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航局空管局 李其国/文
民航空管系统围绕民航新时期“一二三三四”总体工作思路和“四强空管”建设目标,正在全力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化空管体系建设。作为提供设备保障和技术支撑的通信导航监视工作(以下简称“通导”),以正确的指导思想作保证,以先进的工作理念为指引,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更好服务行业安全运行为导向,在推进民航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实现了空管设备建设与运行服务的大跨越大发展,为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通信导航监视是民航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民航安全运行。通导保障能力的高低和运行服务质量的好坏,与民航飞行安全正常、管制运行安全效率、机场运行标准容量、信息共享服务质量紧密相关。“十三五”以来,在民航局空管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导各项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发生了显著变革,取得了重要成就,部分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正向着建设空管现代化技术保障体系阔步迈进。
“十三五”时期,空管系统发生因设备保障原因对管制运行和飞行造成影响的差错事件累计28起,较“十二五”时期减少了81.5%。设备运行正常率、完好率等质量指标均接近100%,远远优于行业考核标准,安全水平处于历史最佳。目前,空管系统通导设备数量达7000余套,涵盖了所有专业设备及技术,系统结构庞大复杂,通导系统在人员队伍微增长、老旧设备占比不断增加,运行保障难度日趋加大的情况下,多年来始终如一地做好设备安全隐患持续排查、专项检查和交叉互检等工作,共排查及治理隐患3000余起,实现了设备总故障持续时间、设备平均故障次数和平均恢复时间的历史新低,空管设备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通导系统通过整合资源、调整结构,运行服务保障模式基本实现了向“大运行、大岗位、大值班”转变,除深圳、珠海、汕头、阿克苏空管单位外,所有的区域管制中心均设置了“技术主任席”,特别是桂林空管站率先调整到位,“三大”通导岗位向管制现场提供面对面即时服务赢得了广泛赞誉。五年来共计组织巡检各类设备3900余台(套)、巡检台点近1200余个、发布设备巡检作业指导书32部,持续规范设备巡检大修和优化调整并实现闭环管理。通过创新设备运行质量分级管理和分级响应、推行运行现场管理精细化、加强无人值守台站和智慧台站建设,设备运行保障不断向集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智慧化迈进。
“十三五”以来,空管系统累计完成投资近200亿元,随着民航“三中心”工程、民航通信网工程、全国ADS-B工程,沈阳、乌鲁木齐管制中心,以及北京大兴、成都天府、青岛胶东新机场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相继投产,通导队伍始终作为空管建设的主力军,在设备安装、调试、飞行校验和投产开放等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彰显了通导人自觉践行当代民航精神的责任担当和自身过硬能力。近年来,通导系统围绕关键设备系统功能提升,持续挖掘运行保障潜力,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实现了民航通信网主备网管交替运行、空管自动化备份系统常态切换、国内国际相邻管制区AIDC和C类电子移交应用等。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构建军民转换、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卫生等特情下的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体系,开展全业务、全链条、全覆盖、全场景的实战化供电及网络中断应急演练376次,加快形成“反应快速、专业协同、内外衔接、系统联动”的通导设备应急体系。
近年来,通导系统以需求为牵引,以创新为动力,以智慧空管建设为主线,加快推动新航行技术的应用。国内46个机场应用数字化放行(DCL)和数字通播(D-ATIS);首都、浦东、虹桥、广州、乌鲁木齐、沈阳等集成运行进港排序管理(AMAN);成都、青岛、安徽等应用塔台管制自动化系统和智慧台站;新疆及西部地区实施ADS-B管制运行;全国推进雷达和ADS-B管制融合运行及S模式数据应用;北京大兴率先启用仪表着陆III B类运行、HUD75米起飞以及先进场面引导控制系统四级(A-SMGCS IV)低能见度运行;上海、天津等开展国产GBAS飞行验证与应用;SWIM、AEROMACS、VoIP、飞行全阶段数字化管制、自主卫星通信导航技术等一批新技术应用加快推动;初始四维航迹运行(I4D)成功验证,成为全世界第二个运用该技术试验飞行的国家。不仅如此,通导系统还凝聚各方资源共同推进空管装备自主创新与国产化,民航通信网传输设备、中小型空管自动化系统、ADS-B系统、自动转报系统全面实现国产化,首套国产VHF共用系统、首套国产DVOR/DME、首套国产卫星导航地面增强系统GBAS陆续投入使用,实现了我国民航这些方面零的突破;大型空管自动化系统国产化率更是超过了80%。民航空管正在现代化道路上提供中国样本、展示中国智慧。
