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洲芳
【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急性心梗后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或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结果: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89.19%,P<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心梗伴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更有利于加快患者病情康复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循證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好发于广大老年人,患者具有胸痛、大汗、精神烦躁等症状表现,且容易诱发心律失常,使得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死风险提升。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较差且身体耐受性较差,使得并发症率偏高,通过给予规范化治疗后仍具有一定的复发风险,所以需要做好患者的科学护理来改善其预后。常规护理的临床应用广泛,循证护理则是一种更加规范、细致和科学的临床护理模式。以下将分析对于老年急性心梗伴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或循证护理的实际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74例老年急性心梗伴心律失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62~87岁,均数(71.5±1.5)岁;NYHA心功能:Ⅲ级25例,以及Ⅳ级12例。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63~85岁,均数(71.6±1.4)岁;NYHA心功能:Ⅲ级26例,以及Ⅳ级11例。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如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如有异常需及时上报。在病情稳定后给予健康宣教,介绍疾病病因、危害性、注意事项等。加强日常环境管理,维持病房的整洁、安静以及卫生,遵医嘱提供各项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为:(1)循证问题与实证探寻:对于患者的病情状况做细致充分的评估,并结合其临床指标的检查结果、既往病史、症状表现和诊疗经验等评估其生理和心理状况,从而明确护理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并发症以及护理等作为关键词,在知网、万方等网络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对于文献资料充分筛选,进一步对循证护理问题的相应解决措施进行整合,充分讨论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循证护理计划;(2)循证护理实施:①心律失常护理:患者的心律失常往往好发于急性心梗发病后的1~2周内,特别是梗死后第1天需要加强护理巡视,对其病情状况进行密切监测,于上述高危时段给予全程陪护和重点观察;②心理护理:患者产生的悲观、焦虑等负性情绪,对其治疗信心和医护工作开展造成影响。所以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及时发现情绪波动并提供心理疏导,做好鼓励、安慰以及引导,开展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够正确看待疾病并缓解其负性情绪;③饮食护理:加强个体化的饮食指导,预防营养不良以及便秘等,主要以高膳食纤维以及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并叮嘱低盐以及低脂,日常饮食注意多饮用温水防止便秘等现象发生,并改善其机体营养状况;④运动指导:为了防止长时间卧床而造成血液粘度升高并出现压疮等并发症,需要在其各生命体征指标恢复平稳后鼓励适当完成床上活动,并给予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相关并发症;⑤用药护理:需要加强护理巡视,预防抗心律失常等相关药物应用中出现的副反应,做好用药指导,使患者了解遵医用药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加强用药疗效的密切监测,并细致观察副反应。
1.3评价标准
(1)记录3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2)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内容有护士的服务态度、病房环境质量、主动服务意识、护患沟通以及整体印象等,方面,0~100分,非常满意(95~100分),满意(80~94分),不满意(<80分)。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标准差为(±s),组间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为[n(%)],组间数据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康复进程组间对比
观察组卧床时间(2.79±0.69)d、住院时间(12.61±2.02)d,对照组卧床时间(4.62±1.15)d、住院时间(17.95±2.86)d,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
2.2护理满意度组间对比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0%(37/37),其中非常满32意例,满意5例,以及不满意0例;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89.19%(33/37),其中非常满意20例,满意13例,以及不满意4例。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合并心律失常时其情况危急需要做好病情监护以及各项护理。常规护理中主要为遵医用药护理、心电监护以及其他各项基础护理等,然而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缺乏护理针对性,在护理工作中随意性较强,特别是护理服务措施的运用往往源自于既往的护理工作经验,未能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方法,使得护理效果较差。循证护理则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是循证医学发展的重要产物,能够将科研成果、临床工作经验以及所探寻的循证依据和患者个人病情进行紧密结合,为其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有助于提升护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与常规护理相比,循证护理的应用更有利于提升老年急性心梗伴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急性心梗伴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更有利于加快患者病情康复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冯茹. 比较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的效果[J]. 特别健康,2020,14(10):172.
[2] 黎艳.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37):227,231.
[3] 李文娟. 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美学美容,2019,28(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