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原消防救援机动队伍装备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2-04-16 16:38段辉赵元新西藏森林消防总队
消防界(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救援队伍装备

■ 段辉 赵元新 西藏森林消防总队

构建新时代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应急装备保障体系、提升应急装备保障能力,是适应应急装备保障编制体制、应急装备保障体系内容、应急装备保障方式方法等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我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崭新课题,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西藏森林消防总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习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胸怀“两个大局”、坚持“两个至上”、围绕“两件大事”作为谋划和建设的基点,全面推进高原森林消防救援机动队伍装备建设标准化科学化发展,结合西藏区域战场特点和装备研发需求,按照森林消防队伍装备建设发展总体部署要求和高原消防救援机动队伍实际,为队伍遂行任务提供强有力的装备保障支撑。

一、西藏高原地域特点

作为高原地区的典型代表,西藏自治区所在地域是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个巨大的块状隆起区,有着4000 多米的平均海拔,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因海拔高、坡度大,植被梯状生长,一旦发生火灾极易产生立体燃烧,在历年的灭火作战中都有立体燃烧现象,对参战消防救援人员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一)树种资源丰富,林火强度较大,火灾扑救难。西藏是中国西南部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地面积为1484.84 万公顷,活立树木蓄积量为22.9 亿立方米,分别位居我国第五位和第一位,林木覆盖率为11.91%。常规和珍稀树种有200 余种,高等植物有6400 余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有39 种。全区树种大体分为三个类型:一是高山原始针叶林群。树种主要以杉类、松类为主,占全区森林面积的64%。二是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群。树种主要以樟木、五加、漆树类为主,占全区森林面积的16%。三是低山热带雨林群。树种主要以竹、野牡丹和龙脑香类为主,占全区森林面积的17%。由于林区植物种类繁多,植被梯状生长,林下草本植物和灌木丛覆盖地表,可燃物垂直分布,致使火灾垂直变化悬殊。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多形成急进地表火和间歇性树冠火,林火呈立体燃烧态势,火墙宽度可达30 米,破坏性和危险性极大,扑救十分困难。

(二)地形地貌复杂,火场环境恶劣,快速机动难。西藏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当中海拔高度达到7000 米以上的高峰就有50 多座,超过8000 米的高峰有10 座。全区大致包括以下三类地形区:一是高原盆湖区。一般分布在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北部、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南段一带,约占该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均海拔在4500 米以上,地势开阔,坡度较缓。二是高原宽谷带。主要分布于冈底斯山脉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北部以及布拉马普特拉河中上游和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流域,河谷高程在3000 至4500米左右,地形宽广,两岸多是平均海拔5000 米以上的高山。三是高山峡谷带。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以及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一带,河谷平均海拔在2000 至3000 米左右,河岸陡、水流急、多险滩,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多断崖绝壁,地势险要。该地形地貌的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草原广袤,山脉巍峨,平川狭窄,沟谷深入,冰河遍布。受高山和峡谷地形影响,火灾多发生上山火,火势猛,蔓延快,火行为多变,火点、火线跳跃式发展,形成多条互不相连的火线或若干个小火场。加之,西藏林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公路网非常稀疏,大多属简易土路,路面窄、坡度大、急弯多,塌方严重,沿途加油维修补给站点少,而且多数林区远离公路网,80% 的林区没有公路,队伍快速机动十分困难,不利于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

(三)气候特殊多变,林火行为异常,保证安全难。高原藏区块体面积较大,地貌奇特多变,地形条件和高空空气环流以及较低纬度的影响,共同构成了特殊的藏区天气。因此民间惯用“一岁无四季,一日四季多”来形容藏区气温“年变动小,日变化大”的特征。“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等俗语,折射出了高原天气辐射强、日照多、温度低、温差大、气压低、含氧少、干湿分明多夜雨、冬春干燥多大风的总体特征。藏区旱、雨季区别鲜明,且分配极为不均,4 至9 月的雨天占全年总降水量的90% 以上,而10 月至次年3 月为干季或风季,是西藏地区的一季防火戒严期。受少雨多风和日照强的气候影响,火灾多发生在1 至3 月。由于地区区域间气候变化大,特别是发生森林火灾后,山顶冷气与山谷热空气相互作用,风向乱流现象十分普遍,火场变化非常快,容易在较小的范围内形成强烈的旋风,局部林火蔓延速度能够达到每秒10 米左右,灭火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四)边境情况复杂,入境林火较多,防范阻断难。西藏地处我国西南部边陲,北界昆仑山、唐古拉山毗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紧靠青海,东隔金沙江与四川相望,东南横断山区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水相接,西与南同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以及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相邻。从西部阿里地区至林芝察隅的21 个边境县、91 个边境乡、边界全长4000 余公里。由于境外边民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都比较落后,在农耕时节,边民经常使用工具连续放火,烧山耕种,尤其是中缅、中尼边界,因森林树木相接,山水相连,无自然防火屏障,也尚未建立边界防火隔离带,加之受地势、季节和风向的影响,境外火经常烧进我国领土,我区西南和邻国的边界一线由于野草、枝条、落叶等细小可燃物多,一旦外火入境极易成灾。

