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东,邹桂逢,陈翠蓉,柳泽鑫,郑道序
(汕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汕头 515041)
杨梅(Myrica rubra Sieb. & Zucc)为中国特有果树,主产于浙江省、福建省及广东省等地。其果实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药食功效,是人们喜爱的传统佳果。但受杨梅枯死影响,杨梅产业发展严重受挫。有研究认为该病病原为拟盘多毛孢属病菌(Pestalotiopsis sp.)[1-5],但在健康植株上也分离到该病原菌,该病可能受外来刺激引发[6]。该病可能是多病菌的重复侵染影响所致。对于杨梅枯死现象,命名有杨梅枯枝病、杨梅枯萎病、杨梅枝叶凋萎病、杨梅枯死病、杨梅黄化枯死病等,较为一致的叫法为杨梅凋萎病[7-9]。
粤东地区作为广东省杨梅主产区,以汕头市潮阳区盛产的乌酥、青蒂等优良杨梅品种最负盛名,但受杨梅凋萎病的影响,果农对杨梅产业发展信心不足。通过对不同品种杨梅的病、健植株叶片及土壤养分进行分析,并结合施肥效果观察、探索该病的发生是否与养分的缺失有关,为生产上提出有益建议。
2017 年5 月,在潮阳区金灶镇东坑村清水果园和光溪村木春果园,对乌酥、青蒂、福建红、浙江红和炭乌5 个主要杨梅品种得病及健康植株进行筛选,选取13 株杨梅树(健株6 株,病株7 株)挂牌登记,采集挂牌病株及健株的生长至成熟期叶片,应用ICPOES 检测方法,对叶片中P 和B 养分含量进行测定;2017 年11 月,在东坑村清水果园选取10 株杨梅(健株6 株,病株4 株),采用ICP-OES 检测方法进行叶片中K、B 养分含量的测定。叶片养分由广州分析测试中心进行测定。
2017 年5 月,从金灶镇彭厝村永亮果园采用五点法取土,该果园位于彭厝水库边,杨梅全部得病,取约20 cm 土层,按要求采集2 个土样,带回实验室进行测定。
以金灶镇光溪村木春果园24 株成年病树及12株健树为试验对象,于2017 年3 月至2019 年2 月,在各树冠滴水线附近开挖宽10 cm,深20 cm 环形沟,每棵树每次施放生物有机肥5 kg、15-15-15 平衡型复合肥0.5 kg、硼肥0.05 kg,每年施肥3 次,共施肥6次,不定期调查记录其生长情况。
2017 年5 月杨梅叶片样品测定见表1。由表1可知,杨梅健株叶片中P 平均含量为558.5 mg∕kg,病株叶片P 平均含量为620.4 mg∕kg,其中叶片P 含量在1 000 mg∕kg 以上的样品2 个,均为病株;含量在400 mg∕kg 以下的样品3 个,2 个病株;含量在400~1 000 mg∕kg 的样品8 个,3 个病株。杨梅健株叶片B平均含量为13.6 mg∕kg,病株叶片B 平均含量为14.3 mg∕kg,其中叶片B 含量17.0 mg∕kg 以上的样品2 个,1 个病株;含量小于10.0 mg∕kg 的样品6 个,4 个病株;含量在10.0~17.0 mg∕kg 的样品5 个,2 个病株。
表1 金灶镇光溪村和东坑村主要杨梅品种叶片中P、B 养分情况
2017 年11 月的杨梅叶片样品测定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杨梅健株叶片K平均含量为822.5 mg∕kg,病株叶片K 平均含量为858.8 mg∕kg,其中叶片K 含量在900 mg∕kg 以上的样品3 个,2 个病株;含量在800~900 mg∕kg 的样品3 个,1 个病株。杨梅健株叶片B 平均含量为33.3 mg∕kg,病株叶片B 平均含量为29.2 mg∕kg,其中叶片B 含量在37.0 mg∕kg 以上的样品2 个,1 个病株;含量在27.0~37.0 mg∕kg 的样品7个,2 个病株;含量27.0 mg∕kg 以下样品1 个,为病株。
表2 金灶镇东坑村几个杨梅品种叶片中K、B 养分情况
灶镇彭厝村杨梅果园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见表3。由表3 可知,2017 年5 月在金灶镇彭厝村采集的土样1 的速效钾含量为16.00 mg∕kg,明显低于常规范围;土样2 的有机质含量为1.97%,明显低于常规范围。2 份土壤样品均值除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常规范围外,其他各项指标数值均达到或接近于常规范围。
表3 金灶镇彭厝村杨梅果园土壤养分测定结果
金灶镇光溪杨梅果园施肥试验3 年调查情况见表4。由表4 可知,至2019 年2 月28 日,24 株病株累计死亡13 株,存活11 株,病株3 年存活率为45.8%;12 株健株出现2 病株,3 年发病率为16.7%,存活率为100.0%。
表4 金灶镇光溪杨梅果园施肥试验3 年调查情况
磷能促使作物根系发达;钾能促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抗逆力;硼能促进根系生长,缺硼时,有机酸在根中积累,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分化和伸长受到抑制,容易发生木栓化,引起根部坏死。吴阳春等[10]研究发现,病树土壤的P、B、K、Ca、Zn 等含量均高于健康杨梅树,土壤中营养元素与杨梅发病相关,但不是根本原因。任海英等[11-13]研究表明,与健康杨梅的须根和菌根相比,发生凋萎病的杨梅根部受到严重破坏,可能是高浓度的氮、磷、钾肥影响了杨梅根围菌根对病害的抑制,削弱了杨梅自身的生长势,增强了拟盘多毛孢属弱致病菌对杨梅的致病力,引起杨梅毁灭性损失。本研究通过对杨梅健康植株和得病植株叶片进行养分测定、土壤养分测定和施肥试验,结论如下。
1)P、K、B 这3 种元素在杨梅树叶片中含量与杨梅凋萎病没有必然联系。3 种元素在植物体中含量少不一定感病,常表现为感病植株叶片的养分过多,尤其是P 含量。本研究中2 次所测B 含量有较大差异,可能与检测时间有关,5 月杨梅处于结果期,生殖生长比较旺盛,B 消耗多,因此所测B 含量较少;11 月杨梅生长开始停滞,B 消耗减少,在叶片内积累,所测B 含量较高。
2)除有机质外,感病果园土壤总体的N、P、K 及pH 各项数值均达到或接近于常规数据范围。
3)健株基本完好,仅2 株变为发病;病树则不断出现枯死。这说明增施有机肥+硼肥可以有效减少健康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杨梅根瘤菌自身具有固氮作用,发生凋萎病的杨梅表现为肥料浓度过高,所以生产上应停施或少施化肥,改施有机肥+硼肥。依靠化学药剂防治杨梅凋萎病的方法仍未见效[15],生产上必须积极推广农业技术措施。提倡人工除草及疏果、停止相关激素的使用,优先发展本土及抗性品种,多施有机肥、培育健壮树体,对发病枝梢植株进行深度短截并做好果园清理等。