近年来,通导系统持续加强人员资质能力建设,制订人才队伍培训规划方案和岗前基础教程,创新通导大讲堂、网络直播、远程实操视频等培训方式,分层级分专业开展岗前、教员、基础技能、高级技术和运行管理等培训,五年来累计达近2万人次,五年来支持中小机场培训超2000人次。出台通导专业岗位胜任能力评估指导方案和资质能力排查管理办法,连续三年开展通导专业岗位资质能力排查,涉及10个关键设备岗位5000人次。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民航空管(通信、导航、监视)岗位职业技能大赛和“安康杯”论文大赛等活动。通导人才学技术、钻业务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能力素质显著提升。
近年来,通导系统修订了《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等4部核心规章,语音通信交换系统、自动转报系统、空管自动化系统等12部行业标准,新增了10部行业规范性文件和15部系统内部规范性文件,有效将流程、标准、程序转化为制度,通导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在国际层面,通导系统积极分享我国S模式应用、空管自动化系统、地空数据通信和GBAS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成果,主导编制S模式航空器下行参数及空管自动化系统等2部亚太地区的运行与实施指导手册,参与地空数据通信规划策略编制,推进自主技术标准走向国际。在广州、南京、成都先后承办通导专业国际会议四次,五年累计在国际民航会议上分享主旨演讲、工作文件和信息文件百余篇,我国民航空管通导专业的国际话语权和传播力与日俱增。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事业持续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加强创新、加快创新的重大意义。近年来,通导系统坚持理念创新和思维创新带动各方面创新,又通过基层一线的持续实践而不断发展和丰富,实现了更好的安全水平、更优的保障服务、更高的运行效率和更加精细高效的管理。
一是站位要高。要始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和民航局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的思想,不折不扣地执行“强三基”“三敬畏”和“六个起来”工作要求,自觉做到从更高站位格局、更高的工作标准、更严的工作要求来衡量通导工作。二是定位要准。要充分认识自身为国家安全、民航安全、民航运输发展、管制安全运行、中外相关机构和用户等6个方面服务的基础保障作用,准确理解安全是通导的根本使命、理念是通导的发展指引、技术是通导的核心驱动、设备是通导的基础支撑、创新是通导的根本动力、人才是通导的宝贵资源,在全行业、全系统深化通导基础地位、专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广泛共识。三要主动担当作为。要围绕新定位,敢于担当作为,勇于改革创新,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推动通导系统运行保障服务、综合保障能力、新技术应用、岗位优化调整等各项工作长足进步。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变革,变革决定发展,理念一变天地宽。近年来,通导系统全面分析时代特征和发展规律,把握新时代通导工作新要求,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破除就通导论通导的封闭思维模式,大力倡导“开门搞通导”“跳出通导看通导”“开放合作共赢”理念,形成了通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安全、协同、创新、服务、人本”五个理念。彻底改变传统“一主二备三应急”设备保障模式,创新了“业务管理、运行保障、技术装备、法规标准和人员队伍”五位一体运行保障体系。改变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传统打法,实施分级管理和分类响应,牢牢抓住“空管自动化系统、仪表着陆系统、雷达监视、地空通信、自动转报”五种关键设备,彻底扭转了设备运行上下一般粗、差错多、影响大的被动局面。注重全局观念和系统观念,高度关注设备运行的内外部环境,提出必须改善“无线电干扰、供电、网络传输、复杂运行环境、极端天气影响”五个运行环境,必须提高“设备保障、运行管理、应急处置、技术创新和人员资质”五方面综合保障能力,注重一体化统筹协调和业务协同联动。同时,以更高的视野和格局,以满足管制运行需求为重点,以提升通导运行保障服务能力为方向,创新通导服务模式。
以上创新、转变和发展,都是由理念创新带动工作创新,由工作创新促进体系建设,以体系建设推进能力提升。这些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充分体现了通导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创新性,是最可宝贵的经验财富,值得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正确的理念哪里来?来自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自不断的工作实践,来自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反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科学思想方法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具体来讲,就是要求我们运用历史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精准思维,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历史思维把大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通导系统努力学习和运用历史思维,克服以往只重设备、不重服务的落后观念,吸取以往重大故障经验教训,全面分析工作中难点痛点,强调抓住重点、守住关键,提出一整套通导工作理念和工作体系,明确了全新的发展定位和思路。