二、装备研发需求

西藏森林消防总队在装备建设和研发需求上,立足高原队伍任务实际,努力向国际一流、国内顶级标准看齐,坚持标准化、体系化、型普化、模块化发展方向,围绕指挥侦观、信息通信、灭火救援、运输投送、航空飞行、综合保障装备系列,紧盯科技前沿,持续固强补弱,按照“急用先建、常规加强、特色升级、重点研发”的思路,逐步形成系统配套、种类齐全、保障有力,具有高原森林消防队伍特色的应急救援装备体系。

(一)在大功率高效能装备建设上聚焦用力。西藏地区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大气中含氧量仅为一般平原地区的60% ~70%,气压为内地的83%,紫外线强度高出平原地区40% ~50%,气温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低约20℃,各类装备在遂行消防救援任务时易出现“高山反应”,导致效能发挥打折扣。经科学研究海拔上升1000 米,机械功率下降8%左右,对于力量投送装备(车辆装备)、输水管线装备、特种灾害救援机械类装备效能明显下降,导致遂行任务时间久、效果差。同时,现有风力灭火机、油锯等装备在高山峡谷和高原山地动力锐减,工作效率极大降低,直接影响作战任务完成。我们在数次遂行任务中感到,针对西藏高原大山大川大江大河特点,普通的常规救援装备在满足救援任务需求时还有些差距,必须研发大功率科技含量高的高原型装备,进一步提升队伍高效完成作战任务能力。

(二)在小型化轻便化装备建设上着眼上手。西藏森林火灾多发生在海拔3500 米以上森林腹地,有的地区甚至达到4500 米的高度,相对高差达1500 ~2000m,坡度多在50°以上,油性植物高原红松和青岗林广泛分布,林火初期火势燃烧迅速,受地形影响初发火多为上山火、地表火、树冠火叠加递进,蔓延速度快、燃烧强度大,极难扑救,这就要求队伍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到任务区域。目前配备的灭火主战装备FYRPAK(菲尔帕克)型水泵重12 公斤/ 台,大功率容积泵60公斤/ 台,水泵油桶满油状态下重20 公斤,水泵配件箱重7 公斤/ 套,20-40-30 型水龙带5.25 公斤/ 条,而50-40-30 型水龙带则重达9.8 公斤/ 条,加之队员背负给养器材、急救药包和个人防护装备等物资,徒步负重翻山越岭到达火场,体力消耗大,行动速度慢,导致非战斗中消减了战斗力。目前投入使用的多功能水带背架把队员的双手解放出来,极大地缓解了非作战条件下队员的体能消耗,深受消防救援人员青睐。我们认为,可以通过高强度复合材料以减轻风力灭火机自重,降低油耗延长水泵工作时长等手段措施,有效减少队员自身负重。我们考虑,在多功能小型化轻便化或可拆卸化装备的研发上能够考虑高原队伍任务需求,为队伍高效遂行“一主两辅”任务提供有力装备保障。

(三)在信息化科技化装备建设上久久为功。西藏森林消防总队遂行任务区域通常自然地理环境较为恶劣,任务区点多、线长、面广且绝大多数林区未覆盖“4G/5G”公共网络,导致作战任务中通联不畅、指挥不畅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在昌都如美2021“4.24”灭火作战任务中,因缺少卫星通信装备,使联指力量部署、远程视频指挥、现场画面回传、指挥通联等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导致基层一线的灭火实时画面无法及时回传,直接影响首长指挥意图的落实。装备信息化科技化建设是提高遂行任务效率的有效手段,我们认为,在遂行任务中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加强信息和质量监控,逐步实现任务的全程动态集中通联,形成定性思考与定量分析、人工管理与智能监控、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相结合的先进信息化科技化装备手段,构建装备信息化管控体系,实现分布式数据采集、网络化实时传输、定量化科学评估是非常必要的。结合队伍在任务中通联实际,我们考虑投入宽带卫星系统、方舱式卫星通信车、宽带自组网和天通卫星集群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浮空中继平台等装备更适合高原机动救援队伍。

