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儿童相对贫困的关键因子与缓解对策

2022-04-14 07:41吕柯萱赵秭祺霍增辉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理需求因子儿童

吕柯萱,赵秭祺,霍增辉

(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杭州 310018)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1]。2020 年,中国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但相对贫困还将长期存在,并成为持续减贫的重点[2]。对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3]。相对贫困机制是精准扶贫机制的理论延伸,为新时代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而乡村振兴战略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机制提供实现路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4]。助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成就,才能筑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石。

1 相对贫困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0 年,樊丹迪等[5]以困难家庭儿童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健康与营养、教育、生活设施、社会交往4个层次对困难家庭儿童多维贫困进行测量,提出中国困难家庭儿童的贫困已呈现多维贫困状态;李晓明等[6]从物质资源、教育卫生保健、文化、照顾等方面的匮乏定义了儿童贫困;金梅等[7]则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区域位置4 个维度将多维贫困指数进行分解,运用“双临界值”研究方法和GIS 空间插值法对贫困儿童的多维贫困发生率与儿童多维贫困指数进行可视化分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数据,从生理需求、学业教育、硬件设施、闲暇娱乐、精神陪伴以及生活品质6 个方面出发,对农村儿童相对贫困问题进行研究。如表1 所示。

表1 农村儿童相对贫困问题指标体系设计

1.2 指标的解释

1.2.1 生理需求指标 依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最起码的需求。生理需求作为最低程度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人类就无法继续生存和繁衍。因此,生理需求是人类第一需求。在构建农村儿童相对贫困指标时,生理需求指标主要反映出各家庭在吃、穿等方面是否能满足儿童基本需求,有鱼肉、新鲜水果蔬菜、新衣服、新鞋子等具体指标。

1.2.2 学业教育指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作为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中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儿童能力、认知,指导儿童形成正确价值观,从而预防改善农村儿童相对贫困有着重大意义。在本研究中,学业教育指标体现了孩子的学习用具和学习环境,表明孩子自身对学习的意愿和家长对孩子学习能够提供的物质支持程度,包括写作业的场所、电脑和平板电脑、在家上网学习、少玩网络游戏、参加学校旅行等5 个指标。

1.2.3 硬件设施指标 在农村地区,基础硬件设施是农村提高经济水平,开展生产生活的物质条件;而农村家庭的硬件设施则是表现为儿童的生活条件、成长环境。因此,构建的硬件设施指标包括热水器、空调、卫生厕所、地面装修、村中诊所等5 个指标组成。

1.2.4 闲暇娱乐指标 劳逸结合方能事半功倍,合理恰当的娱乐活动不仅能让儿童放松心情,充实课余生活,更在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协同力,提升专注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闲暇娱乐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需的,是研究农村儿童相对贫困问题的基本指标之一。在本研究中,闲暇娱乐指标反映了孩子所拥有的课外娱乐方面的物质条件,由室内游戏、室外游戏、休闲娱乐3 个指标组成。

1.2.5 精神陪伴指标 如果儿童在童年时期缺少父母家人的陪伴、关爱、教导,一方面很容易造成他们营养不均,身体发育不良等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儿童内心缺乏安全感,产生自我封闭、极度自卑等心理问题[8]。因此,精神陪伴指标是研究农村儿童相对贫困的基本指标之一,对该指标的研究与分析是有意义的。精神陪伴指标体现了家长对丰富孩子精神涵养方面的重视程度,由课外图书、过生日、发红包等3 个指标构成。

1.2.6 生活品质指标 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于儿童产生自信感、满足感,开阔眼界,形成全面的世界观有重要作用,这也是儿童能在童年时期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因素。在本研究中,生活品质指标反映了家庭对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情况,由旅游、外出聚餐、小汽车3 个指标构成。

2 数据分析过程

2.1 数据的取得及检验

2020 年7—8 月在浙江省舟山市、宁波市、温州市、台州市、衢州市开展农村儿童贫困状况调查,共获得334 个样本。

因子分析是为了从较多的原始变量中找出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因子方法。因子分析的前提,要求原始变量之间应该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有必要运用KMO 测度和Bartlett’s 球体检验,以判断样本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KMO 检验统计量是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指标。0.9 以上表示非常适合;0.8 表示适合;0.7 表示一般;0.6 表示不太适合;0.5 以下表示极不适合。表2 可见,KMO 检验值为0.758,大于阈值0.7,能够进行因子分析。

Bartlett’s球形检验用于检验原始变量相互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的,如果变量间彼此独立,则无法从中提取公因子,也就无法应用因子分析法。数据Sig 值为0,小于阈值0.05,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满足因子分析的要求(表2)。

表2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结果

2.2 关键因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关键因子。结果表3 表明,有6 个儿童相对贫困的关键因子,主成分1 的特征值为4.279,表明该因子是相对贫困影响程度最大的主成分;主成分2 的特征值是2.064,其对相对贫困影响程度排第二位;主成分3 的特征值是1.905,其对相对贫困影响程度位居第3,前6 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其累积贡献率达到了53.427%,表明所有原始变量的信息能够被这6 个因子来解释。

表3 总方差解释

因子载荷表计算结果如表4 所示,所提取的6 个公因子的构成内容分别与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中6个指标的构成内容一致。

表4 6 个公因子旋转后因子载荷情况

2.3 农村儿童相对贫困情况指标体系

通过计算各因子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确定客观权重,得到不同指标在农村儿童相对贫困情况分析中的重要程度,由此得到农村儿童相对贫困情况测评结果(表5),本研究仅讨论得分前三的3 个维度。