战略思维谋全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导系统运用战略思维,从国家和民航的全局视角来统筹谋划今后五年工作,制定通导中长期业务发展规划,加强对中小机场设备运行保障、技术应用和人员培训的支持,推动全国高空管制区重新规划布局,围绕全国管制能力提升工程全面优化设施设备运行与配置,突显通导的基础地位和价值作用。
创新思维增活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通导系统运用创新思维,创新设备运行模式向集约化、服务型方向转变,积极推进“大运行、大岗位、大值班”模式的岗位融合优化和“技术主任席”设置,创新台站智慧感知、远程监控和一体化运行,创新技术研究应用和装备国产化,取得了良好效果。
系统思维聚合力。没有系统思维,容易“九龙治水而水不治。”通导系统运行系统思维,准确提出“五个五”的通导体系总目标,强调安全管理不是单一的设备保障,而是安全体系、应急体系和人机环管的统筹管理,提出抓好设备保障的同时须高度关注设备基础保障条件和外部运行环境;强调工作实践中要树立全局意识、系统观念,也要区分层次、分类指导;强调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也要注重任务分解、责任落实。
底线思维定边界。“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通导系统运用底线思维,认真落实安全隐患零容忍,建立完善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预防性维护、巡检大修和优化调整和精细化管理等长效常态机制,主动开展全场景实战化应急演练,持续提升安全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
精准思维提质效。“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通导系统运用精准思维,对7000多台套设备系统实施ABC三类差异化管理,重点加强五种关键设备运行保障,强化A类设备的快速响应。不断加强设备维护和巡检大修的精细化管理,举办精细化示范,制定精细化手册,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在老旧设备维护保障上精准发力,重点开展全国统一型号故障部件的集中攻关和关键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在人才培训方面,针对不同人员开展精准化定制课程。在技术创新应用方面,选准突破口,积极研发和应用管制运行中急需加强的装备和技术,不断丰富管制手段,增强管制能力。
“十四五”时期是我们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恰逢此时,党中央做出深化国家空管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通导系统应当胸怀两个大局,牢牢抓住现代化空管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把握通导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目标:到2025年,通导“五个五体系”基本建立,管制中心重新优化布局,新旧技术融合运行,智慧通导基本建成,通导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系统管理更加科学集约,内外协同顺畅紧密,数据信息丰富多元,通导服务民航安全与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基础地位更加明显。到2035年,通导“五个五体系”健全完善,通导系统管理、安全运行、保障服务全部实现信息数字化、技术智能化、管理智慧化和体系现代化,通导系统综合保障能力和技术实力全面满足民航安全高效运行需要,为实现空管现代化体系建设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做好空管设备运行安全保障的总遵循总指导。民航“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要实现保障1700万起降架次的目标,飞行安全周期越来越长,民航机场越来越多,飞行规模和密度越来越大,对管制运行安全、通导技术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导系统需要不断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以“安全隐患零容忍”的态度扎实推进安全整治活动,着力推动“问题隐患清零”。更加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强化风险防,完善设备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防控机制,重点抓住“五种关键设备”,切实管控“五个运行环境”风险,继续做好设备巡检维护。不断完善设备安全应急体系,持续开展多业务多场景的实战化应急演练,确保设备运行持续安全。
