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印
摘要:近年来,农村自建房用于生产、经营、租住的数量不断增多,此类场所点多面广,消防安全条件先天性不足,人员消防安全素质不高,导致农村火灾亡人事故时有发生,教训十分深刻。因此,我们亟须加强对农村火灾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农村;火灾扑救;火灾原因
当前,我国农村消防管理水平仍然较低,消防规划、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消防安全问题成为执法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火灾发生频率居高不下,使得消防工作形势十分严峻,给广大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农村火灾的扑救,也是目前各类火灾扑救中的一个重点,如何更好地扑救这类火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文章主要对农村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措施进行研究。
一、农村火灾多发的原因
(一)建筑耐火等级较低,火势扩散迅速
在我国的农村地区,房屋建筑材料多以砖木结构为主,耐火等级较低,往往见火即燃,且农村住宅建筑总体上无编制规划,建设的随意性很大,往往先建设,后审批,甚至不审批,防火间距不足,建筑连成一片,导致火灾发生后,迅速传播蔓延。尤其在大风天气下,火借风势往往形成“飞火”,造成村内多处出现火灾。
(二)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留守人员行动困难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大部分剩余劳动力都在外务工,而留守的人员基本都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上学的孩子,由于这些人多数消防安全意识比较淡薄,火灾的扑救能力低,加之行动困难,疏散逃生能力差,难以对初起火灾进行扑救。如果出现着火后,大多数消防救援站驻守在城内,面临行车道路较远和村级道路交通不顺畅,大吨位水罐消防车到达农村火灾现场时间较长,易错失灭火救援良机,非常容易引发人员伤亡。
(三)用火用电常识匮乏,安全措施滞后不健全
农村火源较多,如用废旧秸秆煮饭、取暖、儿童玩火、在节假日时间燃放烟花爆竹等。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大功率的家用电器也逐渐进入了广大农村家中。农村民房室内的电线一般都未经正规电工的安装铺设,一些老式民房电线老化、线路故障等现状很突出。有些农业小作坊、生产加工小企业,如饲料粉碎、蔬菜加工、糧食加工,经常使用高功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私拉乱接,安全隐患很突出,加之防火措施不严,极易导致火灾发生。
(四)防火工作出现盲点,消防安全责任未落实
一是部分地区的镇(乡)对农村防火工作重视不足,村庄点多面广,农户居住地相对离散等特殊性,防火管理工作远落伍于其他经济发展地区,日常要求还没有切实地扩展到偏远的农村。二是因当地财力紧迫,有的镇(乡)对乡村区域的消防管理工作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消防水源建设少,村级道路狭窄消防车无法通行,义务消防队也存在着器材装备人员匮乏,继而不能发挥一定的效果。三是消防责任制度不完善、预防措施执行不彻底。乡村地区最明显的消防安全问题是柴草堆垛任意堆积,且房前屋后无处不在,具有很大的火灾隐患。
二、预防农村火灾的对策
(一)切实推动消防责任落实落地
一要借助安委会、消安委等平台,持续研究全国农村区域的火灾事故状况和消防安全态势,并适时向住房城乡建设、乡镇政府等重点行业主管部门发送建议函,逐个派单子、压担子,并提供对策意见,督促压实行业主管部门消防监督责任。二要推进夯实基层政府责任,继续动员社区、街道、村委会等基层单位和公安派出所,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控,强化对农村小单位、小场所、小场馆等不安全场所地区的消防检查力度,并重点指导认真履行管理责任,进一步严格各项措施,严防因农村小火而酿大灾。三要督促乡镇、农村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值班值守,重要节点加派力量,加强农村各户火源电源管控,及时清理可燃物,落实“三清三关”要求,强化日常巡查检查,消除动态火灾隐患,各村村委会微型消防站加强值班值守,一旦发生火情,第一时间灭早、灭小。
(二)切实增强基层消防安全检查针对性
一要结合季节转换和实际,各乡镇、村委会、派出所组织开展农村经营性场所的精准检查、消除除患。特别时期要严格执法、刚性执行,对严重违反国家消防规章制度的农村经营性单位、个人,用足用好行政管理手段,及时通报辖区消防救援大队,该整改的整改、该关停的关停、该重罚的重罚,该查封的查封。二要聚焦与往年不同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农村旅游景区、民宿客栈、农家乐等重点场所的消防检查,强化联合执法、联合惩戒,全面降低安全风险。三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村民自建房、沿街门店、“多合一”场所的消防检查,规范用火用电管理,拆除铁栅栏障碍物,清除可燃杂物,打通疏散通道,确保人员逃得出、不亡人,对于隐患突出、风险较高、问题一再反弹的,要作为重点治理对象,提请各级政府落实严管严控,常态化跟踪整治。
(三)切实加强警示性常识性消防宣传
