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企合作教材开发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2022-04-16 18:24杨志慧孙功苗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教材

兰 琳,解 为,杨志慧,孙功苗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教材是高职院校落实各项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资源,也是教学模式的重要支撑,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关乎于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材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其是国家事权,体现了国家意志。国家对于教材建设的重视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教材的重大政策,对教材开发和建设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2019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2020年初,教育部印发我国第一个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在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该办法明确要求规范和加强职业院校教材管理,系统健全了教材管理的各个环节,反映出国家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高度重视。随即,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该规划强调职业教育教材关键是体现“新”“实”,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也指出了职业教育教材要解决“多而少优”的问题。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教材应对接主流生产技术,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要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教材。对此,各院校应该针对教材编写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究校企合作教材开发模式和路径,期望本文能够为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

一、高职教材开发现状分析

要充分发挥教材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性作用,教材建设就必须以岗位分析为基础,并融入行业发展前沿,必须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企业的力量。教育部要求教材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材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受传统教材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很多职业教育教材的体例和内容还不能满足课程改革以及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同时,教材的重要性被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光环所遮蔽,教材与课程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同时,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多数企业往往出于对自身的生产成本、即时收益率、技术保密等方面的考虑,参与教材编写的积极性并不高,鲜少有企业真正深度参与教材建设。目前,市场中高职教育教材的数量多、质量却参差不齐,高质量、符合高职院校教学需求、符合学习者实际需要的寥寥无几,多数教材在教学内容呈现上,都具有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采用真实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单元设计的不多,在教材的形式上还是以传统的文字和印刷为主,不能满足高职现行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真正贴合专业需要并能让学习者乐用且觉得实用好用的并不多,多数教材都属于以下四种类型:一是直接对本科教材进行简单删减,二是沿用以往的大专或中专教材,三是自编或联合编写的讲义或教材,四是对企业的培训资料进行简单梳理形成的教材。四类教材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直接对本科教材进行简单删减

高职教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三十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随着职教本科的获批,高职教育已然迈向了类型教育的发展时代。但因起步时间晚,高职院校很多教师,都是直接从应届本科或研究生中聘用的青年教师。这部分教师因自身未接触过职业教育,也缺乏企业的工作经验,对高职教育特殊性的了解相对不足,对行业企业所需要的一线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技能需求和教学规律的使用都未有深入分析和了解,对于职业能力如何提升、职业素养如何养成还缺乏系统认知,驾驭职业教育教材的能力较差。这部分教师出于对本科教材的熟悉和认可,在选用教材时会倾向于本科教材,针对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进行部分删减。这类教材大多数注重理论知识的展示,而未针对高职专业的需要和高职学生的特点,难以体现高职教育的理实结合的特色和要求,缺乏对学生能力、技能的培养,无法达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因此常为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专业需要用的知识点涉及不够,而用不上的高深理论又让学生学习困难,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沿用以往的大专或中专教材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很多高职院校是在中专院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大专学校改为高职院校的很多院校中,不少老教师受原来教学理念影响极为明显,教学中采用原中专、大专教材[1]。这类教材的弊端在于对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及对“应用”特征的把握存在不足,难以达到高职院校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现代企业中的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典型案例缺乏深入调研,缺乏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等有关内容,无法反映出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更缺乏将任务和项目梳理为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做法,从而与书证融通的要求以及高素质培养目标的达成存在差距。

(三)自编或联合编写的讲义或教材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教材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逐步将教材作为独立的教育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要求和建设。在认真领会教材评选等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各大出版社与高职院校纷纷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开展教材撰写工作,并明确提出必须加强新形态教材建设,不仅要在设计上多采取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等模式,而且内容方面要加强对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设计,体现知识点的项目化。相较于传统教材,这类教材已很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能满足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工作的现实需要。但这类教材也存在不足之处:很多编撰教材的教师,缺乏行业一线的生产工作经验,用到的典型工作过程或者案例等都未能体现时代特色和产业发展特点,所编写的教材往往跟不上时代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的更新迭代,缺少一定的前瞻性,从而无法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

