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消防救援人员的心理适应与影响因素

2022-04-15 09:08杜林林
今日消防 2022年2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杜林林

摘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消防救援人员保持身心健康、应对各种作战情境、完成好救援任务的有力保障。初任消防救援人员指初任大学生干部和新消防员,他们从大学或社会来到消防救援队伍,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极大改变,面对救援现场和战训情境的冲击,容易出现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的不适感,即初任消防救援人员心理适应不良,程度严重的将会影响到初任消防救援人员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进步。

关键词:初任大学生干部;新消防员;心理适应;影响因素

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消防救援人员保持身心健康、应对各种作战情境、完成好救援任务的有力保障[1]。研究表明,心理适应能力强,则个体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环境改变,积极调整观念并采取相应方式应对新环境的挑战,以便能良好适应新环境;心理适应能力弱,则个体不能正确认知和评估环境改变,消极应对困难情境,从而导致对环境的适应不良。为方便表述,本文将初任大学生干部和新消防员统称为初任救援人员。

1  心理适应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借用生物学中适应的概念,心理学家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拓展到人对环境的适应,并分为适应自然环境和适应社会环境两方面。国内外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对环境的适应是个体主体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为了使自身与客观环境保持动态的平衡状态,进而不断调整自身身体、心理、行为等状态,达到认识和改造环境、实现自我发展和适应环境变化的目的。

人对环境的适应是个体心理变化、生理状况和社会环境等全方位的适应。心理适应是个体所处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主客体平衡状态被打破,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合理调整认知、保持正确态度、做出能动反应,使个体心理认知和行为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及自身发展需要,使主体与客体达到新平衡的过程。实际上,心理适应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个体心理总是处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变化中,动态变化过程中个体以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重新实现自身心理状态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调整身心状态以实现对环境的良好适应。

2  心理适应的作用机制

心理适应的作用机制包括调整认知、改变态度和采取行动三方面。

2.1  调整认知

调整认知是心理适应的基础,需要初任救援人员对自身情况和环境变化进行评估,分析新环境与旧环境间的联系、异同点以及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同时认识和了解新的营区环境对自身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越严格的纪律要求、内务要求和作息制度,客观分析自身条件、原有认知倾向和行为反应模式与当前纪律队伍要求间的不同。认知的调整受初任救援人员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同时也与自身对新鲜事物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等因素有关。

2.2  改变态度

改变态度是个体在进行自我认知和客观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发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等方面的改变,这就会使得初任救援人员在对待和处理问题时与原有的处理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即态度的改变。如一个以前行为相对懒散的大学生,习惯了大学校园里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学习生活,来到消防队伍后,认识到纪律队伍中内务卫生、作风养成、纪律规定等方面与大学生截然不同,开始主动保持内务整洁、闻令而动令行禁止、按时作息,这是极为重要的态度转变。态度的改变决定着初任救援人员遇到困难或接受任务时做出决策的出发点和方向,也是其制定、实施和修正个人行为的动力源泉。从原有错误态度改变为正确态度,将更有助于初任救援人员尽快适应纪律队伍生活和完成好作战训练任务。

2.3  采取行动

采取行动是初任救援人员为适应营区环境和战训环境而做出的反应和努力,心理适应能力较强的救援人员一般首先合理调整自己对纪律队伍的认知,然后在此基础上转变态度,同时采取较为合乎管理要求的正确行动,解决在生活、作息、饮食、同伴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克服与亲人联系不便、自由支配时间较少、作息时间严格控制、训练任务相对较重等困难,保持内心与现实之间的动态平衡,做到心态平稳、情绪稳定、言行适当;反之,适应能力较差的个体,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影响正常的教育培训和战训任务。

3  初任救援人员的心理适应

3.1  生活环境发生变化

初任救援人员从大学或社会来到消防救援队伍,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改变。

(1)生活习惯的变化

生活习惯大为不同,纪律队伍有明确的作息时间规定,统一内务管理和着装要求,严肃队列纪律,严格的队伍管理,初任救援人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习惯和适应这些变化。

(2)学习内容的变化

学习训练课程内容与以往大为不同。不同训练科目对初任救援人员形成挑战。体能和队列训练强度加大,初任救援人员身体和心理都要经历这一“痛苦”的过程,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和作风养成。业务技能训练科目众多,初任救援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消防救援队伍必备的知識技能,如战斗服着装、灭火技战术训练、灭火救援理论等一系列指向实战的科目,要求初任救援人员在规定时间内熟练掌握和应用,与自己、战友和被救人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再也不是以前的“及格万岁”。

