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佳石 长春市消防救援支队农安县消防救援大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明确提出,消防工作需要秉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消防工作网络。当前,我国的消防安全工作发展进程比较缓慢,存在消防设备不足、信息通信落后等问题,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消防部门需要深入开展消防监督管理研究,推动消防监督实现网格化发展,保障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将网格化管理理念应用于消防监督管理当中,就是根据属地的管理原则,在原来消防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划分消防监督管理网络单元,实现精细化的消防管理。通常情况下,消防网格化管理是以社区或者村庄为管理单元的,这些社区或村庄共同组成消防安全管理网格。在消防安全管理网格中,消防监督管理主体需要对网格内的重点单位、公共场所、居民楼或者房屋进行管理,采用动态化的管理模式,满足现代化的消防安全需求。在网格化的消防监督管理中,每一个网格的管理主体都是确定的,管理空间、管理对象、管理方式也是固定的,消防管理部门可以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利用网络渠道完成信息传递、工作派遣,进一步加强对责任区域的管理,提高消防监督管理效率。
在现代社会中,消防监督网格化管理模式已经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这种新型的工作方式能够确保责任到人,有利于排查火灾隐患。网格化管理能够推动消防监督管理朝着准确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构建全新的消防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全方位的管控。从宏观层面来说,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网格化发展有利于控制我国火灾形势,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提升监督管理实效。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消防管理带来了较大压力。此外,城郊区域不断开发,各种新兴企业快速发展,这同样会给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压力。通过引入消防监督网格化管理模式,我国严峻的火灾形势能够得到缓解,城市消防监督管理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消防监督管理制度包含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防火巡查与检查制度、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消防器材维护制度等,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是消防监督管理的基础。在以往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不全面、技术规范不到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不利于消防监督管理的工作质量。通过引入网格化的监督管理模式,消防监督管理责任能够得到根本落实,以往“重管理,轻监督”的现象能够得到解决,消防监督管理能够实现全覆盖。
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消防安全,目前,我国的城市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消防监督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通过构建网格化的消防监督管理体系,城市消防安全管理的实效性能够得到提升,以往的监督管理压力也能得到缓解。在网格化的监督管理当中,不同规模的街道都能得到消防安全排查,消防安全队伍能够在区域内开展高质量的消防监督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人员分配妥当,消防设备数量和质量达标,这些都能有效提高消防监督的效果,确保网格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作用。
1.加强网格化监督指导
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网格化发展中,政府需要充分发挥主导功能,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全面加强网格化监督指导。首先,政府部门需要构建创新型的运行机制,各部门需要明确自身职责,共同构建消防监督管理网络,落实消防监督管理建设方案。另外,政府部门还需要着重关注基层街道、乡镇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配备专门的消防管理人员,提高监督管理效果。
2.加大消防安全基础设施投入
消防安全基础设施的数量、质量、分配情况直接关系到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全面提高消防监督管理效果,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区域内消防安全基础设施的清查,结合实际情况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在实践中,消防基础设施老化、损坏等都是不可避免的,有关部门需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基础设施的后期保养工作,定期开展基础设施的维护。
3.开展网格化消防监督宣传
在网格化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人民群众的消防意识、监督意识非常重要,只有全面加强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和防火能力,才能降低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政府部门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官方短视频账号等,利用新媒体技术,对网格化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宣传,让区域内的人民群众掌握网格化消防监督管理的内容,形成良好的网格化消防监督管理基础。
1.落实责任分工
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网格化的发展进程中,消防部门需要结合区域中实际的工作情况,科学划分网格,全面整合消防力量,确定出网格指导员、网格员,加强对网格的管理。在网格化的消防监督管理中,政府部门承担着重要的监督职责,需要确定出第一责任人。此外,针对社区、街道、乡镇、村组而言,消防部门还需要设置“小网格”,在网格内确定责任人,并对责任人进行公示,加强对责任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的要求,充分发挥责任人的作用,提高区域内的消防安全。
