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气象因素分析

2022-04-14 10:19张玉翠闫彩霞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日数襄阳气温

张玉翠,闫彩霞,袁 良,王 成,2,程 佳

(1.襄阳市气象局,湖北襄阳 441021;2.暴雨监测预警湖北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205)

雾、霾均属于悬浮于近地面气层中常见的视程障碍现象[1]。霾是悬浮于大气中的大量微小生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 km 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2]。霾能使物体的颜色减弱,远处光亮物体呈微黄带红色,而黑暗物体则微带蓝色。霾天气发生越频繁,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大。霾的组成成分包括影响人类健康的气溶胶粒子[3],如矿物颗粒物、硝酸盐等[4,5],不利于人体心脑血管的健康;霾天气易使人产生悲观情绪,不利于身体健康;霾造成能见度降低[6,7],不利于交通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空气污染事件也有所增多,霾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卫生评估和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因素。襄阳市作为一座工业城市,自2000 年之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市规模明显扩大,霾天气发生的频率也明显增加。本研究选用襄阳市1961—2020 年共60 年的国家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对襄阳市能见度低于10 km 的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气象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襄阳市霾天气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选取

资料为襄阳市城区及辖区枣阳市、宜城市、南漳县、保康县、谷城县、老河口市7 个国家站1961—2020 年地面观测资料,对襄阳市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和其产生的相关气象因素进行了分析。

2 霾的气候变化特征

2.1 霾的年际变化

从襄阳市1961—2020 年60 年每年霾出现的日数来看(图1),1965 年、1966 年霾出现日数明显增加,1965年为88 d,1966年为150 d,1967年减至30 d。1967—1983 年 霾 出 现 日 数 平 均 值 为14~15 d,1984—1994 年11 年间霾出现日数均较少,平均日数为1~2 d,其中1988—1992 年、1994 年未记录有霾出现。1995—1998 年霾出现日数又明显增加,平均日数为9~10 d。1999 年、2000 年霾出现日数迅速减少,2001 年开始霾出现日数呈暴发式增长,其中2007 年为132 d、2008 年为129 d,2010 年为122 d,2013 年达到了215 d,为1961 年有记录以来历史排位第一。2015—2020 年霾出现日数降至平均30~31 d。

图1 1961—2020 年襄阳市霾日数年变化趋势

2.2 霾的月际变化

从襄阳市1961—2020 年60 年每月霾出现的次数来看(图2),襄阳市冬季霾出现的次数最多,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霾出现的次数最少。从每月霾出现的次数来看,襄阳市1 月和12 月霾出现的次数最多,其次是2 月、3 月、10 月和11 月,再次是4 月、5月、6 月和9 月,7 月和8 月霾出现的次数最少。

图2 1961—2020 年襄阳市霾出现日数月平均值

从襄阳市2013 年霾的月际分布来看(图3),秋季、冬季霾的发生次数均较多,每月霾日数在17~25 d;其次是春季,每月霾日数在17~20 d,较秋冬季略有减少;夏季的7 月、8 月霾日数在9~12 d,而6月霾日数出现了22 d,异常偏高。

图3 2013 年襄阳市霾出现日数月平均值

2.3 霾的地域分布

图4 为1961—2020 年襄阳市7 个国家站霾日数年平均值的分布,从图4 可以看出,襄阳市7 个站霾日数年分布差别较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2000 年以后,污染物排放明显,受地理位置、风向风速的影响,不同县市的霾发生频率发生了明显变化。再以襄阳市霾天气多发的2013 年为例(图5),襄阳市城区霾日数最多,为215 d;其次是枣阳市,160 d;保康县和南漳县分别为90 和79 d;老河口市56 d;谷城县、宜城市分别为32 和27 d。从霾日数分布来看,中部(岗地平原地带)和东部低山丘陵的枣阳市霾发生最为频繁,宜城市北部有山脉的阻挡,阻碍了北方污染物向宜城市输送,霾发生日数相对较少;保康县由于地处山区,山脉阻挡,长年平均风速较小,冬季内输出污染消散较慢,霾日数较多。

图4 1961—2020 年襄阳市霾年平均日数分布

图5 2013 年襄阳市霾日数分布

3 霾的气象要素分析

3.1 气温

图6 为襄阳市1961—2020 年逐日霾发生次数的累计值和逐日平均气温、逐日平均最高气温、逐日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由图6 可以看出,1961—2020年襄阳市霾发生日数与逐日平均气温、逐日平均最高气温、逐日平均最低气温的单峰型变化曲线呈不完全镜像对称。进行Spearman 相关性检验,霾发生日数与逐日平均气温、逐日平均最高气温、逐日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8、-0.754、-0.761,均通过了置信度(双侧)0.01 的显著性检测。表1 为60 年来襄阳市霾发生概率和对应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由表1 可知,当霾出现概率由低于20%增大至60%以上时,霾出现日数由不足7 d 增大至19 d 以上,对应的气温下降明显,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由25.8、31.3、21.3 ℃下降至8.0、13.3、3.4 ℃。表明襄阳市霾出现的日数随着气温的降低而增多,温度越低,霾出现的日数越多。

图6 1961—2020 年襄阳市逐日霾发生日数的累计值和逐日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变化