(四)在地域化模块化装备建设上谋篇布局。西藏地区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基础设施路网建设大大滞后于内地,高速公路、等级公路资源稀缺,林区路网也较为稀疏,仅有的道路路面多是沿溪流和沟谷修筑,县乡路面以砂石路和简易便路为主,山地路面崎岖狭窄、弯多坡陡,遂行任务队伍摩托化机动十分困难。随着队伍担负使命任务职能的拓展,由单一驻地向全域机动的任务逐步增多,特别是跨区增援、远程机动、拉练演练日渐频繁,对队伍快速高效机动提出更高要求。通过任务来看,我们总体感到,模块化集成化的力量投送装备更适合高原森林消防队伍,以轻型运输车底盘为依托,后面加装便装卸式任务模块(地震救援模块、水域救援模块、扑火作战单元模块等),执行什么任务装载什么模块,以达到人装结合、闻令即动、高效处置的效果。针对西藏部分高海拔地区冰雪灾害频发实际,除对可能担负冰雪灾害救援任务的救援队伍统一编配清雪除冰救援车及冰雪灾害救援所需的救生筏、冰锚、加热服等救援小组套装外,我们考虑,结合直升机空地协同救援方法手段,进一步探索研发高海拔地区冰雪灾害救援所需的航空装备体系。

(五)在无人化机动化装备建设上积极探索。通过近几年西藏森林消防总队森林火灾扑救案例来看,使用先进装备避免人与火的直接对抗已成为火灾扑救的趋势。随着直升机灭火应用越来越广泛,空地配合洒水作业、无人机投掷灭火弹、无人机牵引水带泡沫剂灭火、无人机携干粉灭火剂直喷灭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灭火实战中。2021 年9 月林芝支队“雪域蛟龙”水上救援暨无人机实战演练中,参演无人机克服高山峡谷气流、风速、涡旋等不利因素影响,实现了无人机侦察、三维建模、直接作战、投送救援物资、续流照明等任务,为实现总队无人机集群灭火作战试探了道路,也为无人机由单一作战向战地保障并举摸索了方法。我们认为,随着各类无人机的不断使用,队伍装备转型强能的步伐会迈得更加坚实,通过不断提高远程无人化、操控精准化救援装备的科技水平,能够达到新装备运用催生战斗力提升的目标。对标消防救援机动队伍“全域机动”任务需求,持续加大应急救援车辆装备研发力度,不断提高应急保障机动性,着重打造灵活、快捷、高效的投送能力,实现由陆地平面保障向空地立体保障、定点保障向机动保障转变。重点对续航时间长、飞行距离远、载重配比高、机动性能强的无人机加强研发力度,以有效配合主力作战力量完成救援任务,提高灭火作战效率。

(六)在智能化融合化装备建设上赓续深入。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智能化装备建设配套数字化管理理念,提升森林防火通、森林草原火灾灭火指挥系统、天通通信系统等智能化平台利用率,与相关企业院校开展前瞻性、先导性、关键共性技术应急研究,促进成果转化为遂行任务的战斗力。打破传统装备保障模式,扎实落实局森林消防保障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与驻地企业融合保障机制,构建科技装备共研共享共保体系。在地震、山岳、水域救援中需求的挖掘机、装载机、铲车等大型装备建设上,按照“不为我所有,可为我所用”的思路,与属地相应企业签订长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行保障。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入挖掘社会资源优势,与属地职业技师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融合深化发展。在满足队伍任务需求的同时,自觉将应急救援装备建设融入西藏社会发展大局,加快推动总队转型强能步伐。在智能化系统研发中贴近队伍任务实际,以高效管用简捷为目标,全面提升队伍装备建设智能化融合化水平。

西藏森林消防总队立足实际、开阔视野、放大格局,精准把握任务需求,全面加强队伍装备建设,在建设“全灾种、大应急”的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新征途上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在装备研发建设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持续为高原生态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救援队伍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紧急救援
港警新装备
3D打印大救援
防晒装备折起来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