(四)对企业的培训资料进行简单梳理形成的教材

现阶段,也有不少院校为了专业的发展,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教师。这些教师对于行业前沿发展、真实工作任务和典型案例相对比较了解,也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对于企业培训比较熟悉。这类教师对企业培训的教材比较熟悉并能经过简单的编辑和加工后将其改编成高职教育教材,从教材体例上也能清晰看出课程学习所对应的职业能力,然而由于缺乏对学生认知水平提升基本规律的掌握,对于如何分析工作领域的具体任务,如何梳理职业能力并将其模块化处理,形成学习者的学习任务的教材编写路径的把握不够,他们编写出来的教材更适合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企业员工,而非在校学生。

由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自身原因、学校重课程建设轻教材建设,以及校企合作不深入等,目前市面上可供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虽然数量比较多,也不乏工作手册式、活页式等形态的新型教材,但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真正贴合高职院校学习者实际需求的教材比较匮乏。因此,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校企合作教材开发模式的建设,提高对教材建设的认识,加大教材开发的研究力度,真正将高质量教材引入课堂,助力学生的成长发展。

二、校企合作教材开发模式的指导思想

(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

近年来高职教育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多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都被广泛引入高职课堂中,尤其是以生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获得了广大高职教师的一致认可,为教学改革打下了基础。因此相应的,高职院校也应在教材建设上有所创新、有所调整。在运行校企合作教材开发模式的前提下,院校及企业对教材的建设,应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即对于教材设计者及教师而言,学生并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即教材的受体,而是能够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能动创造的主体,在这一前提下,教材建设不应仅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预设,而应为学生的成长、发展留出足够的余地[2],将教材编制过程主动延伸到课堂及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增强学生对教材的亲和力及实践力,提升教育者对教材的使用水平,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以满足岗位需求为本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中各行业培育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主阵地。校企合作教材开发模式下,教材的设计、开发与建设须打破传统的做法,不能仅考虑课程体系与科学逻辑体系的格局,应减少对一般化理论、原理性陈述的考量,将实际工作工程中的任务转化为学习单元或实操学习任务。教材设计者应直接从行业的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分析企业中岗位、设备、环境的实际情况,编排能够直观展现企业岗位操作规范的文本,以充分体现岗位的实际特点,打造定向企业、定向环境、定向岗位的指向性和实用性更强的教材,让师生得以更为直观、更具目的性与方向性地研读教材和使用教材。

(三)以切合学校实情为本

受生源、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达不到教育者的理想目标。在编制教材时,若教材设计者未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一味地、理想化地将各种与行业有关的信息,纳入教材中,盲目地定位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必然会取得事与愿违的结果,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实际上,当前校企合作的施行,已为高职院校达成教学目标提供了一系列良好的助力。首先就是定向化的培训,简化了课堂中的教学内容,降低了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其次便是共享性资源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了多种便利[3]。高职院校的教材开发者,应加强对这一机遇的合理化应用,立足于校企合作模式,更好地思考教材编订中存在的问题,以合作模式,从更宏观的视角,评估学校的办学能力,制定合适的考评体系,将学生实事求是地定位在适合学校、适合企业的层次上,以全面提升教材编订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构建高职校企合作教材开发模式的具体路径

(一)优质师资团队引领教材建设

为确保校企合作教材开发模式的实行质量,高职院校亟须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具体包括如下方面:首先,应不遗余力地推进人才强校、名师大师工作室建设等工程,重点是加强对专兼职行业领军人才、技能大师等高素质师资的培养和引进,让真正懂教育懂专业懂技能的校内外专家参与到教材建设中;其次,应围绕专业建设,对师资结构做出调整与优化,提升“双师型”教师在教学队伍中的占比,同时要注重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同步培养,发挥青年教师对当代学生喜闻乐见的教材展示形式的把握较好的作用,并且通过教材建设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再次,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将优质教材建设作为重要一环引入教师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等方面,调动教师能力提升内生动力,让广大教师各尽其责、各尽其才,并且各有所成[4];最后,对于优秀青年教师,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其进企业进行岗位锻炼,让他们全面了解企业实际的生产流程、岗位能力要求,为校企合作教材的编写提供素材、做好铺垫。