(3)学习环境的变化

初任救援人员的培训除必需的理论授课外,多以实战化训练和演练为主,根据以后承担救援任务的不同,设置高空、山岳、火场、烟热、水域、地震、交通、有毒气体等不同场景和情境,以强化业务技能、应急指挥、战勤保障等能力。战训任务中面对救援现场和模拟情境的冲击,如果初任救援人员原有认知结构和行为方式不足以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容易使自身与外界形成相对矛盾的状态,如果不能及时解除这种状态,就会产生茫然困惑、自卑失落、孤独无助等消极情感体验,这些消极情感会危害初任救援人员的身心健康,出现心理、生理状态以及对社会环境的不适感,即初任救援人员心理适应不良,程度严重的将会影响初任救援人员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进步。

3.2  职业发展面临新的更大挑战

(1)消防队伍深化改革,职业化水平提高

2018年10月,原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退出现役,划归应急管理部,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2]。作为一支和平年代危险性最高的纪律队伍,其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更高。队伍组建以来,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职能定位,着眼“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任。

(2)消防救援人员责任重大,能力要求提升

消防救援人员时刻经受血火洗礼,面对生死考验,守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初任救援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掌握并熟练使用日新月异的装备器材、练就过硬的救援本领,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时刻准备面临危险情境、排除外部干扰、保持良好状态、完成救援任务,一名合格的消防救援队员面临更高的能力要求和挑战。

3.3  心理适应能力存在个体差异

受个人、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初任救援人员的心理适应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不同性别、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消防救援人员,其心理适应能力也不同。心理适应能力强的救援人员能很快调整心态,主动改变自身的心理认知结构,积极调整自身的思想和行动以适应当前环境要求,从而很快融入新生活,获得良好的生存状态,实现自身良性发展;心理适应能力低的救援人员适应新环境较慢,需要进行理想信念、人生目标、人际交往、情绪调节、抗挫折、抗压力及其他心理行为训练,以使其心理处于健康状态,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外界支持来改变认知并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否则就难以适应环境变化,表现出诸多方面的适应不良。

3.4  心理适应能力仍需提高

初任救援人员在校或在家时难免管理松散、生活随意、作息不规律,当前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自立能力弱等情况客观存在,初来队伍时心理适应不良,对消防队伍营区环境、纪律要求、生活习惯等适应情况不同,容易遇到人际交往问题(尤其是上下级交往),职业生涯规划存在差异,对队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需要培养和强化,对灾害事故现场、特殊场所、高空火场等情境和场景适应时间相对较长,需正确对待训练和管理,积极参加科学系统的心理适应性训练,提高初任救援人员的心理适应能力,帮助其积极调整心理和行为,避免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以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同时在强化训练阶段,通过不同科目情境模拟训练和心理行为训练提升不同作战情境下的心理适应能力。

4  初任救援人员心理适应的影响因素

4.1  初任救援人员自身特点

(1)心智尚未发育成熟

初任救援人员多为年轻人,许多还是刚毕业没有接触社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或社会年轻人。[3]青年救援人员处在成人和成才的关键时期,心智还未完全成熟、身体和心理仍处于发展阶段,心理状态虽然接近成年人,但尚未进入成人社会,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智力方面主要表现为流体智力继续发展、晶体智力相对缓慢,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加强。心理方面主要表现在情感生活日益丰富和完善,心理状态容易发生剧烈变化,情绪时好时坏、波动性强,对新鲜事物学习领会能力强,对外界容易排斥,易受外界影响。

(2)自身发展性问题仍未解决

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部分年轻人存在认知偏差、自我评价偏差与自我意识发展缓慢等问题,适应能力、鉴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个性特征不稳定、价值观念尚不成熟,容易出现过度自责、自负或强求他人等不成熟行为[4]。由于身心快速发展,多存在盲目自信和乐观,思想较为单一,面临风险与把握机会共存,经常面临同一性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受到青春期叛逆、人际关系变化、与家庭的冲突、面临经济压力、恋爱问题、同伴群体、社会行为问题等困扰。