表5 农村儿童相对贫困情况测评结果

生理需求占比最高,为18.73%。其中影响最大的2 个指标为新鞋子和新衣服,得分为0.136 5 和0.135 1。新鲜水果占比较低,得分为0.128 8。新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能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和身体素质。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家庭重视孩子身体素质,新鲜水果被安排在每天的餐桌上也是情理之中。新鞋子与新衣服得分高则与农村大环境有关,尽管农村的人们大多勤俭持家,认为衣服鞋子没必要为了追求款式经常购买,有必备的几套更换便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此外,学校基本规定在校期间需统一穿校服,这也是部分农村家长认为没有必要为孩子经常购买新服饰的原因。通过对孩子访谈,发现在他们收到父母购买的新衣服新鞋子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快乐和满足,被采访家庭中有2 个及以上孩子的占32.04%,而这其中76.63%的家庭存在哥哥姐姐的衣服鞋子留给弟弟妹妹穿的情况,这使得农村儿童更渴望拥有自己的新衣服、新鞋子。

学业教育在相对贫困指标中占比18.71%,仅次于生理需求。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儿童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对于美好生活的概念认知和追求的最重要诱因。学业教育对于改善孩子自身观念,追求美好生活有重要作用,必须要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响较大的指标分别为参加学校旅行(0.159 3)、少玩网络游戏(0.132 9),电脑和平板电脑(0.1220)得分最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电子产品在农村儿童学习过程中逐渐普及,日益成为孩子学习准备的必需品。受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疫情的影响,能在家上网学习逐渐变成了农村多数学龄儿童家庭的需求,他们表示这种新型学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城乡不平衡学习资源的现状,让孩子们更高效学习。但是,孩子经常玩网络游戏使家长担忧,长期沉迷网络游戏无疑会导致孩子精神匮乏,不利于精神的富足。学校组织统一的旅行无疑能使孩子们接触到不一样的世界,是放松心情的最佳途径之一。围绕植物园、博物馆等具有典型科普意义地点展开的旅行还能起到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9]。但出于教学任务的安排和繁重的学业压力,差不多一学期一次的学校旅行对于孩子精神的放松效果不大。17.86%的被采访村民认为让儿童参加学校旅行不是必需,学校组织的旅行往往无法兼得玩乐和富有教育意义,让孩子们参加学校旅行的结果通常是完全放松心情,失去了学习的紧张感或是浪费课余时间接受意义不大的思想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起不到较大的帮助。

硬件设施在相对贫困指标中占比17.22%。完善的基础设施及充足的医疗资源有利于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及健康资本存量。硬件设施中最重要的2 个指标为卫生厕所和地面装修,得分为0.141 3 和0.141 1。由于农村房屋大多较早建造,厕所和地面的装修都比较简朴。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家庭完善了家中的卫生厕所和地面装修,但仍有5.99%、4.19%家庭认为对地面装修和卫生厕所进行改造耗时耗力,是不必需的。热水器以及空调指标得分相对较低,为0.138 7 和0.127 9。随着中国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热水器、空调在市场上有着各种不同价位的产品以便满足人们各样的需求。基本卫生医疗服务的公平可及性对儿童的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10],调研农村均设有社区诊所,儿童患病可以在距离并不远的村中诊所得到初步诊断。

3 缓解农村儿童贫困的政策建议

3.1 增加农户收入措施

农户收入既是农村家庭满足生理需求,提高生活品质的必要保障,更与全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首先,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以产业扶贫为手段,以当地的特色为突破点,通过“互联网+农业”“工业化”管理融入农业,推动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扶贫产业发展,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季节工等人群就业问题。其次,农户收入的增加离不开农民自身生产技术、方法、知识水平的提升,村委通过利用文化礼堂开设类似“农民夜校”的免费教育课程等方式传授农民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理念,转变他们传统的小农思想,从根源脱贫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致富。

3.2 完善教育设施和资源

要重视学业教育对儿童脱贫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形成有效的协同力,完善教育设施和资源。首先,国家层面保持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完善农村教育包括如贫困补助、人事制度的相关政策,加大拨款力度和资金的投入。其次,各地方政府通过支教、定向生等方式让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同时也要对现有的农村教育资源进行优化,例如修缮校舍、备齐教学用具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相应待遇等。最后,各村村委要为本村教育发展提供基本保障。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在全村做好走访调查登记工作,重点关注已到学龄却未接受教育的儿童以及具备继续接受教育却过早辍学的儿童,并对儿童自身及其家长进行劝说,发挥教育对于儿童脱离贫困的关键性作用。

3.3 夯实村级基础设施

为了改善农户及儿童的生活环境,提高幸福感,应关注村级基础设施从招标融资到建设以及后期的维护全产业链上相关制度的完善,注重长期效益。夯实村级基础设施离不开人的关键作用,村民要在日常使用中改变“谁用谁负责”的惯性思维,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护意识;在资金上,着眼于民间资本,吸引社会各界投资者投资;村干部积极走访村民,及时发现基础设施的缺陷与不足,满足村民真实之需。此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障道路、诊所、公共厕所、绿化植被等的建设和更新,为村中高质量的生活设施和环境提供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生理需求因子儿童
高原建筑工人生理需求的特征分析
睡着了还能到处走动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吃货们的世界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