶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估、强化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和标准的宣传、贯彻、培训等方面开展[8]。
综合标准化是指为了达到确定的目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标准综合体,并贯彻实施的标准化活动。综合标准化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下应运而生的,是科学技术和工业农业生产发展的成果。开展茶叶综合标准化研究工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准备阶段。在确定茶叶为标准化对象的前提下,开展茶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生产经营水平、标准化现状等方面的调研并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
(2)规划阶段。首先,根据分析的结果来确定茶叶综合标准化的目标,可以是茶叶产量提高、茶叶质量提升或者是茶叶产量和质量同时提升等;其次,编制标准综合体规划,包括分析标准化对象目标的相关要素(包括但不限于茶叶的产地环境、茶叶的品种选择、茶叶的育苗技术、茶叶种植技术、茶叶采收、茶叶的运输、茶叶的贮存及茶叶的投入品管理等),需要制(修)订的全部标准清单和编制标准综合体等内容[9]。
(3)制定阶段。根据茶叶标准综合体规划中规定的标准构成要求,审查现有标准情况,确定需要制(修)订的标准,标准制定完成后形成的标准综合体。
(4)实施阶段。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根据标准的实施时间,对标准进行有效实施,实现综合标准化的目标及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随着安徽省茶叶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茶叶文化的不断发展、茶叶生产经营方式的不断转变,茶叶标准制定类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10],正在从技术标准向管理标准扩展,标准制定的层级也由地方标准逐步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方向拓展。从目前安徽省参与的茶叶标准的数量上来看,目前制定数目最多的是地方标准,最少的是团体标准;从类别上看,数量最多的是产品标准,其次是方法标准,最少的是管理标准。顺应安徽省茶产业发展的特点和新形势下茶产业发展的需求,结合标准化法对各级标准制定的定位,建议安徽省茶叶标准制(修)订的领域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国家标准制(修)订方面。重点开展茶叶方法标准的研究,建议有条件的茶叶生产企业积极参与有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参与茶叶标准的有关数据的验证工作,开展茶叶实物标准样品的积极申报和制定工作。
二是行业标准制(修)订方面。重点开展茶叶实物标准样品、茶叶产品标准、茶叶生产管理类标准以及茶叶方法标准的制定工作,推动茶叶的生产经验和科技成果在全行业进行推广,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地方标准制(修)订方面。结合安徽省茶叶产业发展的地域特色,开展安徽省特色茶叶省级地方标准和市级地方标准研制,推动良种良法配套标准;制定标准领域可从与旅游、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方面考虑[11];推动特色茶叶地理标志产品的认定,开展茶叶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制定工作。
四是团体标准制定方面。重点开展特色茶叶的产品标准制定,以及特色茶叶方法标准、生产管理标准及特色茶叶标准样品的研制,完善特色茶叶生产过程中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使之成体系。
五是企业标准制定方面。重点是企业围绕自己生产的茶叶产品制定企业标准;标准制定中产品质量要满足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要求,不得低于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茶叶标准试点示范项目在安徽省已广泛开展,通过考核的25个示范区项目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示范带动效果较为明显,后续建议继续开展示范区项目建设,落实项目建设的有关要求,扎扎实实地执行标准,在执行中改进,在改进中完善,实现标准试点示范项目运行的闭环。同时,建议未开展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的单位,尽快开展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将标准化运用到茶叶生产管理中,促进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转变,由产量提高向质量提升转变,推动生产经营者由传统的经营方式向多种经营方式转变,发挥标准的统一、协调、优化的作用。
茶叶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是茶叶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重要环节。适时开展有关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有利于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发挥标准在指导茶叶生产中的作用。目前,茶叶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实施评估工作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动并实施,省级地方标准的实施评估工作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动、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实施。标准实施评估工作应建立在科学评估方法的基础上,体现在标准实施评估的内容上,重点在评估标准的适用性、操作性、协调性、执行情况和标准实施效益等方面。标准实施评估工作可以由茶叶生产单位、茶叶标准的制定单位或者茶叶协会等组织开展。
标准宣传、贯彻、培训工作是推动标准落地的重要有效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扩大茶叶标准化工作的宣传维度,让更多茶叶生产产业链上的从业者了解茶叶标准化工作,是标准宣传、贯彻、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标准宣传、贯彻、培训工作,促使茶叶生产者实施标准化生产,带动茶叶生产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