(3)缺少合理应对方式

大部分年轻人缺少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没有掌握有效处理与人、事、物之间关系的方法,当遇到感情问题时尚不能很好地处理情绪保持理智,经常遇到人际、学业、方面的问题。当他们面对无处不在的竞争和压力时,由于以前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竞争与压力,更容易产生焦虑等情绪困扰。

(4)自我调节能力弱

当受到网络舆论和其他信息干扰,或受到战训情境的刺激时,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失衡,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状态,在面对灾害事故现场、模拟作战环境等情境时,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失去客观判断能力,影响教学培训和作战任务。

4.2  所受教育方式的差异

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深远,不仅影响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5],还会影响子女的攻击行为[6]、自尊与友谊质量[7]、自我控制与个人责任感[8]、亲子依恋与性心理健康[9]、人格特征与生命价值观[10]等多方面。初任救援人员受不同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在人际交往、社会行为、自尊水平和同伴支持、自我認识、性别同一性、个性心理、价值观念、责任感和荣誉感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初任救援人员中年龄分布较以前新兵时更为分散,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受以往家庭教育的影响,其自律程度、自理能力、意志水平、价值观念、抗挫折和抗压能力、归因模式、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在同样的纪律要求和管理教育中、同样的训练强度和模拟情境下,出现部分初任救援人员情绪或行为反应强烈、态度消极、适应不良的情况。

4.3  新旧环境的巨大差距

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身心负荷增加、惨烈场景不断涌现,导致初任救援人员在面对新环境时,原有的社会支持系统受环境限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环境发生激烈冲突,当冲突得不到及时解决时,很容易出现原有认知结构受损和行为失控,导致严重后果。校园和社会层面频发的自伤等安全事件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4.4  社会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

当今,社会环境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借助手机、网络等科技媒介,全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变化实现了即时传递,社会新生事物对身为年轻人的初任救援人员诱惑程度前所未有地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借助网络媒介引发的“黄赌毒”、涉密、涉贷等事件频发,对队伍稳定造成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增加了队伍管理的难度。

4.5  历史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快速输入国内,对现在的年轻一代价值观念的养成带来了巨大冲击。虽然在竞争观念、效率观念和时间观念等方面是积极正向的,但当前部分年轻人文化价值取向明显趋向流行的、刺激的、娱乐的领域,如“娱乐至死”的流行、盲目追星与攀比,出现了“民主就是以我为主,自由就是随心所欲”等错误观念,提高了培养初任救援人员国家和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和队伍凝聚力、战斗力的难度,为初任救援人员的教育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4.6  心理适应性训练成效显著

相关研究表明,心理适应性训练可以有效提升消防救援人员,特别是初任救援人员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适应性训练在学校中普及程度不一,容易受师资等因素影响,如学校团体辅导、素质拓展训练等。近年来,队伍内部加大心理工作力度,各级单位纷纷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行为训练、战时心理适应性训练等方式开展心理适应性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前,可以依托各训练单位、基地、培训中心和地方硬件设施及师资队伍,开展科学、系统的心理适应性训练相关研究和课程开发,形成心理适应性训练体系,更好地做好消防救援人员初任培训和业务轮训工作,为提升队伍实战能力和战斗力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俊.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训练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2]王宏伟.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 实现应急救援体系现代化[J].中国安全生产,2020,15(11):30-33.

[3]张福好.浅谈消防员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必要性[N].人民公安报.2007

[4]刘天一,郝春东.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危机调适[J].高校后勤研究,2021(07):62-64+70.

[5]韦洢.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子女人际交往能力的文献综述[J].现代农业研究,2019(06):117-118.

[6]陈珂.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9.

[7]余佳禎.土族地区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自尊与友谊质量的关系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8.

[8]安晓爽.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我控制与个人责任感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9]李俊磊.中职生家庭教养方式、亲子依恋及性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10]李莉.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与其生命价值观的关系[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resh firefighter

Du Linl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Room 16, Kunming Training Corps,Yunnan Kunming  650000)

Abstract:Good psychological adaptability i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firefighting commanders to maintai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ope with various combat situations and complete good rescue tasks. Fresh firefighters come from the university or society to the fire rescue team, the natur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learning styles and lifestyles have changed greatly, the face of the rescue scene and the impact of combat training situations, prone to psychological, physical and social discomfort, that is, the fresh firefighter psychological maladaptation, the extent of serious will affect the health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gress of junior firefighter.

Keywords:fresh firefighters;psychological adaptation;influencing factors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