2. 明确管理要求
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消防部门需要扎实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明确相关的管理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化解区域内的消防安全风险。在监督检查工作中,消防部门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提高网格内各单位的消防安全意识,关注网格中的重点单位,对消防安全隐患进行重点排查,制定安全隐患排查的要求,对存在的消防隐患加强整改。在实践当中,消防部门可以每季度召开一次消防工作例会,深入分析辖区内的消防安全情况,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整改火灾隐患。针对社区和社会单位,消防管理部门可以制定居民防火公约、防火安全管理规定,组建居民志愿消防队,为居民的自防自救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制定清晰的管理要求,各级负责人、网格员能够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定期完成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3. 加强人员培训
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网格化的发展中,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素养、防灾减灾意识、沟通能力等直接影响监督效果,为确保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得到落实,充分发挥网格化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消防部门需要全面做好监督管理队伍建设,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实际能力。在网格化体系中,“大网格”是以街道办事处为主体的,“中网格”是以社区和社会单位为主体的,“小网格”是以居民小区、村民小组为主体的。在人员培训中,消防部门需要按照由上而下的培训顺序,层层落实培训工作,结合不同网格中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全面提高网格中消防监督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全面提高培训工作的开展效果,负责培训的部门需要制定长期化的人才培训方案,完善培训工作机制,将法律法规、火灾隐患排查技能、消防基础知识纳入培训课程当中,提高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除此之外,培训部门还需要制定工作考评机制,将培训效果纳入年度考评范围当中,制定科学的奖惩措施,全面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责任感。
1.建立信息共享系统
在以往传统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中,一些单位和个人无视火灾隐患,给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很多消防隐患难以得到及时处理。在消防监督网格化管理模式当中,信息共享系统非常关键,通过建立完善的网格化消防监督信息平台,网格中的重点单位、社区以及农村可以实现无障碍沟通,消防监督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能够得到提升。在信息共享系统当中,消防部门可以充分掌握业务数据,同时还能接收人民群众对消防隐患的投诉,第一时间解决消防安全隐患。
2.引入人像定位和精准管理法
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防火的意义重于救火,只有全面加强防火工作的开展质量,落实网格化的精准管理,才能提高防火效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消防部门可以引入人像定位和精准管理法,该方法能够对网络单元格的人员活动情况、建筑物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全面提高防火的精准性。为充分发挥人像定位和精准管理法的作用,消防部门首先需要创建红外遥感预警机制,完成服务器和监控数据的信息化处理,这样才能实施精准防范,对即将发生的火灾进行判断,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在5G 技术的支持下,人像定位和精准管理法能够发挥更高的作用,先进科技能够使人像定位的精准性更高,可以对突然爆发的大火甚至爆炸性的大火进行精准定位,监控网格当中的每一处,突破更多的监控盲区,这有利于提升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提高消防监督安全管理水平。在未来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人像定位和精准管理法会不断升级、改进,无论网格中的任何区域出现火灾,系统都能第一时间进行捕捉,锁定火灾的发生位置。
3.开发消防执法移动终端
在网格化管理中,消防部门不但要加强信息的传递,提高消防监督管理技术,还要开发消防执法移动终端,也就是消防执法的手机、GPS 终端设备等,通过这些设备来完成消防监督管理。通过消防执法移动终端,网格当中的监督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及时采集数据,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进行传送,消防部门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巡查人员的位置,了解巡查人员周围的地形、建筑物情况、人员密集程度等信息,从而快速采取人员疏散、隐患排查等工作。在现代社会中,网格化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已经形成,为全面建立网格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有关部门需要积极开发消防执法移动终端,引入先进科技,采用物联网数据管理的方法,这样才能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优化管理效果。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消防部门的消防监督任务越来越多,以往传统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的实效性亟须加强,网格化管理模式能够结合区域具体情况,科学划分监督管理空间,明确监督管理对象和责任,提高监督管理效果。为充分凸显网格化管理的优势,政府部门需要发挥主导功能,消防部门需要明确监督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网格体系,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消防执法移动终端,采用人像定位和精准管理法,全面提高网格化管理的效果。在网格化管理中,地理空间技术、信息技术能够实现融合互动,消防监督工作能够实现精细化管理,城市消防监督管理水平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