一要深入开展典型案件警示,根据全国各地冬季农村火灾事故多发的情形,通过对农村火灾、小火亡人等典型事件的宣传,以案说法、以案明责、以案警示,宣传教育广大村民引起高度重视、提升安全意识、及时查改火灾隐患、掌握逃生技巧,共同保护农村消防安全。二要根据冬季期间人员集中、群众聚会较多、用火用电量大等特征,进行针对性进户消防安全提醒,并利用报刊播发、短信推送、告诫警示等各种手段,适时发出火灾事故风险警示,广泛传播用火用电、燃气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等常识。三要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农村“敲门进户”活动,扎实推进“三清三关”,组织发动群防群治能力,对城乡接合部、沿街店铺、九小场所等不放心的农村区域深入开展持续联合督导检查,并组织群众做好安全自查,切实降低火灾风险。
(四)切实做好农村灭火救援处置准备工作
一要分析研判农村火灾作战风险,提示基层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要结合农村火灾实际,提高调派的针对性,快速准确合理地加强首批力量调派,辖区消防救援站要及时到场、科学指挥。二要保障战斗安全,参战人员必须全面开展火情侦察,全面评估现场轰燃、回燃、坍塌、爆裂、中毒等的危险性,尤其要对在农村制造、贮存、利用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工业场所及建筑,优先设置外围阵地,慎重内攻,以避免因轰燃、爆裂、坍塌、中毒等造成的人员伤亡。三是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在实施农村火灾救人行动时,要合理选择进攻路线,内攻行动要精干人员编组、水枪同步跟进、梯次掩护、同进同出,严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消防救援人员安全。
三、扑救农村火灾的对策
(一)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制定更好的处理措施
农村通常离消防救援站较远,消防救援人员应当做好农村消防状况的摸排工作,以准确掌握农村消防车道、消防水源、住宅布局特点、建筑变化等基本情况,为火灾扑救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基础。同时,针对火灾事故的不同状况,结合调查结果,提出适当的处理方法,以达到心中有数、临场不乱。
(二)强化农村火灾初控,增强村民自救能力
针对农村地区火灾,火灾初期一般应当立足村民自救,并借助与周边村庄的协调配合,尽量消除或遏制初起火灾,为消防站及时赶到现场灭火争取时间;在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后,要发挥移动式灭火装置的功能,及时遏制火灾,迅速消除大火,从而尽量地降低村民伤亡和损失。这就需要基层的消防救援大队,定期联合乡镇到农村地区传播消防常识,普及火灾扑救的基本知识,并着力于增强村民自救能力。
(三)确定灭火供水方式,保证火场供水不中断
对农村火灾来讲,供水就是重中之重。因为农村火灾的扑救工作大多依赖天然水源,但天然水源的水位又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加之取水方式也不能很便捷。消防救援人员在到场后,应当积极地查找可供使用的水源,以保证火场供水不中断。对有天然水源,消防车可以直接取水的,应当发挥消防车的作用进行吸水供水;对有些天然水源消防車无法到达现场,可以使用手抬机动泵、排吸器、浮顶泵进行供水,同时也可利用脸盆、水桶等人员传递供水灭火;对无天然水源地的地点,可以利用水罐消防车接力供水、运水供水,以保障火场用水需求。
(四)快速准确地火情侦察,全力撤离被困人员
在农村火灾扑救过程中,初期火情侦察工作非常关键,前期通过外部观察和询问知情人,快速确定火势扩散的方位,从而掌握火场的主要情况以及被困人员数量、所在区域、着火部位、燃烧物特性和火势扩散方位等。后期内部侦察,应明确人员安全撤离路径,正确了解建筑物结构状况和破坏程度等情况。在侦察的同时,迅速利用村部广播喊话,以安定建筑物内被困人员的情绪,应当在水枪掩护下,强行攻入室内救人、灭火或使用消防梯从外围攻入,进行撤离工作和人员救助行动,同时做好对在浓烟范围内滞留工作人员的搜索,以防止遗漏。
(五)坚持灭火战斗原则,切实加强个人防护
当火灾在建筑物内燃烧时,消防救援人员行动时要以内攻为主,集中重点人员在火场内的可燃部位,采取快攻、近战,并力争在第一时间成功扑救。当大火冲破外墙门窗,并危及邻近建筑物时,则应该保护好邻近建筑物,并合理采取其他的战术措施,注意堵截火势,以防止大火从侧向、垂直方向或向附近建筑物内扩散,并从外围向着火建筑物内射水灭火。同时,有的村民使用沼气、液化石油气等新能源;有些村民使用各类的农用机械,所以家里经常储备着汽车、柴油;还有些家中还储藏肥料、杀虫剂,突发大火后,上述物料不但燃烧剧烈,甚至会发生爆炸、产生有毒气体,给火灾扑救造成一定的影响,也给消防救援人员造成一定的人身威胁。所以,消防救援人员在进行强攻近战、内攻灭火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四、结语
总之,农村防灭火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最关键的是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村民消防安全意识的全面提升,共同创建一个祥和平安的乡村消防环境。同时,我们也要深刻汲取农村火灾教训,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风险感知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当前农村火灾防控工作,坚决遏制火灾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刘锦强.村砖木结构建筑火灾的扑救对策[J].四川水泥,2015(12):133.
[2]李平善.农村砖木结构建筑火灾特点及火灾扑救技战术对策探究[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10):304.
[3]刘米达.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A01):60-62.
[4]印权.农村火灾的主要成因及防控措施[J].商,2014(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