当前我国民航发展处在新的历史方位,是民航强国建设转段进阶的关键时期。空管“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一二三四八”工作思路,即一流空管,到2025年成为亚太一流的空中航行服务提供者,到2035年成为全球一流的空中航行服务提供者;两条发展线,守住安全底线和突出智慧主线;三个定位,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行业发展;“四强空管”,强安全、强效率、强智慧、强协同;八个体系,构建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高质量的运行服务体系、智慧的技术保障体系、全方位的军民融合发展体系、一流的人才队伍体系、现代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开放的交流合作体系、完善的党建工作体系。以上构成空管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是通导系统构建发展新格局的规划指引。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空管委主任韩正同志在调研空管时指出,空管是一个特殊部门,承担着保障国家政治安全、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职责。这一全新定位在民航和空管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对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空管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需要通导系统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高度来看待和处理通导的建设、运行和管理,高标准地完成与国家空管改革相配套的中低空管制区优化调整、高空管制区重新规划布局、应急体系和应急接管能力完善建立、空管运行信息互联互通等四个方面的新任务,推进空管系统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智慧技术是通导的核心基石,先进、安全、可靠的技术应用是通导最鲜明的特征。民航局发布了智慧民航发展规划和路线图,需要认真研究智慧民航在空管系统的高效衔接和落地措施。充分认识智慧技术将成为打破空管发展“瓶颈”与“天花板”的利器,是实现现代化空管体系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也是实现空管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在智慧民航建设的道路上,通导系统要率先发力,加足马力,争当先锋。
面向国际空管科技发展前沿,立足我国空管发展实际需求,全面加强与国内企业和相关机构院所合作,创新研发应用国际民航领域的各项航行新技术,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用新工程、新设施、新项目积极推进塔台管制自动化系统、智慧台站应用;推进VoIP、全阶段数字化管制服务示范;加快数据治理及其应用;深入研究5G、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与空管的融合应用,为空管高质量发展赋能。聚力战略性关键性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国内空管技术创新与设备国产化,不断提高国产设备采购和使用比例,同时兼顾引进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和最先进技术装备,以此促进带动国产技术装备的不断升级。
资料图片
“十四五”时期,持续创新运行机制,坚持推进设备运行保障服务模式向“大运行、大岗位、大值班”转变;推进通导岗位优化调整,充分总结试点成果,统筹完善岗位职能设置和绩效评价机制;做好高级综合专业岗位人才培养和评聘,充分发挥现有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对岗位优化的支撑作用。持续推进管理创新,整合各类资源,充分运行管理的功能与手段,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
“十四五”时期,智慧空管建设、新技术研发应用,管制中心规划布局建设都对通导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加强选拔培育现代化优秀人才,推行人员一专多能、一照通用、内部分工、分类使用的人才选拔模式。持续加强资质能力和人员培训,加强通导基础培训、岗位培训和培训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逐步推进基础资质和岗位能力相分离的管理方法,规范并深化资质能力排查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一线岗位技术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岗位技能和应急处置等各方面的能力。持续加强通导队伍作风纪律建设,关注细节,关注执行,全面贯彻落实《民航安全从业人员工作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指南》和空管局安全作风建设工作方案,在各种督导、检查、评估、考核中把作风建设列入重点内容,持续开展警示教育。持续加强培训资源基础建设、通导培训机构能力建设,组织做好培训教材讲义课件的编制,形成业务管理、运行保障和培训教育等部门相互协同促进的局面。加强对中小机场通导技术人员的培训支持,促进民航整体通导行业技术能力的提升。
时代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坚持战略定力,坚持主动作为,通导系统就一定能当好空管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