3.2 相对湿度

表2 为1961—2020 年襄阳市平均相对湿度范围内霾发生的频次。由表2 可以看出,随着日平均相对湿度的增大,襄阳市霾发生的频次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日平均相对湿度低于20%时,无霾天气发生;日平均相对湿度低于40%时,霾发生的频次很低;随着日平均相对湿度的逐步增大,霾发生的频次也逐步增加,当日平均相对湿度增至61%~70%时,霾发生的频次出现最大值,为32.7%;当日相对湿度增至71%~80%时,霾发生的频次略有减少,为32.3%;当日平均相对湿度继续增大时,霾发生的频次迅速减少。由此可得出,最有利于襄阳市霾发生的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0%~80%。

3.3 最大不连续降水日数

由襄阳市1961—2020 年逐月最大不连续降水日数与霾逐月出现平均日数(图7)可以看出,1961—2020 年襄阳市最大不连续降水日数总体呈U型分布,与霾逐月出现平均日数趋势总体一致。4—9 月,襄阳市不连续降水日数月平均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平均值为8.51 d。相对应的4—9 月霾逐月出现平均日数为1.55 d,低于霾出现日数月均值。10 月后,最大不连续降水日数明显增大,霾逐月出现日数也随之增大,最大不连续降水日数12 月达到全年最大值为15.53 d,霾于12 月达全年次峰值,为4.8 d;1月最大不连续降水日数略有减少,为14.73 d,霾出现月平均日数达全年最大值为5.77 d。从2 月开始,二者均呈明显下降趋势。通过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月最大不连续降水日数与霾逐月出现日数均值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69,且通过了置信度(双侧)0.01 的显著性检测。由此可见,降水对污染物有冲刷作用[8,9],月最大不连续降水日数越多,霾出现日数也就越多[10]。

图7 1961—2020 年襄阳市月最大不连续降水日数与霾逐月出现平均日数变化

3.4 风速风向

图8 为1961—2020 年襄阳市霾出现当日的平均风速情况,襄阳市发生霾天气的日平均风速主要在3 m/s 以下,所占比例为70.9%,其中风速≤1 m/s 所占比例为9.6%,风速≤2 m/s 所占比例为42.4%,由此可知,最有利于襄阳市霾天气发生的风速为1 m/s<风速≤2 m/s,所占比例为32.8%,其次是2 m/s<风速≤3 m/s,所占比例为28.4%。当风速大于3 m/s 时,依然有霾天气发生,但所占比例仅为29.1%。

图8 1961—2020 年襄阳市霾出现当日的平均风速

对襄阳市而言,风速越小,越有利于霾天气的发生,但当风速小于1 m/s 时,霾天气发生的概率反而降低。主要原因是近地面风速对霾天气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近地面风对污染物有稀释和扩散作用。当近地面风速减小时,也即气流减弱,会造成污染物的堆积,从而有利于霾的形成[11];随着风速增大,大气的平流输送能力增强,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从而不利于霾的形成[12,13]。襄阳市霾的形成有本地社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物堆积原因,同时也有外地污染物向襄阳市输送造成的污染物增多。当风速小于1 m/s 时,外地污染物向襄阳市的输送能力减弱,从而霾天气发生的次数有所减少。

由襄阳市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得出,1961—2020年的1 月、2 月、11 月、12 月盛行北风(N)和风速小于0.2 m/s 的静风(C),8—10 月盛行西北风(NW),其中10 月还包含出现频率为15%的静风(C),3—7 月盛行东南偏南风(SSE)。

从地理位置看,襄阳市位于南襄盆地的南缘,南襄盆地地理位置特殊,是受北方污染传输的前沿阵地。从地形上看,襄阳市地形西高东低,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为山区,东部为低山丘陵,中部多为岗地平原,是个低平缺口。加之南襄盆地特殊的非闭合盆地特征,形成了“扇形+盆地”“漏斗”型地形,特别是襄阳市城区位于南襄盆地南开口,南部岘山、西南荆山阻挡,汉江河谷开口狭小,风速衰减,污染物滞留,长时间难以消散。结合图2 分析得出,襄阳市秋冬季节在盛行风北风和西北风的引导下,携带北方污染物向襄阳市输送,是导致襄阳市秋冬季节霾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的静风,比例达13.8%,使得大气扩散条件较差,也是影响襄阳市秋冬季节霾天气频发的原因之一。

4 霾天气防治对策

1)做好霾的预报和预警工作。霾的预报和预警以对人类活动和出行具有较明显的指示作用,也可以指导相关职能部门针对霾天气做好决策服务工作[14]。

2)加强部门间的合作。治理霾天气需要多部门的合作才能行之有效,天气预报预测要与环保部门加强合作,资源共享,提升霾治理的效果。

3)严格把控污染物排放。建立健全污染物排放机制,对于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要责令整改,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和治理,加强管理污染物排放源头。在交通出行方面,要提倡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尽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15]。

4)宣传环保知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霾天气危害的认识和了解治理霾的方式方法,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

猜你喜欢
日数襄阳气温
襄阳市第七中学
汉江上游汉中区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域雷暴日数变化规律及特征分析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海南省雷暴日数年代际变化特征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履职尽责——襄阳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