(二)严选优质企业,发挥优势互补

在实行校企合作教材开发模式下,为提升教材编撰质量,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人才的合作,同时有必要加强对合作企业的遴选,优先选择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技术上占主流,最重要的是关注学校教育事业和学生长远发展的优秀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在选好企业后,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协同院校教师,共同完成对教材的编撰,各取所长,全力提升教材编写水平。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应督促参与教材编订的教师,严格落实对企业的调研,如以挂职锻炼、企业顶岗等形式,实地考察学生进入企业后从事的工作,与长期从事该工作的人员交流,探讨学生在这一岗位上会用到的技能,提炼人才培养思路。以此为突破口,明确培养学生技能要求,将企业的各项资料收集到位,重点将真实工作任务和典型案例融入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大纲。同时,企业的业务人员通常更了解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果他们能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实际教材编写工作中,无疑能为教师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企业的真实典型案例和培训手册等素材的研究和应用,尤其能开拓教材编写团队的教材开发思路,促进整体专业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教材中涉及工作项目、实训的部分能够进行合理编撰。教师的优势还包括具有丰富的教学改革与教材编写经验,配合企业专家全面提升教材编写质量的主观意愿比较强烈,如此便可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需要注意的是,编写过程中,双方应着力将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体现在教材中,增强教材的实用性,以引导学生掌握与行业相关的实践技能。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与企业专家保持联系,双方应认真收集与教材有关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对教材做出一定的调整,之后周期性地更新教材内容,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用到的最为前沿的技术、工艺,源源不断地引入教材中,以不断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紧密对接岗位,丰富教材内涵

在编写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打破教学藩篱与传统学科体系,从企业专家处,认真了解与行业岗位有关的专业知识,协同企业专家,共同收集工作案例,对工作岗位展开系统化分析,实现高质量的教材设计。对于编写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教师也可与企业专家展开讨论分析,在编写相应内容后,再交给企业专家审核,形成“理实一体化”的教材,规避传统教材中存在的弊端。教材内容,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具体而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工作,并且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技能的人才,而非科研型、科技型人才,因此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编撰必须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及与行业岗位的适配性和衔接性。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职院校还应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为依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角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高职院校应与企业的专业人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要实现与行业对接就必须保证教学内容能对接职业标准。高职院校教师应围绕这一要求,落实对企业的调研与考察,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人才在企业中的成长过程,及其拿到的职业资格证书,确定教材的内容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的教材内容。

教材结构上,可以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项目驱动”等设计思路,将企业的真实工作案例和行业的最新技术要求,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梳理出能够达到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块,将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划分为几个单元,为每个单元赋予相应的教学任务,依据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及胜任这一岗位需掌握的知识及技能来编写教材。对于涉及顶岗实习的内容,在设计上应留有一定的余地,以推动学生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能动创造。

(四)多维度打造新形态教材

在实行校企合作教材开发模式下,教师的课堂教学,绝不能再盲目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加强对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将教材的优势全面发挥。例如,目前,随着国家精品共享课程建设的不断推行,教师与学生可依托互联网渠道,找到很多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教材开发与课程开发并非相互独立,而是辩证统一的,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进行教材设计及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加强对这类资源的应用,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如,教师可结合网络上的优质资源,在设计纸质教材的同时,协同企业专家,设计与之配套的电子教材,包括课件、习题库、案例、视频、音频、课程资源包等,以立体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助力。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推进对新型教材的研发,相较于传统教材,这种教材以网络课件为主要载体,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具有互动性,对三维仿真软件的应用率也很高,对一些课堂中无法直观展现出来的、与行业岗位相关的内容,有清晰、直观的展现,方便学生学习。过去几年中,MOOC的盛行,也是这类现代化教学形式在高职院校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例证。总之,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建设校企合作教材开发模式的过程中,也应积极开发配套的线上教学资源和电子教材,以不断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高职院校的办学发展。

四、结束语

近年来,高职院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尤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行,助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职业教育教材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的基础载体。高职院校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可以以新形态教材开发与建设为切入点,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向纵深,通过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体现“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理念,推动师资团队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教材开发模式的建设,不仅能够帮助高职院校解决教材编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之发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的作用,同时也能使企业和学校加深联系、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因此院校应加强对这一模式的建设,将企业的高素质人才,纳入教材编写团队,借助企业人才在工作经验、技术能力上的优势,提升教材编撰水平,将高质量的教材呈现给师生,助力高职办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教材
教材精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