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那么如何在幼儿园创意美工坊里发挥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呢?文章以幼儿探究火锅店的过程为背景,探究项目游戏的实施路径以及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创意美工坊;案例;项目游戏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06-0238-02
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关注到了幼儿的项目课程游戏活动。《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教学》对项目课程教学是这样定义的:主题是某一值得学习的主题,探究的成员可以是个人、小组或全班,焦点在于寻找相关问题的解答,问题来源于儿童、教师或师幼双方。那么,在项目课程游戏活动中,教师应该如何去实施活动,组织一场有意义的活动呢?
一、追本溯源,析项目游戏实施背景
创意美工坊是盛菊影幼儿园开展的江苏省前瞻性研究项目——“小松果”畅游工坊中所设置的八大工坊之一。创意美工坊属于可变工坊,在日常活动中作为一个班级活动教室,而在工坊游戏时间段,则是打破了班级、年龄的界限,作为幼儿专门做创意美工探究的一个工作室[1]。
笔者在畅游工坊项目中担任中班创意美工坊的指导教师,在形成这个主题课程之前,已经开展了一学期的工坊活动。之前活动的主题来源都是由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综合主题相关课程所预设的。但是,后来笔者发现,这些预设让工坊项目活动走了“冤枉路”。因为这样的活动实际上还是以教师为主导计划的课程,主题空泛,幼儿创意的局限性也很大,可以说表面在工坊,而实际还是区域游戏和集体教学。那么,项目游戏跟区域游戏、集体教学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二、追随幼儿,探项目游戏实施过程
场景一:游戏缘起
为了整理材料,教师将黏土分好颜色然后灌装起来。这一天,工坊内也是正常开展活动,突然就听到一名幼儿在叫:“老师你快来看呀,心心做坏事了。”走近一看,心心居然把红色的彩泥揉进了白色彩泥的罐子里。
教师问:“心心,你要做什么?为什么要把泥混在一起?”
心心:“你看啊,这两个泥揉在一起有花纹。”
在一旁的果果说:“这个花纹有点像我在火锅店吃的肥牛!”
思考:“火锅”一下子吸引了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这是一个有趣但不常见的活动主题。但是,当创意与实际结合时,幼儿会发现更多好玩的元素。在创意坊,幼儿需要通过观察、尝试、探索、改良、创新等才能呈现出一个有趣的“火锅店”。于是,我们决定放手看看幼儿能玩出什么新创意。
场景二:这个肥牛有点“料”
展展:“你看,我的肥牛做好了!”
熙熙:“你这个跟我们平时吃的肥牛不一样啊!你做的是长颈鹿吧!”
展展:“我做的是牛!是肥肥的牛啊!”
于是,笔者问小朋友:“那肥牛到底是长什么样的呢?”
讨论过后,幼儿又开始了改良尝试和制作。
堃堃高兴地说:“我的卷做好了!”
文文说:“你这是鸡肉卷吧!这么大啊!”
笔者说:“你们的肥牛卷都做的太大了,有没有办法给你的肥牛减减肥呢?”
琪琪:“那就少用点超轻黏土。”
萱萱:“看,我做了一盘子,这样看起来就不会很大,而且更像哦!”
此时,笔者发现了一盘特别的肥牛,便向果果提问:“这是什么呢?”
果果:“我本来也想做肥牛卷,可是我做错了,想重做,但是发现黏土都粘在一起了,我现在只能做一盘雪花肥牛了!”
思考:成年人理解的肥牛就是肥牛卷,而幼儿认为肥牛却是肥肥的牛。为什么会有这样不一样的理解呢?其实这是幼儿对肥牛的认识不足,接下来,笔者就需要以丰富幼儿经验为主。在观察、对比过后幼儿自己有了新的调整思路——给肥牛减减肥。幼儿能将作品与生活现实相链接,主动探究新方法让“肥牛”更像肥牛。还有个幼儿一开始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她想拿下来重新做,可是拿下来的时候发现拿不下来了。于是,她对自己作品的解读是:这是一盘雪花肥牛。“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幼儿。”所以对于不同幼儿要用不同方式去引导[1]。有时候教师的示范和方法会限制幼儿的无限可能,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思路,使其能感受到创作的快乐,享受游戏的过程。
场景三:火锅菜的“变革”
在肥牛的制作过后,幼儿开始了菜品制作。当幼儿把所有作品都放在窗台上晒干的时候,笔者发现了一些看不出来是什么菜的东西,于是,笔者就问幼儿。
凡凡:“这是牛肉丸。”
仔细一看,上面真的有一个个小洞,但是颜色挑选的不合适。于是在制作菜品过程中,笔者不再投放粉色等色彩的黏土。于此同时,笔者建议家长带着幼儿去看看真实的火锅菜。
思考:在第一次菜品制作中幼儿自己发现了品类、纹路、形状、大小、颜色等问题。问题的来源不应该只是由教师提供,也可以从实地参观中获得,于是在大人的引导下,幼儿走进真实的火锅店,关注到了火锅菜呈现方式的不同。同时,笔者反思,幼儿有的时候形状做的已经相似了,颜色会有偏差。在实地调查后,笔者与幼儿一起对彩泥的颜色进行筛选,然后制作新一轮的菜品。这一次的制作,幼儿知道了菜需要切一切,还可以制作成套餐。与此同时,幼儿在制作菜品的过程中,不再是单个作品的制作了,学会了组合搭配,知道了套餐拼盘,生活经验大大丰富。发现问题后,幼儿通过自己的调查和观察,找到了新的创作思路,整个过程比教师直接教要慢很多,但是这些经历对幼儿而言都很宝贵。所以,教育有的时候应该慢下来,与幼儿一起多经历,幼儿的成长才会更有意义,他们才能更好地发展[2]。
三、思学不止,议项目游戏实施意义
在游戏后期,幼儿甚至从火锅店衍生出了更多的情节、内容,如火锅店开业了,顾客过生日等,这个工坊游戏随着幼儿的兴趣在不断丰富。到了这里,可以发现: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很多预设目标,但是他们会围绕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讨论尝试,增添更多新的创意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并乐意去自主寻找伙伴、自主分工、自主开展游戏,自主进行活动。教师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3]。教师需要持续提供机会让幼儿体验深度学习的旅程,联结多领域,让幼儿体会挑战的刺激和满足,并获得在学习中练习技能的机会。
这是一次开放度极高的项目游戏活动,笔者并不知道活动最后的走向,而是在和幼儿一次次的讨论中逐步明确的。幼儿有想要了解世界的自然动力,在他们满足自己好奇天性的过程中使用到所习得的新知识、技能时,他们会更乐于学习。
【参考文献】
[1]凡云.随心随意,碰撞思维火花——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2]劉秀秀.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6(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蒋奕(1993~),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幼儿园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